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置于实验室球形培养瓶内培养15 d,设置5个充气速率(50 m L/min、100 m L/min、200 m L/min、400 m L/min和800 m L/min)为实验组,静水培养(0)为对照组。每隔5 d测定藻体的生长速率和营养盐吸收速率,培养实验结束时,测定藻体的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充气速率和培养时间均对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和PO34--P的吸收具有显著影响,而对NO3--N来说,仅培养时间对其吸收影响显著。培养第1天时,充气可显著促进营养盐吸收,最大充气速率(800 m L/min)培养的半叶马尾藻对NO3--N和PO34--P的吸收速率分别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高133.77%和89.51%,生长速率也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高95.0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充气速率对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和营养盐吸收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在培养第15天时,充气速率为800 m L/min条件下的半叶马尾藻对NO3--N的吸收速率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低24.87%,对PO34--P的吸收速率仅高出静水培养下的46.03%,而生长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高出75.16%。同时,除了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充气速率可抑制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糖合成。因此,水体运动是通过对营养盐吸收及其他生理过程产生的作用间接影响半叶马尾藻的生长,而不是直接影响半叶马尾藻生长和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氮、磷加富条件下条斑紫菜生长、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和生化组成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氮时可促进组织氮的积累,包括游离氨基酸、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在内的可溶性蛋白的合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但对生长、最大光合作用、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单独添加磷时,显著促进生长和光合作用,增加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但对各光合色素、组织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无显著影响。同时加富氮和磷时,除显著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外,对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促增长影响,其中游离氨基酸和藻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尤为突出。试验还揭示了条斑紫菜生长与光合作用、组织氮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a含量与其他色素含量之间正相关关系,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同时解除氮、磷限制,可以促进条斑紫菜快速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条斑紫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碳源(添加CO2)和氮源(添加NaNO3)加富对大型海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其生化组成的影响。设置碳源加富(800 μL/L CO2)和对照(400 μL/L CO2) 2 个碳源处理组, 氮源加富(100 μmol/L300 μmol/L 500 μmol/L 3 NO3--N)和对照(10 μmol/L 3 NO3--N) 4 个氮源处理组, 每个处理 3 个重复。实验共进行10 d, 测定不同处理组藻体的生长及可溶性总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藻红蛋白(PE)、叶绿素a(Chla)、总碳(TC)和总氮(T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碳源和氮源加富都会促进脆江蓠的生长, 800 μL/L CO2 100 μmol/L 3 NO3--N 处理组, 脆江蓠的瞬时生长率(SGR)最大(11.70%/d); 高浓度CO2 会降低藻体SPPE Chla 的含量, 但提高了SS 的含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大, PE SP 含量逐渐增加, SS 含量逐渐降低, Chla 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藻体的TN 含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TC C/N 比值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并且藻体的TN TC 含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本实验证实添加碳、氮会引起脆江蓠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变化, 但其能耐受较高的CO2 浓度和氮浓度。

  相似文献   

4.
隋海东    毛玉泽  郭晓亮    沈淑芳    方建光 《中国水产科学》2015,22(5):960-96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碳源(添加CO2)和氮源(添加Na NO3)加富对大型海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其生化组成的影响。设置碳源加富(800μL/L CO2)和对照(400μL/L CO2)2个碳源处理组,氮源加富(100μmol/L、300μmol/L和500μmol/L 3NO?-N)和对照(10μmol/L3NO?-N)4个氮源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共进行10 d,测定不同处理组藻体的生长及可溶性总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藻红蛋白(PE)、叶绿素a(Chla)、总碳(TC)和总氮(T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加富都会促进脆江蓠的生长,在800μL/L CO2和100μmol/L 3NO?-N处理组,脆江蓠的瞬时生长率(SGR)最大(11.70%/d);高浓度CO2会降低藻体SP、PE和Chla的含量,但提高了SS的含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大,PE和SP含量逐渐增加,而SS含量逐渐降低,Chl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藻体的TN含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TC和C/N比值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藻体的TN和TC含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本实验证实添加碳、氮会引起脆江蓠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变化,但其能耐受较高的CO2浓度和氮浓度。  相似文献   

5.
变温对孔石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照培养箱中研究了变温(23±3)℃、(26±3)℃、(29±3)℃及相应的恒温对照23、26、29℃共6个温度处理对孔石莼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应的恒温相比,变温对孔石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随变温持续时间发生变化。(26±3)℃变温的促生长作用最强,其次为(23±3)℃、(29±3)℃。变温处理下孔石莼的叶绿素a、b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除在(26±3)℃变温处理下略有升高,其余变温处理下降低。变温虽然对孔石莼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不利于其叶绿素a、b合成及可溶性糖积累和蛋白质合成。这可能是藻类为适应环境因子变化而做出的积极生理调节。  相似文献   

6.
