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将配对成功的五组花罗汉鱼分别置于五个水族箱中进行了繁育试验,并进行了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的对比。五组亲鱼平均产卵时间85分钟,平均孵化时间70小时,共产鱼卵13190粒,平均受精率82%,平均孵化率78%,共获幼鱼8680尾。  相似文献   

2.
脊尾白虾家系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纳苗获得的脊尾白虾,经人工强化培育后挑选健康强壮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家系配对人工育苗.试验设9组,亲虾抱卵孵化后采用小水体培育幼体,幼体初期投喂螺旋藻粉.平均育成率达到67.49%,最高育成率达到73.91%.  相似文献   

3.
赵鑫  黄凯  谢瑞涛  张盛  林岗 《水产养殖》2010,31(1):13-17
对江黄颡鱼人工繁殖和育苗进行了试验。以PG(鲤鱼脑垂体激素)、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催产药物进行混合催产,水温24~26℃,效应时间为20~24h,产卵率为90%以上。采用等渗液稀释磨碎的精巢进行人工授精,用塑料网片着卵板粘卵,在孵化池内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7%。研究结果表明:江黄颡鱼在广西的适宜催产季节为4月中旬至6月底,工厂化育苗的饵料可用丰年虫和适口虾料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孵化方法的繁殖试验,比较了胡子鲶3种孵化方法的受精、孵化效果以及孵出10 d后的鱼苗成活率。试验结果:A组(对照组,常规孵化桶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85.7%,平均孵化率为74.1%,10 d后鱼苗平均成活率为88.11%;B组(薄膜氧气袋充氧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93.4%,平均孵化率为90.3%,10 d后鱼苗平均成活率为88.98%;C组(薄膜氧气袋充氧,并放在泡沫箱内保温的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95.0%,平均孵化率为92.1%,10 d后平均成活率为84.57%。结果表明,B、C组薄膜氧气袋的孵化效果好于A组,薄膜氧气袋孵化模式具有保温、节能、节水等作用,且生产上方便、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胡子鲶苗种的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及网箱优势,结合斑鳜繁育生物学特性,在水库网箱上成功批量繁育斑鳜鱼苗,为斑鳜人工繁育开辟一条新途径。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辽宁省宽甸县景波水产品养殖场共进行了6批次繁育试验,共计催产亲鱼146组,平均催产率84%,获卵320万粒,平均受精率65%,平均孵化率80%,获水花鱼苗180万尾,利用水库网箱孵化鲤鱼苗配套提供饵料,繁殖了鲤水花11亿尾,共培育斑鳜夏花鱼苗40万尾(平均全长3.1cm),平均2750尾鲤鱼苗培育一尾斑鳜苗,培育前3d斑鳜全长日增长0.54mm,3d后全长日增长约1mm。水温19℃~22℃,显微摄影观察斑鳜胚胎发育时序和特点,受精卵140h7min破膜,胚胎发育划分为6个阶段25时期,提出在斑鳜产卵后配套饵料鱼亲鱼注射催产时间公式:t=t1-t2-t3;(t1:斑鳜胚胎发育时间;t2:饵料鱼胚胎发育时间;t3:饵料鱼亲鱼效应时间)。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技术,2008年利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了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亲虾培育成活率84.3%;交配抱卵率81.6%;受精卵经孵化出苗率71.9%;平均每立方水体出苗数5593尾;平均每只亲虾出苗125尾;每只抱卵虾出苗182尾.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2005年和2006年共进行了6次斑鹱人工繁殖试验,12尾亲鱼全部来自野外;采用2次注射催产素的方法,4次催产成功,催产成功率67%,效应时间18~23 h,平均受精率51.25%,平均孵化率32.5%.斑鹱的卵粘性较好,孵化受水温影响较大,25℃时影响较为明显,保持在26℃以上孵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供应短缺问题,以洪泽湖地区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掌握本地区克氏原螯虾繁殖习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建设了由700 m2大棚产卵池和50 m2加温孵化温室及若干特制网箱组成的苗种规模化繁育设施.2007年9月分批次将16 443只成熟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放入大棚产卵池特制网箱,通过降低光照、微孔增氧、循环流水等措施,先后获得抱卵虾6 053只,平均抱卵率为45.7%;抱卵虾移入温室后,在控温、流水条件下孵化,获得了平均体长0.88 cm的稚虾76.9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1.1%.  相似文献   

