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稻米垩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通过对6种不同类型品种、4个温度处理的人工气候箱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灌浆结实前20d的高温条件会造成稻米垩白度的显着增加;低温对垩白形成的影响因品种类型不同表现一定的差异:粳稻品种对低温反应不敏感,籼稻品种在低温下垩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电镜观察证明,稻米垩白的形成与籽粒内部淀粉粒的结构有密切联系,胚乳淀粉结构松散,是稻米垩白形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将粳稻小粒优质品系与大粒大垩白品系杂交,考察F2及BC1F1的粒形性状与垩白性状,研究粒形对垩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粒重增加主要是以粒长增长为主;粒形性状与垩白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粒宽与垩白性状的相关系数最大;优质植株中长/宽在2.01~2.30的株数占优质总数的85.37%,适当地提高长/宽,对选择大粒优质个体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齐穗后温度对稻米垩白影响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高温条件下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以高垩白性状湘早籼24号(X24)及其来源亲本湘早籼11号(X11,高垩白性状)和湘早籼7号(X7,低垩白性状)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抽穗后第6天移入温室,进行为期15 d的高温处理(27~42℃),以常温处理(23~37℃)作为对照,研究灌浆期高温条件下剑叶净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X7、X11和X24的稻米垩白度比常温对照处理的分别增加了2.53、4.82、6.66个百分点;高温造成X11和X24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8、12、16天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的,而X7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16天反而高于常温对照的;高温条件下水稻在抽穗后第8天灌浆速率加快,并在抽穗后第12天达到最大值,较常温处理的提前了4~8 d;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表明,X11和X24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Os SSIIIa、Os AGPSL2和GBSSI在抽穗后第12、16天的表达显著下调,导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及垩白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早籼稻垩白形成与灌浆期耐热性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透明塑料薄膜简易棚遮盖增温的方法,以结实率胁迫指数、千粒重胁迫指数和成熟度胁迫指数为耐热性指标,鉴定37个早籼稻品种灌浆期的耐热性,以及高温胁迫下垩白增量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早籼稻灌浆期耐热性存在广泛的基因型差异。在高温胁迫下,稻米垩白度的增量与成熟度胁迫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提高品种灌浆期耐热性来减少早籼稻垩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库容类型杂交早籼稻品种源库结构对垩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不同库容量类型早籼稻品种齐穗期源库结构对稻米垩白的影响。【方法】以18个杂交早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研究不同类型品种源库结构、灌浆特性和垩白的差异,分析源库结构对籽粒灌浆和垩白的影响。【结果】齐穗期LAI、灌浆期净同化率等大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而单位库容的叶面积、茎鞘重和净同化率等则相反;籽粒灌浆速率大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而灌浆历期则相反;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则表现为大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结论】大、中库容类型品种,灌浆物质不足,灌浆速率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宜采取扩源措施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小库容类型品种灌浆物质充足,灌浆速率快,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也高,宜采取扩库措施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香稻垩白性状的形成机理及培育优良品质的香稻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11个香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并对香稻品种胚乳细胞及淀粉粒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供试11个香稻品种间差异最明显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粒率,其次是垩白面积,最小的是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成正比,垩白粒率越高则垩白度越高。不同香稻品种稻米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形态及其横断面淀粉粒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与垩白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关联,根据稻米胚乳中垩白形成的位置不同,可将垩白性状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3种垩白亚类。同一香稻品种,垩白米与无垩白米在淀粉粒形状结构及排列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垩白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米的淀粉粒间无明显差异,且垩白度低的部位淀粉粒发育良好。【结论】香稻稻米的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密切相关,可用于香稻稻米品质鉴定。  相似文献   

8.
稻米垩白形成与籽粒灌浆动态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综述并论证了籽粒灌浆动态与稻米垩白形成的关系,认为合理的灌浆动态是无垩白米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一假说使以往许多相互矛盾的实验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水稻灌浆期高温下钾肥运筹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环境温度和灌浆期高温20 d 2个温度处理。并在不同温度下设置3种钾肥运筹方式,K1(基肥∶促花肥为10∶0)、K2(基肥∶促花肥为7∶3)和K3(基肥∶促花肥为3∶7),测定各处理下籽粒的灌浆进程和垩白。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缩短籽粒活跃灌浆期,提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提高花后15 d以内的灌浆速率,但花后15 d以后的灌浆速率迅速下降,降低花后20 d以后的灌浆速率,灌浆曲线起伏大,提高籽粒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在高温条件下,与K1相比,K2和K3均延长籽粒活跃灌浆期,推迟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降低花后20 d以内的灌浆速率,缓解灌浆期高温对水稻造成的高温逼熟效应,且到达灌浆高峰后,灌浆速率下降更加平缓,灌浆速率下降较慢,提高花后20 d以后籽粒的灌浆速率,降低籽粒垩白的发生,并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随着促花肥比例的提高而降低。灌浆期高温下,虽然K3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籽粒垩白的发生,但产量与K1无显著差异。因此,综合产量和品质,在水稻生产实践中,钾肥应按照基肥∶促花肥为7∶3比例施用,若灌浆期遭遇高温,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缓解高温胁...  相似文献   