饥饿对真鲷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59,自引:10,他引:59  
张波 《水产学报》2000,24(3):206-210
在20℃条件下,对真鲷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15d的真鲷体重下降7.05%,鱼体水分含量略有上升,蛋白质含量的比能值略有下降,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这表明真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消耗蛋白质作为身体的能量来源。分别给饥饿处理0(对照)、3、6、9、12和15d的真鲷投饵,在饱足摄食的条件下生长2周。各饥饿处理组的鱼体生化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3、6d处理组在恢复生长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食物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饥饿9、12和15d处理组的特殊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摄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真鲷幼鱼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短期饥饿的真鲷在恢复生长中通过显著提高摄食水平来达到补偿生长;而继续延长饥饿时间则通过显著提高食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羊栖菜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温度、光照强度、营养盐、重金属)和生物因素(种质、生长阶段、敌害生物),以期为羊栖菜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提高羊栖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的适宜光强和温度条件, 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和4080120160200 μmol·m–2·s–15个光照强度梯度, 对脆江蓠进行二因素多水平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光强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脆江蓠的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 温度为相对生长速率(RGR)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光强120 μmol·m–2·s–1, 温度20℃条件下, 脆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最高。光合色素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随光强增大先升后降, 其中光强对藻红蛋白(PE)、叶绿素(Chla)含量的影响较大, 温度对藻蓝蛋白(PC)、别藻蓝蛋白(APC)含量的影响较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和光强的升高而升高, 主要受光照强度影响。丙二醛(MDA)含量随温度和光强的上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主要受温度影响。结论认为, 脆江蓠生长最适条件为光强120 μmol·m–2·s–1, 温度20℃; 25℃高温下脆江蓠细胞受害程度较高; 40~120 μmol·m–2·s–1光强范围内, 提高光照强度可提高脆江蓠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9.
二种虾蛄的生长模式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3,27(1):49-56
通过测量口虾蛄与黑斑口虾蛄的长度指标与质量指标,来研究和比较两者生长模式;通过测定两者肌肉的生化组成及其含量,评价与比较其营养价值,探讨生化成分与其生长、繁殖的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虾蛄的长度指标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质量指标之间也呈显著直线关系,质量指标与长度指标呈幂函数关系;在生长过程中,二种虾蛄的体型基本稳定。二种虾蛄肌肉的水份、粗脂肪与灰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在测定的月份中,脂肪含量波动很少,水份、灰分与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二种虾蛄肌肉中所含的氨基酸绝对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黑斑口虾蛄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Asp+Glu+Gly)含量均高于口虾蛄,但EAA/TAA二种虾蛄没有明显差异。口虾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黑斑口虾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蛋白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幼鱼体质量(83.0±0.20)g。结果显示:1)当替代比例≤20%时,各组间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日摄食率(DFI)、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无显著变化,高于此值时呈显著下降(P<0.05)。随饲料中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鱼体肥满度(CF)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消化道指数(DTI)则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各实验组干物质、蛋白质及脂肪表观消化率均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以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为参考指标,采用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2)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对星斑川鲽幼鱼肌肉水分、蛋白及粗灰分含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肌肉脂肪含量仅S40组显著低于S0和S20组,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比例小于20%时,肝脏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之后趋于平稳(P>0.05)。肝脏粗脂肪变化趋势与此相反。肝脏粗蛋白含量仅表现为S30、S50组显著高于S0组(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鱼粉替代比例的影响(P>0.05);全鱼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P<0.05)。S30组全鱼粗蛋白最高,S40组最低(P>0.05),除S30组外,其他各组均与S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全鱼粗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当替代比例>20%时,星斑川鲽幼鱼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呈显著降低。各组间胆固醇(CHO)含量随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的添加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20%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有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分别大于20%和40%时,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鱼血浆溶菌酶(LSZ)活力随鱼粉替代比例的升高呈显著上升(P<0.05)。各实验组间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S0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受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影响(P>0.05)。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培养液中卵形隐藻的生长和主要生化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吉祥 《水产学报》1996,20(4):337-342
