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建  倪洁 《甘肃农业》2022,(1):64-67
近年来,徽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深入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把以订单辣椒、订单生姜、订单豇豆为主的蔬菜生产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产业培育和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和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本文主要以徽县订单农业发展现状为例,进一步分析探讨该县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以...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永胜县农业局紧紧围绕建设高原特色现代畜牧业的目标,按照"力足资源优势,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工作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把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作为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抓手,培育畜产品品牌作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行"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1基本情况全县养牛以养殖肉牛为主,其主要品种为本地黄牛,引进养殖的品种有短角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婆罗门牛、  相似文献   

3.
秦安县是农业大县,林果业是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大力发展优质绿色林果产业,调整种植结构,培养专业人才,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加快林果产业化、规模化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秦安县林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全县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从以家庭小规模为主的传统林果业向以农业合作社为主的现代林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1 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陇西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省、市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加大特色产业开发扶持力度的机遇,紧紧依托丰富的饲草资源和悠久的畜产品加工优势,把做大做强草食型设施畜牧业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协会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基础母畜扩群为突破口和切人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县设施畜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畜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加快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尽快把畜牧业建设成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进行粮食和畜牧业的主辅换位,实现向畜牧大县、强县的跨越,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根据全县农业和农村总体发展规划,结合铜陵县畜牧业发展实际和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6.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畜牧业,可以有效促进种、养、加良性循环发展。在宜君畜牧业是一个传统的老产业,也是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振兴县域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徽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农业农村资源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强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新引擎。目前,全县发展农家乐96户、农家客栈46个,床位达到975张,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打造了"银杏人家""蜀道人家""酒香人家"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截至5月中旬,全县接待旅游人数34.6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58亿元。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畜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加快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尽快把畜牧业建设成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进行粮食和畜牧业的主辅换位,实现向畜牧大县、强县的跨越,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根据全县农业和农村总体发展规划,结合铜陵县畜牧业发展实际和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条件,制定铜陵县畜牧2006~2010年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甘肃农业》2014,(18):3-5
近年来,徽县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形成了以优质核桃、苗木繁育、畜牧养殖和设施蔬菜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全面展示徽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成果,记者就徽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采访了中共徽县县委副书记张承荣。  相似文献   

10.
<正>一、明晰农业产业化布局、发展方向和重点(一)认真规划布局,重点打造8大产业类型1.粮食产业。围绕高标准粮田建设,依托各类农业项目,以全县各乡镇为实施区域,确保小麦、玉米种植为重点。2.畜牧产业。以肉鸡、生猪、肉牛为主倾力打造特色畜牧业,以福润禽业产业化集群为引领带动,加快全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建设步伐。3.油料产业。依托油料倍增计划,大力发展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开展农民增收项目,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畜牧业,合理利用农村的富于劳动力和农业资源,优化农村经济机构,使农业发展实现高效、高收入的经济模式,这将对未来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起到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开展农民增收项目,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畜牧业,合理利用农村的富于劳动力和农业资源,优化农村经济机构,使农业发展实现高效、高收入的经济模式,这将对未来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起到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把握铜梁县农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对全县年产值5万元以上的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经营大户及企业进行专项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铜梁县农村合作经济统计综合年报,就铜梁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是徽县主要粮食作物,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大,历年播种面积1.2万hm~2左右,其产量占全县粮食作物总产50%以上,是全县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因此,抓好小麦生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发展徽县农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开展冬小麦生产现状调研,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对促进徽县小麦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鹤庆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县如何科学定位畜牧业发展区域,合理调整畜产品生产结构,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培养并壮大县域畜牧业竞争力,探索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笔者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梁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省梁河县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畜牧业已经成为梁河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全县畜牧业向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畜牧业方向迈进。为促进产业的进一步腾飞与发展,本文阐述梁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区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政策措施,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0的历史机遇,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把发展农区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来抓,从转变传统观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抓好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大了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区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自改革开放以来,把畜牧业生产作为振兴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式,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目前为全市已有外贸公司、得利斯公司、万年公司、和生公司、帝王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成自属标准化养殖基地80余处,全市标准化养殖场85%以上由专业合作社牵动发展,共规划建设20个规模化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永靖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是,由于信息闭塞,导致农业服务跟不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和市场相脱节的现象,从而使部分农产品销售不出去,收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农业信息化服务已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对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将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快捷高效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20.
实施“粮变肉”工程,是全面促进农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措施,是解决当前农民卖粮难、种粮效益低的有效途径,是稳定农村、服务农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更是强省富民的战略决策。长岭县作为农业大县,全县年产玉米100多万吨,拥有草原220万亩,10万多剩余劳动力,仅靠粮食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要解决这一矛盾,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