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口骑楼老街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她承载了海口自开埠以来重要的历史记忆。但经过时间的洗礼,目前较为衰败。通过对骑楼老街现状调研资料的分析研究,对交通工具和行进路径以及人流的步行空间提出规划意见,并从街道休憩空间的"器"——物质、"容"——空间、容器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精神这3个方面阐述如何对海口骑楼老街外部休憩空间进行改造,以期能创造出更有活力更具地域特色的海口骑楼老街。  相似文献   

2.
空间句法理论为旧城空间结构更新提供量化指标体系,笔者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分别采用轴线模型分析法和视域分析法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定量描述,通过集成度、选择度、可理解度、协同度和视域整合度5个变量的分析,揭示街巷空间深层次形态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策略提出建议,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城市街道景观改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研究方法,分析了现代中小城市街道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厦门本岛旧城近代骑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分析骑楼的群体结构特色、立面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立面形象与街道空间的关系、骑楼细部特征风格,更详细全面地剖析融合中西方文化的骑楼特征,为今后保护利用骑楼和完善厦门城市建设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5.
叶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98-3500
从街道的特性出发,根据街道的功能、性质等将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现代商业步行街、传统地域文化的街道以及滨水区街道5类,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需求,探讨其在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推进,乡村街道景观的情感化设计也被广泛用于新农村建设中,改变了以往的乡村街道状态,提升乡村人民的生活环境,使人民与景观进行情感融合。本文试图对乡村街道景观的情感化设计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街道景观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以新农村社区街道景观为切入点,从街道与铺装材料、街道与建筑、街道与围墙、街道与节点景观4个方面分析优化方法:街道铺装材料在提高路面的耐磨程度上,还要增强透水性;街道最小宽度应与支配街道的建筑物高度相同,街道最大宽度不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街道围墙处理成绿篱、生动的栅栏来软化墙面的生硬感;根据街道两旁面积大小、地理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灵活布置街道节点景观。新农村社区街道景观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我国协调城乡关系,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加剧了热环境恶化。以2000、2005、2010、2015年和2018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择热场变异指数、汇源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分析海口陆域在城乡梯度上的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贡献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热岛梯度演变集中于西海岸、中心城区和江东新区等区域。2)不同汇源景观的平均热场变异指数不同,呈裸地>人工表面>源景观>灌木草地>农田>汇景观>林地>水体的规律。3)源、汇景观在中心城区对热岛贡献值最大,沿着梯度方向对热岛贡献度逐渐降低;随着城镇不断扩张,在城乡梯度方向汇区比例不断增大、源区比例不断减小,导致了热岛的空间转移与扩散。4)景观效应指数在中心城区段(T1~T7)沿城乡梯度快速递减且促进热岛比例大;在郊区段(T8~T21)波动上升且缓解热岛比例大。由此,提出基于区域景观系统理论的热岛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9.
景观空间作为空间的一个类型,它符合原空间的所有特质,又因其处在景观之中,特别之处也显现出来。它是在城市(镇)范围内的设计尺度上运用三个面的围合而形成具有不同功能、意义的场所,是一个整体景观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10.
吴海玉  严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48-11049,11060
对昆明市海口林场典型抚育试点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不破坏原生植物群落结构为前提,制定符合特定生态公益林抚育经营的技术措施,并就存在的历史遗留抚育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森林抚育长期滞后性的问题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以文献和实例结合的方式简述海口市城市道路绿地建设概况、形成历程及主要特点,探析其绿地景观特色,以期对城市道路绿地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海口市面临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城市景观格局,导致城市内部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不协调。城市公共绿地在城市景观中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因素,其大小、形状和空间布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ARCGIS、FRAGSTATS等技术手段,对海口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景观构成和景观格局进行分析,以期为海口市的公共绿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海口市居住区水生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生植物29种,隶属18科26属。调查结果表明,海口市居住区水景中尚存在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低、植物选择及配置不合理、缺乏科学管理、景观生态效果差等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海口市海岸线利用进行分析,探讨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建议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谢跟踪  李鹏山  苏珊  孟相彩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94-3497,3621
采用1991、2001、2010年3期Landsat TM/ETM+和Alos遥感影像数据,应用面向对象遥感影像提取技术,对3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及FRAGSTATS 4.1景观分析软件,选择合理的景观指数,对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格局进行时空变化研究,揭示乡村景观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来,热带园地景观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热带农田景观形状最为复杂,热带疏林景观受到人为干扰的强度很大,但热带疏林景观连接性好,分布集中,聚集程度高,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荒草地景观散布程度大,连接性差;景观连通性基本保持良好;蔓延度指数变化不大,景观均衡性稳定;景观多样性基本维持平衡,各景观类型分布基本均匀,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有上升的趋势,景观异质性程度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6.
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评价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0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对各类景观进行生态综合评价,并以此为条件分析研究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景观生态综合指数(Ei)的范围为2.10~4.48,四级生态分区和五级生态分区比重占到一半以上,三级生态分区约为整个区域的1/5,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质量总体上较好;热带荒草地景观、热带灌丛景观、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水体景观生态质量相对较差,滨海红树林景观和热带农田景观生态质量一般,热带田园景观和热带疏林景观生态质量较好甚至优异;在景观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背景提出4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观光型乡村旅游、体验型乡村旅游、康乐型乡村旅游和人文型乡村旅游,并建议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强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夏兰娣  曾乙洪  黎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32-7334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构建了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口市2011年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值为96.18,生态效益分值为90.89,社会效益分值为104.21,综合得分为95.39,总体水平处于海南省前列。  相似文献   

18.
基于MCR模型和Kriging的海口市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克里格差值法,对海口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为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口市有生态源地46块,北部数量少而规模大、南部数量多而规模小,主要受社会经济活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2)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构建了综合生态阻力面,相比传统方法构建的阻力面,理论上更接近实际状态。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的差异能反映生态脆弱局部,这些局部是容易被忽视而又需要重点建设的区域。3)海口市有生态廊道92条,其中建设用地生态廊道21条,耕地生态廊道13条,林地生态廊道58条;有生态节点64个,其中建设用地生态节点1个,耕地生态节点11个,林地生态节点52个。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功能因类型差异而不同,在生态建设中需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