于1993年5月 ̄7月研究了5种培养液中形隐藻的生长及其主要生化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作者设计的FPW培养液培养的卵形隐藻的最大密度和特定生长率均明显高于目前室内研究中普遍使用的WC培养液培养的相应值;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非常接近;但蛋白质水平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稍低。FPW组成的简单性及由池塘水配制的特点表明,在隐藻规模化培养时,FPW较WC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温度(5℃、10℃、15℃、20℃、25℃)和光照[50、100、200 、300μmol/(m^2·s)]对铜藻(Sargassum horneri)生长、光合色素和生化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光照对这3个方面均有显著影响(P<0.05)。铜藻在5℃~20℃、50~300μmol/(m^2·s)时均可生长,且最适生长条件为20℃、200~300μmol/(m^2·s),特定生长率较高。温度高于25℃,藻体基本停止生长并出现腐烂现象。25℃、50μmol/(m^2·s)时,铜藻色素积累较多。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在10℃、20℃时最高,不同光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在5℃~10℃、50μmol/(m^2·s)时最高。粗脂肪含量在10℃和25℃时最低,不同光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褐藻胶含量在10℃、100μmol/(m^2·s)时最高,岩藻黄素含量在10℃、50μmol/(m^2·s)时达到最大。褐藻多酚含量在低温为 5℃或高温25℃、200~300μmol/(m^2·s)高光下达到最大。研究表明,室内培养铜藻在20℃左右、200~300μmol/(m^2·s)时,生长速率最快,而铜藻在10℃、100μmol/(m^2·s)环境条件下,藻体色泽及健壮程度更好,铜藻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可进行大规模的养殖生产。本研究结果对铜藻养殖及其活性物质提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浓度Fe~(3+)对鼠尾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体内不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Fe~(3+)浓度对鼠尾藻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在0.04 mg/L的Fe~(3+)浓度下鼠尾藻的光合作用能力达到最强,而0.06 mg/L的Fe~(3+)浓度下鼠尾藻的呼吸作用达到最高;不同Fe~(3+)浓度下,鼠尾藻体内叶绿素a浓度和类胡萝卜素浓度变化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平均初始体重为15.60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蛋白含量及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氮排泄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两因素三水平(2×3)实验,配制3种不同蛋白梯度(38.87%、45.55%和51.00%,干重)的等脂实验饲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为1.53 kg/m^3(0.196 m3体积的实验桶,每桶20尾鱼)、2.30 kg/m^3(每桶30尾鱼)和3.06 kg/m^3(每桶40尾鱼)。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养殖实验为期56 d,在室内流水系统内进行。结果显示,增重率在高、中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但当饲料蛋白含量一定时,养殖密度对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影响。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鱼体常规成分没有显著性影响。当饲料蛋白一定时,高密度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中密度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高蛋白组(P<0.05)。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氨氮排泄没有显著性交互作用。静水投喂3 h后,氨氮排泄率在高密度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研究表明,45.55%饲料蛋白质含量已经能够满足红鳍东方鲀幼鱼正常生长的需求。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氨氮排泄没有显著性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4个饲喂频率水平(分别为1次/d、2次/d、4次/d、6次/d),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8~24.5℃的条件下对黑鲷成鱼和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摄食率不受饲喂频率的显著影响,饲喂频率影响黑鲷的生长是由饲料转化率的改变引起的。(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黑鲷成鱼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下降,黑鲷鱼种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3)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饲喂频率随着黑鲷鱼体重的增加而提高,黑鲷鱼种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黑鲷成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4次/d。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环境因子对莫氏马尾藻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光照强度、营养盐质量比例和水深下莫氏马尾藻(Sargassum mcclurei)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莫氏马尾藻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20℃,最适宜温度为12℃,温度高于24℃时生长受到抑制,藻体有腐烂现象;其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2~28,其中盐度为28时生长最快,低于13时生长缓慢甚至受到抑制,并出现发白腐烂现象;其适宜光照强度为1000—30001x,光照强度过高时藻体有发白腐烂的现象;其生长的适宜营养盐比例为m[硝酸钠(NaNO3)]:m[磷酸二氢钾(KH2PO3)]=15:1;其适宜水深为30cm,水深大于60cm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岩石上,在高、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低潮露空下的干露胁迫是影响鼠尾藻生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集野生鼠尾藻为实验材料,在培养箱中分别失水干露0、1、3、6 h,并在海水中恢复培养,测定不同胁迫时间下藻体的失水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化参数。结果显示,不同大小的鼠尾藻干露胁迫不同时间后的失水率显著不同,胁迫时间越短,藻体越大,失水率越低,大藻体鼠尾藻的保水能力高于小藻体;干露胁迫使鼠尾藻的叶绿素荧光值显著降低,同株鼠尾藻不同部位对干露胁迫的耐受程度显著不同,梢部耐受能力较差,基部耐受能力较强,小藻体和大藻体的梢部伤害较大,不能恢复,鼠尾藻基部可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干露胁迫时,鼠尾藻以非调节性能量耗散机制为主;干露胁迫时,藻体梢部通过抗氧化酶类[(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SA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非抗氧化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共同作用来应对胁迫,藻体基部主要是通过上调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含量抵抗胁迫。高中潮带的鼠尾藻较易处于高温、强光和干露失水叠加的胁迫状态,同时,又因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藻体各部分的生理生化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鼠尾藻干露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状态,对研究鼠尾藻抵抗环境胁迫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