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通过对浦城富岭镇圳边村半天然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调查,观测和评估了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混交效果。结果表明: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下坡位和凹星坡的蓄积量比上坡位和凸形坡的好;阴坡以及林分密度大的杉木比阳坡及林分密度小的生长得好、蓄积量高,马尾松则相反;而在腐殖质层厚的地方,杉木马尾松以及其它阔叶树的蓄积量都比较高;并从混交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产生以上原因的因素,总结营造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可行性技术。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境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生境下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研究表明,下坡林分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均比上坡林分高,但由于下坡林分乔灌层受到干扰较多而使这2个层次物种多样性比上坡林分低,各指数所占的比例比上坡对应层次小;而草本层和藤本植物各指数规律则相反,这与下坡立地条件好有关。[结论]在经营山地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时,应区分生境条件,合理调整种群数量,控制相对比例,以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4.
毛竹-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永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4):594-598
通过设置l800m^2临时标准地对毛竹-马尾松-杉木群落优势种特征、结构特征及物种结构多样性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植物53种,隶属于32科和42属。群落结构分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次清晰;乔木层以毛竹占绝对优势,其优种有马尾松、杉木、甜槠和青冈等,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度较其它两个层次的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炼山和劈条带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劈条带处理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及草本层生物量均高于炼山处理;炼山处理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同一坡位杉木和马尾松林分生长及杉木和马尾松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及单株干、枝和叶等器官生物量均优于劈条带处理;同一林地清理方式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杉木和马尾松生长及干、枝叶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劈条带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分生产力,但炼山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6.
7.
坡向、坡位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东坡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持水能力均大于西坡;同一坡向不同坡位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及凋落物层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层持水量占林分最大持水总量的比例最大,同一坡向不同坡位土壤层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同一坡位不同坡向土壤层持水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半天然杉阔混交林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福建省虎头山半天然杉阔混交林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综合聚集强度各指标的结果表明:不同立木级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分布,随着立木级的增大,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杉木、米槠和少叶黄杞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的趋势,拟赤杨和木荷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大→小的趋势,虎皮楠和丝栗栲聚集强度表现为小→大→小的趋势,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高立木级阶段引起的树种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表2参1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