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大鳍鳠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镜观察发现:大鳍鳗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呈蜂窝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无典型汇管区;肝实质中有胰腺组织分布。电镜观察发现;大鳍鳗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可分为电子密度低的亮细胞和电子密度高的暗细胞。胞质中线粒体非常丰富;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层层绕核排列;可见次级溶酶体聚集而成的残体;糖原颗粒和脂滴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吞噬泡较多,说明其吞噬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2.
解剖观察发现,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具有外形不规则的独立肝脏.光镜观察发现,肝小叶不明显,中央肝血窦呈网络状,边缘肝血窦呈点线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汇管区不明显.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及内含物,以粗面型内质网和线粒体最为常见,溶酶体功能活跃,可见不同阶段的次级溶酶体及残体,脂滴和糖原颗粒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具吞噬泡,伪足发达,狄氏间隙及胆小管管内均有肝细胞微绒毛伸入.  相似文献   

3.
解剖观察发现,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具有外形不规则的独立肝脏.光镜观察发现,肝小叶不明显,中央肝血窦呈网络状,边缘肝血窦呈点线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汇管区不明显.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及内含物,以粗面型内质网和线粒体最为常见,溶酶体功能活跃,可见不同阶段的次级溶酶体及残体,脂滴和糖原颗粒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具吞噬泡,伪足发达,狄氏间隙及胆小管管内均有肝细胞微绒毛伸入.  相似文献   

4.
对翘嘴鲌、大鳍鳠和斑鳜3种淡水肉食性鱼类的肝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及比较.结果表明:翘嘴鲌肝细胞分界明显,偶见双核肝细胞,多列肝细胞组成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不规则放射状排列;大鳍鳠肝细胞分界较为明显,肝细胞索可见,相互吻合成网,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排列;斑鳜肝细胞分界不明显,不能分辨肝细胞索,肝细胞聚集成团块状.3种鱼肝细胞体积较大,核仁大而明显,糖原储藏能力较强,脂质丰富.根据脂肪含量,翘嘴鲌肝细胞分为少脂肝细胞(less-adipose hepatocyte)和拟脂肝细胞(adipose-cell-like hepatocyte);大鳍鳠和斑鳜肝细胞分为少脂肝细胞和多脂肝细胞(more-adipose hepatocyte);少脂肝细胞由节肢动物肝脏的胚细胞演化而来,拟脂肝细胞和多脂肝细胞则由软体动物肝脏的消化细胞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组成的测定与比较表明:黄颡鱼和大鳍鳠的肌肉和鱼卵中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黄颡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干重含量,下同)为42.74%,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7.78%,呈味氨基酸为18.93%;鱼卵中氨基酸总量为70.69%,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1.38%,呈味氨基酸为27.39%.大鳍鳠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44.26%,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0.34%,呈味氨基酸为18.02%;鱼卵中氨基酸总量为58.61%,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4.07%,呈味氨基酸为25.18%.说明黄颡鱼和大鳍鳠的肌肉均为高品质的蛋白源.两种鱼鱼卵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都明显高于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也相当高,两种鱼鱼卵的食用价值和加工技术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注射,活体培养法,取大鳍鳠肾细胞制成悬浮液。用空气干燥法制片,经Giemsa染色,镜检细胞分裂相,结果表明:大鳍鳠染色体二倍数2n=56,核型公式为:2n=20 m+16 sm+10 st+10 t,NF=92。  相似文献   

7.
大鳍鳠作为常见经济鱼类,目前主要从江河捕捞获得,随着水电站建设、捕捞过度等人为因素,大鳍鳠的资源量在嘉陵江中逐年减少,且大鳍鳠繁育技术、养殖技术不成熟,产区内大鳍鳠的人工养殖尚未兴起。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总结了一套大鳍鳠池塘网箱养殖技术,具有技术操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大鳍鳠存活率达到90%以上,产值约1.6万元/667 m~2,纯利润1万元/667 m~2,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长江水域四川-重庆段大鰭鳠Mystus macropterus线粒控制区的克隆测序,并与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圆尾拟鲿Pseudobagrus tenuis和光泽黄颡Pelteobagrus nitidus 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序列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含量高,鸟嘌呤(G)含量低的特点.同时,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包括3个主要识别区域:扩展终止相关序列、中央保守序列和保守序列.对哺乳动物,鸟类及其他脊椎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分析,大鳍鳠中央保守序列区CSB-D,CSB-E,CSB-F与哺乳动物和其他鱼类的中央保守区相一致;大鰭鳠保守序列区的CSB-3比CSB-2的变异大些,与一些鱼类相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别.大鳍鳠在不同的种属间存在大致相同的保守区段,其中CSB-D和GTGGG-box结构较保守.该研究可以为将来进行大鰭鳠的种群分化研究和资源保护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光镜(L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人工感染东方次睾吸虫家鸭的肝脏、胆囊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LM显示: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胆小管广泛增生,肝间质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嗜酸性细胞浸润。胆囊部分粘膜上皮脱落,粘膜下血管充、出血明显,炎性细胞浸润。SEM显示:胆囊壁部分粘膜脱落而显光滑。TEM显示:肝细胞滑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溶酶体和线粒体也有增加现象,溶酶体多集中在毛细胆管附近,部分细胞可见多量脂滴,有些肝细胞破溃,附近有炎性细胞浸润。肝血窦扩张,可见多量红细胞、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筛板部分增厚,内皮窗孔缩小。枯否氏细胞质内蠕虫样结构增多,吞噬能力加强。肝脏毛细胆管增生,部分可见胆栓位于管腔内,微绒毛变短,周围肝细胞外质膜增厚。  相似文献   

10.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鳠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初级卵母细胞早期,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发达,并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在初级卵细胞后期,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