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养好小蚕一半收"是广大蚕农的经验总结,说明养好稚蚕是十分重要的。1~3龄的蚕称为稚蚕,稚蚕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壮蚕的生长。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所以,稚蚕饲养是养好蚕的关键环节。笔者从6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桑蚕稚蚕期饲养技术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桑叶的质量是养好蚕的基础,在养蚕前要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和产量。养蚕过程中,要获得优质蚕茧丰收,必须在养好小蚕的前提下,加强在大蚕期的饲养管理。基于大蚕的主要生理特点是对高温多湿的环境抵抗力弱,食桑量占全龄95%左右,分别阐述4龄蚕和5龄蚕的饲养技术,为种桑养蚕农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要获得蚕茧丰收,在养好小蚕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大蚕期的饲养管理。大蚕期桑蚕丝腺生长显著加快,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时期。基于此,就大蚕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特点、大蚕期饲育方式、大蚕的饲育技术3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的麻栎为饲料,小蚕期用塑料袋育,5龄期通过3种不同的饲育方法(塑料袋育、喷水插枝育和不喷水插枝育)进行比较试验,对柞蚕5龄期的食叶量、增长量、5龄每日体重的平均增长量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小蚕期塑料袋育保苗率高且能够保温、保鲜,促进生长发育;5龄期适应于喷水插枝育,食叶量大,增长快,体重可达22.55 g,全茧量为10.04g,蚕体强健,接近室外放养效果.而塑料袋育则不能满足5龄蚕体发育的需要,食叶量小,蚕体重最高也仅为10.45 g,全茧量也只有2.73 g.因此,在养蚕生产上要根据蚕体不同时期特点,采取不同饲育条件和方法,满足蚕体需要,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崔萍  安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29-131
以24 h疏毛率、发育经过、眠蚕体重、生命率、饲料效率、茧质、产卵成绩等为指标,采取1~2龄颗粒人工饲料饲育、3~5龄桑叶饲育的饲养方式,调查了"9.芙"和"7.湘"对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1~2龄人工饲料、3~5龄桑叶饲育形式下,"9.芙"和"7.湘"的生命率、茧质、产卵成绩等多项指标与全龄桑叶育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4 h疏毛率、192 h存活率、1~4龄眠蚕体重低于照全龄桑叶育,但饲料报酬率、茧层饲料效率及上茧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6.
3.怎样养好四龄蚕? 四龄蚕全龄约6~7天,其中食桑经过4~5天,眠2天,饲育标准温度应掌握在24℃~25℃,蚕座面积约10平方米,可用蚕匾10只。过密的蚕座要及时扩座匀蚕,做到良桑饱食。四龄期蚕匾育或蚕台育应除沙4次,其中眠起除沙1次,  相似文献   

7.
小蚕饲养是指1~3龄蚕的饲养过程,小蚕期是充实蚕体体质和维护群体发育整齐的关键时期,养好小蚕是获得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针对小蚕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弱,耐高温多湿等生理要求,必须严格技术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饲养的蚕品种,一般都要经过4次就眠5个龄期。通常把1~3龄蚕称小蚕,4~5龄称大蚕。小蚕与大蚕在形态、生理、生态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小蚕期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大蚕期除体躯继续增长外,同时是积累营养和绢丝腺极度发达的时期,在生理机能方面与小蚕有很大差异。因此,生产上应根据蚕的生理特点贯彻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饲育管理,是获得蚕茧丰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养蚕实践中,要获得蚕茧丰收,在养好小蚕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加强大蚕期的饲养管理,尤其要抓好4龄和5龄期蚕的饲养。分别阐述了4龄蚕和5龄蚕的饲养技术,以为蚕桑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改多回育为少回育蚕的食量多少,关键在桑叶的新鲜度,叶新鲜才能增加采食量。60年代饲养小蚕日喂叶8~10次,70年代饲喂5~6次,80年代至今改为3~4次。淳安县郭村乡上郭村汪某等养蚕户,全年各蚕期不论小蚕、大蚕期均采用2次育,1~3龄期(包括采叶),每人可饲养15张蚕种,4~5龄期至上蔟,每人饲养2.5张蚕种,明显提高了养蚕工效,该户6个整劳力,每年可出售蚕茧1.75~1.8吨,人均出售蚕茧300公斤左右。少回育的关键措施是降低失水率,保持桑叶新鲜度。因此,推广小蚕床育,在高温干燥或低温干燥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或湿匾育。2.改片叶育为条桑育  相似文献   