10.
稻米垩白受水稻齐穗后15d内的温度状况影响较大。通过对不同处理下稻米胚乳横断面的电镜观察及精米容重测定可以看出,齐穗后高温下形成的稻米,其精米容重偏低,胚乳淀粉粒结构疏松,其外观上表现为垩白较大。这就意味着高温影响籽粒充实是形成垩白的主要症结所在。对齐穗后高低温处理下水稻籽粒灌浆动态测定及田间分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影响籽粒充实的途径是显著地缩短灌浆期。垩白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库源协调。  相似文献   

11.
水稻垩白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是稻米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试验主要调查了15个不同粳稻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和垩白面积,并对稻米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淀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供试15个不同粳稻品种之间差异最大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率,垩白面积次之,最后为垩白度,并且垩白率和垩白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对于不同的粳稻品种,其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淀粉粒的分布和垩白性状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同一品种之内, 垩白米与无垩白米的淀粉粒有明显差异,垩白稻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稻米的淀粉粒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胚乳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籼稻品种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胚乳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胚乳量愈少,始愈期愈早;形成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以带全胚乳的种子为最快;愈伤组织分化率则以带半胚乳的种子最高。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次数显著影响绿苗分化频率,以继代培养1次(约12-14d)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垩白是稻米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研究垩白发生的环境条件和遗传控制,对于选育和栽培优质水稻品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环境因素对稻米垩白形成的影响,以及农艺性状与稻米垩白的相关性;综述了垩白形成的遗传基础,展望了稻米垩白改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Chalkiness V1.0,以Visual C++.NET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Chalkiness V2.0,专用于NY147-88标准中优质稻米分级质量指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粒型等参数的检测.系统由图像数据预处理模块、样品识别模块、垩白识别模块、长宽比识别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和输出模块组成.运...  相似文献   

15.
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同一杂交组合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后代在灌浆期胚乳内蛋白表达差异,文章建立了一套适合灌浆期水稻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探讨了胚乳蛋白的提取、等电聚焦上样量的选择、胶条转移等双向电泳的一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一次溶解蛋白样品,TCA-丙酮法优于酚法蛋白提取,300μg上样量为最适上样量,能得到清晰、分离效果好、蛋白点数较多的图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固定方法对水稻胚乳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胚乳为材料,比较GA-O sO4、GA-TA-O sO4-TA、GA.PFA.TA-O sO4和高锰酸钾固定对胚乳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A-O sO4双重固定能较好地保存胚乳细胞超微结构,但有时反差较低;GA-TA-O sO4-TA四重固定能明显提高结构反差,但有时反差较大,掩盖超微结构的细节;GA.PFA.TA-O sO4双重固定不仅能保存细胞超微结构,而且反差适中,是较理想的固定方法;高锰酸钾固定对多糖和蛋白质固定较差,但能快速固定细胞的膜性结构,并且能够增强膜结构的反差,是一种观察膜系统结构及其变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不同昼夜温度(CK:30/30℃;TR1:30/25℃;TR2:30/20℃;TR3:30/15℃;TR4:30/10℃)培养水稻品种粤香占幼苗,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及种苗初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上培育壮秧、壮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株高降低、茎秆变粗、根系发达、干重增加。昼夜变温处理对水稻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产生明显影响。其中,30/20℃(TR2)处理组水稻幼苗淀粉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17.14%);30/15℃(TR3)处理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最高(比对照高12.91%)。  相似文献   

18.
籼型杂交稻米质现状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分析了福建省近几年来审定的籼型杂交水稻米质主要性状 ,认为目前杂交稻米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垩白率高、垩白度大、胶稠度低、直链淀粉含量高等 ,提出了稻米品质遗传改良的途径 .米质性状是遗传性状 ,杂交稻米质状况与亲本的米质状况密切相关 .利用米质性状的遗传规律 ,加强优质 A、R系的选育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杂交稻米质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制剂对早籼稻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促进秸秆资源的利用,满足家畜生产的需要,采用不同品种的早籼稻为青贮原料,以乳酸菌制剂的不同添加水平:对照、水平1(乳酸菌质量分数0.001%)、水平2(0.023%)、水平3(0.045%))进行添加处理,将30cm×20cm的聚乙烯青贮袋抽真空,室温条件下青贮60d后开封并对青贮饲料进行品质评定。结果表明:乳酸菌制剂处理除对青贮饲料的DM量和ADL含量无显著影响外(P>0.05),对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CP含量随乳酸菌制剂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水平3的较对照高8.41%;NDF和ADF含量随乳酸菌制剂添加量的增大而下降,其中水平3的较对照低10.92%和10.48%。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使青贮饲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青贮原料品种不同饲料品质存在差异,除乳酸含量外,原料品种对青贮饲料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选择的3种青贮原料中嘉育948全株早籼稻最适宜作青贮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