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播造林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措施,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陕西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58年,1969年首次飞播试验成功。此后,又进行了为期10年的扩大试验。从1980年起全省飞播造林转入正式生产阶段,每年以100—120万亩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全省飞播成林面积为70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2个多百分点。商洛市连续31年飞播造林,面积达650万亩,已经郁闭成林280万亩,活立木蓄积700多万立方米。丹凤、山阳、商州三县(区)相邻的流岭两侧连片飞播林面积达110万亩,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飞播林基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州市林业局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成功地推广应用了容器育苗、菌根化育苗、沙床催芽、芽苗移栽、杨树截杆造林、杨树留根育苗、银杏人工授粉、松毛虫综合防治、经济林病虫防治等10多项林业科技新技术,林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国家优秀项目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专利成果1项,特别是白僵菌液剂和飞播烟雾导航剂的研究成果,在随州的松毛虫防治和飞播造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调动广大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坚持科教兴…  相似文献   

3.
在伊盟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盟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20年来,伊盟飞播造林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去年,在全国飞播造林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伊盟荣获国家计委、林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民航总局五部委颁发的先进单位奖,盟林业局飞播造林治沙站站长、林业高级工程师王蕴忠同志荣获先进个人奖.伊盟的飞播造林始于1978牛.在林业部、内蒙古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在毛乌素沙地中、东段开展了五年的试验研究,飞播保存率达到36.2%~41.7%,创国内沙区飞播同期最好水平,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至1987年,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伊盟又开始为期五年的中间飞播试验,保存率达52.8%~89%,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飞播造林技术进入了推广应用阶段:此后,伊盟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区飞播造林先进盟市,伊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在林业育苗造林生产上应用ABT生根粉,是提高育苗发芽生根率、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新技术。 ABT生根粉系中国林种院林研所1981年,研究成功的新产品。先后荣获发明协会银质奖,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进步二等奖,在国际同类产品具有领先水平。在全国29个省市区300多种植物上应用表明,不仅能使易生根和较难根的植物保持在95%以上的场园生根率,对难生根的植物也能提高生根率40——80%,是国家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我省自1984年开始使用ABT生根粉。经过8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育苗使用面积达10多万亩,造林使用面积达30多万亩,并应用于飞播造林种子处理以及难以生根的黄桐等无性繁殖,目前,我省应用的树种达62个,均取得  相似文献   

5.
乍飞播装种 命飞播作业给信号油松飞播造林试验$河北省林业研究所造林室飞播组  相似文献   

6.
<正>一、容器育苗在我省林业生产上的应用 概况 林木容器育苗,是农业袋土移植技术在 林业生产上的应用,标志着林业生产技术的 进步和发展,现将林木容器育苗在我省林业 生产上的应用和发展简介如下。 1、应用及发展过程: 承德地区南甲山国营林场1958年进行油 松容器育苗造林试验,获得良好效果,但未 进行总结与推广。1970年遵化县平台村,仿 照棉花容器育苗进行了油松容器育苗阳坡造 林试验,成活率达30%。1972年河北省林业 研究所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在迁安县  相似文献   

7.
GPS导航对飞播质量的影响刘增喜姚勇刘建生郭际荣(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为提高飞播造林质量,减少地面导航人员和减轻导航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飞播经费,1996年9月结合飞播生产任务,在栾川县进行了GPS卫星定位导航飞播造林试验。GPS主要由24颗卫星、...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北部,全省国土总面积 1 563万 hm2,山区丘陵区面积 1 255万 hm2,占全省总面积的 80.3%。山西林业的发展,飞播造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省林业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山西省飞播造林早在 1964年已经开始试验,是北方地区行动较早的一个省,到 1965年,先后在长治老顶山、黎城东阳关、古交乳天山等地试验飞播 0.2万 hm2,取得了良好成效。1966~1979年飞播造林中断,这对山西省林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改革开放后,山西在"稳步发展、摸索经验…  相似文献   

9.
我省飞播造林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首次飞播造林试验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因缺乏经验,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出现失误,致使首次试验失败。1978年,我省在其他省(区)飞播造林成功经验的启示下,又在伏牛山区的栾川、卢氏、灵宝三县进行了人工模拟飞播造林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1979年6月,我省在栾川、卢氏两县开展飞播造林试验0.97hm2,成效率达35.3%,终于为我省山区造林绿化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活跃在陕西省飞播造林第一线的飞播造林规划设计队,又名省林业勘察没计院设计三室。 省林勘院飞播队于1969年开始组建时,叫做飞播造林小组,1972年正式成立为飞播  相似文献   