11.
小蚕饲育箱是一种家庭式饲养小蚕的理想蚕具,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节省成本、蚕作安全等优点。使用小蚕饲育箱①可使蚕发育齐而快,达到10天眼3眠的要求,春期比防干纸育全龄快3天8小时,有利桑树提早夏伐;②小蚕饲育箱保温性能好,桑叶保鲜好;③能起到防鼠、防蚊、防毒三防作用。总之,是解决蚕农养小蚕难、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一、制作方法:材料可利用旧木、次材、小料制作,箱高150厘米(内高120厘米),前宽100厘米,进深60厘米。箱内共置10层蚕匾,每层间距10厘米左右,箱四周用尼龙布做壁保温,可养3龄蚕1.5盒。  相似文献   

12.
根据蚕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其饲养过程中,分为小蚕期(1、2、3龄)、大蚕期(4、5龄)两个阶段,其中又以小蚕期饲养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小蚕期饲养管理不好,则大蚕期无法补救。  相似文献   

13.
养好原种小蚕,关系到当代的良种以及杂交一代的体质健康.因此严格抓好蚕前、蚕期、桑叶的消毒工作和精心饲养小蚕,是养好小蚕,确保养蚕成功的关键. 1 严格消毒 小蚕抗病力弱,生长发育需要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这样的环境同时也是适宜病原菌的繁殖,因此,抓好消毒防病工作是确保小蚕期无病健壮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根据蚕的生长发育规律,在饲养过程中,分为小蚕期(1、2、3龄)、大蚕期(4、5龄)两个阶段,其中又以小蚕期饲养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小蚕期饲养管理不好,则大蚕期无法补救.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养蚕以来,把1~3龄蚕分为小蚕期,4~5龄为大蚕期。而今推广多批次养蚕,实行小蚕共育,从蚕种孵化至3龄给1~2次桑叶后,就将蚕儿发放给蚕农饲养。秋季是一年中蚕饲养量最大的时期,合理安排出库时间、抓好饲养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对秋季养蚕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推广,具有很好的效果。蚕儿从生理角度仍处在小蚕至大蚕阶段过渡期,蚕农领回小蚕后,饲养管理混乱,有的按小蚕标准生理温湿度饲  相似文献   

16.
夏蚕期,气温较高,桑叶质量差,病原体数量多,蚕体极易感染病害。养好夏蚕的技术措施是:1.严格消毒夏蚕病害多,有细菌病、僵病、曲霉病、蝇蛆病等。通常对病毒性病害,每天要用新鲜石灰粉消毒蚕座;对细菌病,可添食500倍的氯霉素;对僵病,可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对蝇蛆病,可向蚕体喷300倍的灭蚕蝇或添食500倍的灭蚕蝇。2.控制温湿度夏蚕大蚕期,外界气温高,室外应搭遮荫棚,每天下午3~4时喷井水降温。必要时,也可利用风扇降温。3.合理用叶桑树夏伐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提高叶质和产量。夏蚕采叶,1~2龄应采新条的适熟叶;3龄开始采疏芽叶。4.加强管理夏蚕若采用防干纸育或薄膜覆盖育技术,每天应喂叶3~4次。大蚕期温度高时,要  相似文献   

17.
小蚕(1~3龄)室内育是针对柞蚕饲养在野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特点,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控制低温冷害、疾风暴雨和鸟敌害侵袭而专门设计的适合小蚕的饲育形式和方法。在吉林省放养柞蚕,春蚕期风大、气候干燥,加之倒春寒的危害,小蚕损失严重,收茧率仅是放养量的30%;  相似文献   

18.
小蚕期是整个蚕期的关键,小蚕商品化饲育是实现科学化养蚕,保证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它解决了多批次养蚕,大小蚕同时饲养难和小蚕对饲育技术、蚕室蚕具消毒防病要求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很快,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壮大,蚕桑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蚕的生长发育规律,在饲养过程中,分为小蚕期(1、2、3龄)、大蚕期(4、5龄)两个阶段,其中又以小蚕期饲养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小蚕期饲养管理不好,则大蚕期无法补救。  相似文献   

20.
小蚕共育是由具有充足的蚕室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单位或养蚕专业户统一饲养小蚕,3龄或4龄起蚕分发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饲养模式.小蚕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养好小蚕7成收".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有利于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增加鲜茧产量,可节省劳力、桑叶、燃料、药品等,成本低,是稳产高产的一项先进技术.小蚕共育数量一般以1户共育户共育10~15张蚕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