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瑜 《新农村》2012,(6):21-22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蚕桑生产的重点县区之一,栽桑养蚕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蚕桑产业是秀洲区的一个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目前全区有桑园面积2600多公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蚕茧价格的剧烈波动,蚕茧质量不稳,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不及其他经济作物,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挫。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楚雄市蚕桑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技术操作,指导好广大蚕农从栽桑、管桑到养蚕、防病、采茧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达到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养蚕收入、提升蚕茧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特结合楚雄市实际,制定本规程。1桑园培护与管理1.1桑树栽植1.1.1桑园用  相似文献   

3.
蚕桑业因受茧丝绸行情下滑的波动、自然灾害的频发等不利因素影响,栽桑养蚕的风险越来越大,再加上蚕茧生产增本降利,促使蚕农养蚕积极性日趋下降。如何来稳定和保持茧丝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看,稳定桑园基础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挖掘利用桑园资源来桑园套种,以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抗风险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永新县浬田镇,原是一个典型的红壤丘陵地区,全镇80平方公里,居住着2.7万多人。4700多个柴灶,每年要消耗25万个砍柴工日,而且将原生植被破坏贻尽。1985年以后,浬田镇把栽桑养蚕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家家户户栽桑养蚕,到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2931亩,蚕茧收入达170万元。 1亩桑园年产鲜桑枝1250~1500公斤,2亩桑园可解决5口之家全家烧柴。江南村刘斌章全家9口人,栽桑3.2亩,去年蚕茧收入近万元,收获鲜桑枝4500公斤,解决全年烧柴还有剩余。该镇江南和九西是两个重点蚕桑生产村,共有桑园970亩,年养蚕收入58万元,产桑枝140多万公斤,不仅脱贫致富,还解决了6~7个月的生活用柴,保护了植被资源。由于栽桑解决  相似文献   

5.
浅析山区栽桑养蚕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栽桑养蚕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充分结合的综合产业,只有在桑叶优质高产、合理采叶用叶、精心饲养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村养蚕生产中,同样的桑园面积、养蚕空间和饲养种量,有的蚕农经济效益较好,而有的则较差,究其原因,除了科学做好桑园栽培、桑园管理外,关键问题就在于是否做到了良桑饱食,规范的饲养技术和严格的消毒防病措施。随着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蚕桑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桑园面积增加,区  相似文献   

6.
新植桑园栽培管理及桑园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姚安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州西北部,栽桑养蚕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被评为云南省优质茧蚕桑基地县。2016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 860 hm~2,饲养蚕种28 470盒,生产鲜茧999.2 t,蚕农实现现金收入达3 933万元;当年新植桑园99.2hm~2,栽桑养蚕成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蚕桑产业发展趋势,探究新植桑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1栽植前准备1.1桑园规划桑树栽植后一般产叶30年左右,因此,栽桑前要  相似文献   

