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利用林分优势木平均树冠断面积(A_k)与林分材积(V)的回归模型,即:V=a+bA_k,当在航空象片上量测出(A_k)时,该模型可以预测林分材积(V).经24个小班试验,结果表明此法易于掌握,操作方便,可提高工效10-15倍.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致性削度方程 d~2=4/πVL~(B-1)·B/H~B 和一致性材积比方程 v′/V=1-(1-h/H)~B 编制杉木人工林单株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该表经过检验证明适用,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陈加利  姜喜  闫海 《林业科技》2011,36(3):32-34
通过标准地每木调查,结合一元材积表测定计算胡杨林的林分蓄积量,结果显示:胡杨的一元材积方程为V=0.000484469d2.011854,将各径阶相应单株平均材积按径阶大小顺序排列成表即为一元材积表;4块样地林分平均直径分别为:15.1、15.0、13.7、15.9cm,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所对应的株数累积百分数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在林分蓄积量调查中,当取得林分平均每公顷断面积G、平均胸径和相应的平均树高后,一个常见于角规测树的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的错误做法是,根据从所采用的立木材积表中查出单株材积V(或相应的单株形高值hf),按以下二式计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M M=G/g×V (1)  相似文献   

5.
邓恩桉优树的选择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8、1991年种植在广西柳州、桂林两地的邓恩桉为选优林分对象,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进行选优,同时研究了优树的入选标准.通过对50株候选优树和250株5株优势木生长量数据、分枝与干形得分值的分析,确定了本次选优的标准为: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1.2倍(或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1.06倍)、单株材积≥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1.44倍、分枝与干形二者综合得分5分以上(含),符合该选优标准的候选优树有26株,入选率为52%.该选优标准适合所研究的林分及与研究林分情况相近的邓恩桉林分的选优.  相似文献   

6.
在普文林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桂花人工林,应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开展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平均胸径14.10 cm,平均树高16.40 m,密度1 140株/hm2,林分蓄积量达144.78 m3/hm2。林木胸径生长分化在2~3年即开始,5年生以后差别更加增大,树高生长的分化在14年生时仍不明显,表现出速生特性,林分密度调整可从5年生时开始。林中优势木树高比平均木高5.25 m,胸径比平均木大6.70 cm,单株材积为平均木的3.10倍,说明山桂花优树选择有较高的增益。胸径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0.116 439-0.020 579 D+0.001 449D2,树高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2.342 4-0.290 614 H+0.009 286H2。  相似文献   

7.
桉树的生长发育,受立地、种苗、营林措施的制约。现将所调查的部分散生木、路树林、标准地林分以及解析本列表①: 这次调查,测定散生木138株,表①列出29株。20年左右生,单株材达1至2立方米;20至30年生,单株材积达3至4立方米:40至50年生,单株材积5、6立方米;55、56年生,单株材积高达10余个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西江林业局尾巨桉人工林一元材种出材率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西江林业局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中选择并设置70个标准地,分别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同时选择163株样木以2.0 m或2.6 m段材长分径阶进行样木伐倒造材,以实际经济材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单株木一元材积比方程,然后根据材积比方程进行理论造材并编制尾巨桉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接着利用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对所调查的标准地进行理论造材,以林分理论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林分一元材积比方程,最后根据材积比方程研制尾巨桉林分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所编制的数表均符合国家精度检验标准,可为本地区桉树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案例研究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针阔混交林冬季择伐作业中油锯伐木对保留树木损伤率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保留木损伤率与择伐强度、采伐木单株材积及初始林分密度的理论数学模型;其次,利用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实地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案例研究,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结果表明: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关性较好,模型有效.经过研究,得出保留木损伤率与择伐强度呈抛物线关系,与采伐木单株材积和林分密度的乘积呈线性关系,并利用调查数据模拟出保留木损伤率与择伐强度、采伐木单株材积和林分密度乘积的三维立体曲面图;人为控制采伐木倒向对降低保留木损伤率效果显著(损伤率最大值相对降低9%).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若干降低保留木损伤率的作业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7株平均木的解析木资料,用数理统计和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林分平均木生长过程各指标的变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平均木在单株材积和材积生长率方面,近3年内的变动系数在8—30%左右。尤其是材积生长率的变动较材积变动更为突出,最高34%。因此,在林分平均木调查中,必须注意样木的选取和抽样的数量。根据苏联学者德沃列茨基的生长百分率或误差公式推算出平均木调查时的采样株数。  相似文献   