11.
先进集体 林业系统:蓝田县林业局、定边县林业局、延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凤县林业局、汉中市飞播造林管理站、镇巴县飞播造林管理站、宁强县飞播造林管理站、安康地区林特局造林科、紫阳县林特局、汉阴县林特局、商洛地区飞播造林管理站、丹凤县飞播造林管理站、山阳县飞播造林管理站、陕西省林业勘察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东部长江河谷地区夏季气温特高,伏旱严重.据29年的统计伏旱出现频率达64.3%,春季播种,70天左右进入伏旱,幼苗死亡率高.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我们于1976年进行了秋季人工撒播试验.试验表明,伏旱严重的四川东部长江河谷,避开伏旱实行秋播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已在巫山飞播造林实践中普遍应用.我县于1979年开始,连年秋季飞播马尾松54.4万亩.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淅川县侧柏飞播造林效果分析①邢惠民(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更好地解决低海拔、多阳坡的石质山区出苗保苗的问题,我们分别于1989—1990年在淅川县进行了飞播侧柏造林试验,现将调查情况初报如下。1自然条件淅川县位于南阳盆地鄂、豫、...  相似文献   

14.
飞播造林多效复合剂拌种试验①郭利华(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刘小锁程金磨(卢氏县林业局)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鸟、鼠大量取食飞播种子。为解决这一问题,1995年6月我们在豫西伏牛山区进行了多效复合剂拌种试验,对其驱避鸟、鼠危害及影响飞播种子...  相似文献   

15.
<正> 太行山区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82年,目前已发展到四市九县,飞播造林面积达95.9万亩,在播区内补造补植面积近40万亩。几年来的飞播造林实践证明,在太行山区飞播造林是成功的,它是加速绿化太行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加速治理毛乌素沙漠的有效途径,内蒙古伊克昭盟林业研究所从1978年起连续十年在毛乌素沙漠施行飞播造林治沙,造林总面积达317980亩。飞播区域由最初的伊金霍洛一个旗发展到乌审旗、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等地。整个飞播区的千里黄沙,已被苍翠浓郁的绿色所覆盖。 1978年,伊盟林研所在自治区林业厅的指导下,对毛乌素沙地境  相似文献   

17.
栾川县飞播油松幼林抚育间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勇 《河南林业科技》1996,(4):29-29,32
栾川县飞播油松幼林抚育间伐试验初报①姚勇(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河南省栾川县1979年开始飞播造林,并及时开展了“飞、封、补、管”相结合的经营管理。为提高飞播幼林经营管理水平,河南省林业厅飞播队从1985年起,连续多年在栾川县三冷飞播区进行了飞播油松...  相似文献   

18.
林海短波     
全省召开第八届飞播造林技术协作会 陕西省第八届飞播造林技术协作会在铜川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主管局长、飞播站站长以及省飞播站、省种苗站、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省三秦种苗公司等领导。省飞播站李愈善站长充分肯定了我省今年飞播造林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结合本届会议内容和全省飞播造林实际,就天保工程飞播造林5年来的工作做了回顾。他指出,5年来我省天保工程、日元贷款工程已累计完成飞播造林工作在管理上、技术上都有所创新和不断完善,其间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值得表彰和推广,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也不容忽视。 (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相似文献   

19.
秦巴山区油松飞播林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李愈善,吴圣地(陕西省林业厅飞播队,陕西西安710082)1秦巴山区油松飞播林现状陕西省是全国开展油松飞播造林最早的省区。60年代末,开始在秦巴山区进行飞播造林试验,至1994年,这一地区油松飞播造林面积已达80万...  相似文献   

20.
各地动态     
甘肃飞播造林成效显著新华社兰州7月15日电(记者李铁)甘肃省去年实施飞播造林8万多亩,使全省累计飞播造林达到150万亩,成苗面积50多万亩。据介绍,甘肃省从1979年开始,将飞播造林纳入林业建设的计划。在实施飞播造林的过程中,林业部门与气象、空军等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