7.
1 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州除元谋县外的其余9县(市)均有栽桑养蚕,主要产区分布在姚安、大姚、楚雄、永仁4县(市),4县(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之和均占全州总量的90%以上.全州现有桑园面积0.74万hm2,投产面积4 555.3 hm2(2008年新发展面积1 806.7 hm2).全年养种68 139张,全年产茧2 212 t,鲜茧总产值4 089万元;收购蚕茧1 700 t,全州有桑农33 325户,其中养蚕农户22 175户,当年户均养蚕收入1 844元,比2007年减少76元.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全省今年春季发放蚕种78万张,同比净增2万张,增幅2.6%;生产鲜茧2808万公斤,同比增加308万公斤,增幅12.3%;蚕茧单产达到36公斤/张,同比增加4公斤。增幅12.5%;蚕茧价格达到19.50元/公斤,同比增加5.30元/公斤,增幅37.3%,蚕农茧款收入5.5亿元,同比增加1.95亿元,增幅达到54.9%,200万户蚕农较去年同期户均增收97.5元。这是继去年蚕农养蚕收入大幅上升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增收,较大地刺激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预计今年将新建桑园3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9.
康平县做强做大桑蚕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涛 《新农业》2009,(8):45-46
康平县是沈阳市主要风沙危害区,产业项目贫乏,2003年开始引进栽桑养蚕项目,目前桑树面积发展到5.8万亩,桑蚕养殖户12200户,饲养桑蚕9500张,产值1970.2万元,平均单张产量40公斤以上,最高单张产量53公斤;平均单张收入1040元,最高单张收入1378元,实现了一户两个劳动力、十亩桑园、千斤蚕茧、万元收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鹤庆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开始栽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集体桑园的建立,嫁接桑和一代杂交蚕种的推广,标志着现代蚕业的开始.1989年鹤庆县被列为云南省蚕桑基地县,开始了第一轮发展,到200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 446.7 hm2,年养蚕量15 800张,产茧量553 t,产值859.2万元,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栽桑养蚕能手,普及了栽桑养蚕知识,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上虞地处杭州湾南岸,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适中,适宜栽桑养蚕。蚕桑业作为一项古老产业,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1994年是上虞市养蚕数最多,产量、产值最高的年份:该年饲养蚕种80000张,产茧3200吨,产值7000多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8%。由于土地、劳动力、茧价等原因蚕桑业逐步萎缩,但不管如何,栽桑养蚕还是一项农民致富的产业,目前上虞市尚有桑园面积793公顷、8个养蚕乡镇及5000多养蚕户。蚕桑业的影响因素除上述原因外,桑园病虫害的危害也左右着蚕茧的产量及效益,下面来分析一下上虞市桑园害虫的发生情况及趋势。上虞市主要害虫有桑天牛、桑螟、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蓟马、红蜘蛛、桑瘿蚊、桑叶虫等20几种。桑园虫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发生,只是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稳定桑园面积,提高桑园生产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在积极推广栽桑养蚕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桑园饲养芦花鸡,深化桑园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赵庄镇在桑园放养芦花鸡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在丰县多个桑园加以推广,提高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抓好夏秋桑管理提高桑叶产量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是蚕茧生产的基础 ,要有量多、质优的桑叶 ,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蚕茧 ,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是实现桑叶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夏秋季是栽桑养蚕的重要季节 ,占全年用叶量的 6 0 %以上。因此 ,抓好夏秋季桑园管理 ,是提高全年桑叶产量质量的关键一环。现就调查和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栽桑养蚕兴起于明清时代,延续400多年来在一些山村已形成传统副业。建国后政府大力发展,但由于蚕茧价格偏低、政策多变,此项生产几起几落。实行市场经济茧价上涨,栽桑养蚕业呈发展趋势,如能因地制宜形成一定规模效益,栽桑养蚕必将成为农村致富的一个产业,并成为创汇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桑树专用复配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随着桑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栽桑养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桑园的合理施肥显得日益重要。长期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的桑园,桑叶产量低而不稳,叶质逐年下降,最终导致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详细  相似文献   

16.
桑苗栽植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桑园的群体结构,即见效的快慢和效益的高低。没有高产、稳产的桑园,就没有优质、高产的蚕茧,为了达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早日投产,早受益的目的,要做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蚕茧市场价格回升,要使明年桑园多产叶多养蚕多收益,必须在冬季桑园管理上抓好四点:   一、因地制宜改革剪枝形成  相似文献   

18.
楚雄市蚕茧质量现状及提高质量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九五"期间,由于受市场和其它多种因素影响,生产一度陷入低谷,桑园面积逐渐萎缩,蚕茧产量逐年下降,发展速度变缓.进入21世纪,通过全市蚕桑技术人员的扎实工作和广大栽桑养蚕户的共同努力,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于蚕品种的不断改良,蚕桑科技培训和普及工作的加强,在蚕茧产量增长的同时,蚕茧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但不稳定,近年还出现下降趋势.就提高蚕茧质量提出了以推广性状优良的蚕品种;加强桑树培护,改善叶质营养,为良桑饱食创造条件;实行科学养蚕,加强蚕病防治,确保优质高产;养蚕布局合理化;大力推广方格蔟,加强蔟中管理;加强收烘管理和高度重视环境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沁县新店镇邓家坡村地处丘陵区,栽桑养蚕事业日益发展,现有桑园280亩,户均1.84亩,人均0.5亩。由114户承包,占全村总户数的76%。总产蚕茧12.8万 kg,亩均产茧57kg。全村人均收入525元,其中蚕桑收入人均365元,占全村农副业总收入的70%。为了减少养蚕设备投资,节约成本与劳力,从1986年开始,人们进行大蚕室外饲养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坚持常年室外养蚕的户数,每年为20~30户,最多曾达40余户,占全村养蚕户数的1/5~1/3。  相似文献   

20.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87-187,217
推广应用桑园立体种植技术是一项增效、增收的措施,可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提高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延长蚕桑生产产业链,对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的可行性,提出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