11.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1 667、B 3 333、C 5000、D6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1、22年生的闽中湿地松人工林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坡位、表土层厚度对优势木树高有显著影响,但对林分平均树高无显著影响;坡向(阴、阳坡)对平均胸径存在显著差异,且阳坡明显优于阴坡。不同经营密度的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且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合理密度范围内,单株胸径、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蓄积量却随密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6,(3):54-60
基于广西第七次、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中马尾松样地样木资料,对不同起源下的单木和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数函数模型Y=a+bln(X)和幂函数模型Y=a×X~b,分别作为单木和林分不同起源下的最优材积生长率模型。马尾松幼龄林生长期,人工林材积生长率要高于天然林,且变化幅度大;生长后期,天然林材积生长率要高于人工林,变化趋向平稳。单木不同起源间的材积生长率差异显著,林分不同起源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林区天然次生林胡桃楸的适宜生长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次生林主林层胡桃楸34株平均木(胸径为11.0~39.1 cm)的树干解析数据,结合反映植物生长空间的冠幅,进行5,10和15年抚育间隔期的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林分蓄积增长量与生长空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不同抚育间隔期胡桃楸胸径与适宜生长空间关系的模型;利用林冠下层27株胡桃楸平均木(胸径为4.6~14.3 cm)的树干解析数据,评价适宜生长空间模型应用于被压状态胡桃楸时的生长促进效果.结果表明:1)3参数S型曲线模型和二项式模型分别能够很好反映胡桃楸前5,10和15年间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林分蓄积增长量与冠幅的关系;2)不同抚育间隔期胡桃楸胸径与适宜生长空间关系的模型为幂函数模型(y=a×x~b);3)对数函数模型(y=a×ln(x)+b)能显著反映适宜生长空间下胸径与材积定期生长量的关系;4)适宜生长空间下胡桃楸5,10和15年材积定期生长量至少比生长空间受限条件下的林木提高97.8%,114.4%和128.5%.采用5,10,15年抚育间隔期时,不同胸径胡桃楸的适宜生长空间分别是相应胸径的0.256 6~0.368 7,0.344 1~0.447 1和0.449 1~0.504 6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桉树与红锥适宜的混交比例,将尾巨桉DH3229与红锥按照1︰3、1︰4、1︰6的株数比例进行星状混交造林,调查分析12年生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下,混交林中红锥胸径、材积达显著差异水平,以N(尾巨桉)︰N(红锥)=1︰6处理的平均胸径最高,达到15.26 cm,平均单株材积最高达0.164 m^(3);混交林中尾巨桉DH3229的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混交比例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以N(尾巨桉)︰N(红锥)=1︰4混交比例的最优,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平均林分蓄积量分别达到26.64 cm、27.04 m、0.767 m^(3)和99.643 m^(3)/hm^(2)。综合混交林的各项生长指标,以N(尾巨桉)︰N(红锥)=1︰4为最优,可进一步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分蓄积生长的密度及立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呈正相关(r=0.813 5,p=0.000 4;r=0.926 1,p=0.000 0);(2)MAInet峰值林龄主要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初植密度太大或太小对MAInet峰值林龄有显著影响,E密度(1 m×1 m)样地的MAInet峰值林龄平均值比A密度(2 m×3 m)样地的小3.88年,而中间密度的MAInet峰值林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广西宁明县国营派阳山林场,现有马尾松林18万亩,占该场有林面积27万亩的66.7%其中有4000多亩于1958年造林,林木生长迅速,产量高,林龄22.5年,每亩蓄积量达35.8169—47.0896立方米,年平均生长材积为1.5919—2.0929立方米。优势木解析木胸径33.0厘米(带皮),树高24.05米,单株材积为0.9904立方米(带皮)、0.9150立方米(去皮),为了了解林分生长情况,我们于1980年7月进行了调查,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与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不同龄级林分胸径、树高及材积等生长量指标,以揭示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和林分特征。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胸径生长拟合方程D=5.838 lnt-5.241 1;树高拟合方程为H=1.110 3t~(0.8917),树高与胸径之间拟合方程H=2.474 6e~(0.1527D),材积拟合方程V=0.000 1t~(2.2518),各拟合方程效果显著(R~2大于0.98)。从胸径、树高株数累积分布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来看,日本落叶松幼龄林胸径、树高生长较快,但由于林分密度大,胸径生长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中龄林胸径、树高生长稳定;近熟林分胸径生长量和高生长量都放缓,林分内枯立木、濒死木占有一部分,其林分健康状况欠佳;成熟林多为日本落叶松与柳杉行间混交,林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巨尾桉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漳州市巨尾按人工林的标准地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密度效应模型V=的相关性好,能够准确地反映巨尾桉在不同立地条件、生长发育阶段的单株材积与密度和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对模型进行的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巨尾按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和边际产量,可以为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间伐对杉木木荷混交林生长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0年营造2005年间伐的杉木木荷混交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伐能促进混交林分中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分别比未间伐林分提高7.7%、8.2%、23.6%,影响达显著水平;木荷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未间伐林分提高13.1%和35.8%,影响也达显著水平,但对木荷树高的生长影响不显著;间伐对混交林中杉木与木荷单位面积蓄积量及林分总蓄积量影响不显著,说明通过间伐不能显著提高林地最终生产力,但能提高材种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