10.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 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 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 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16-28日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花于水温15℃条件下的人工催产生产性试验。用常规催产剂和方法,催产花亲鱼540尾,其中雌亲鱼355尾、雄亲鱼185尾。试验结果表明:排卵率为91.5%,催产效应时间为29.5 h,群体排卵时间为2.5 h;受精率为98.7%;孵化鱼苗(下塘鱼苗)380万尾。与常规生产水温17~18℃以上催产情况比较,在水温15℃条件下,花也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催产;除效应时间和孵化时间延长及卵膜难以溶解外,其排卵率、受精率、群体排卵时间和孵化率等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六须鲶苗种繁育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DOM、LHRH-A2和HCG的方法,对在池塘驯养了2~4年的六须鲶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催产的11批45组亲鱼中,顺产39组,催产率达86.7%;收集鱼卵310.6万粒,获得受精卵244.6万粒,平均受精率78.8%;孵出全长0.6~0.8cm鱼苗177.9万尾,平均孵化率达72.7%;投喂丰年虫、水蚤、水蚯蚓、鱼肉等饵料,经17~25 d,培育出2.5~10.0 cm的鱼种114.3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4.2%。试验中还获得了具不同时期变态特征的胚胎发育图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mg·kg~1DOM+10μg·kg~1LHRH-A2+1000 IU·kg~1HCG对六须鲶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水温23~26℃,微流水+充氧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六须鲶鱼苗;以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按1000~1500尾·m-2的密度培育鱼苗,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正>文章对昆明裂腹鱼全人工繁殖过程中的亲鱼催产效应、受精卵孵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干法和半干法相结合的人工授精,共获得受精卵27.10万粒,受精率53,98%。采用孵化槽孵化,经过170小时~180小时,共孵化鱼苗11,32万尾。催产期间,水温平均16,5℃,效应时间为46小时。孵化水温13℃~18℃,溶氧6,5mg/L时,平均孵化时间176小时,最早174小时。  相似文献   

14.
将兴凯湖翘嘴鱼白鱼卵放在7组不同水温( 2 1℃、2 3℃、2 5℃、2 7℃、2 9℃、31℃、33℃) ,体积为80cm×5 0cm×5 0cm的水族箱中进行孵化,每组设2个平行组。试验结果表明:在2 1℃~2 9℃下,兴凯湖翘嘴鱼白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其孵化时间也随之缩短;兴凯湖翘嘴鱼白孵化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 5℃~2 9℃,最适水温为2 9℃±1℃,最高致死水温为31℃,当水温高于2 9℃或低于2 5℃时,畸形率增加。2 1℃孵化率为4. 38% ,畸形率为67. 1 3% ,孵化时间为2 9 .33h ,2 9℃时,孵化率为92 . 76% ,畸形率为0 ,孵化时间为1 5 . 2 5h ,31℃时,孵化率为0 . 5 9% ,畸形率为1 6 .1 3% ,孵化时间为1 3 .5h,33℃时,胚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5.
吴再平  程亮 《河北渔业》2019,(10):29-30
本试验在东北地区(吉林省梨树县)繁育台鳅,利用规格100g左右的亲鱼50尾(雌鱼16尾,雄鱼34尾),雌雄比1∶2,16尾亲鱼采卵128560粒,平均每尾产卵量8035粒,产卵率100%;获得受精卵102848粒,平均受精率为80%;孵化出水花86392尾,孵化率84%;培育15d获得规格在2~3cm夏花苗种51835尾,培育成活率6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黄缘闭壳龟(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孵化积温。结果显示:在孵化床平均温度为29.3℃、28.7℃时,受精卵在常温与控温条件下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76.7 d、75.8 d,孵化率为84.9%与92.5%,孵化积温分别为47491.2~57741.1℃.h、45460.8~56088.0℃.h,最短孵化期为66 d,最长孵化期为82 d,常温孵化比控温孵化的平均孵化积温高1803.8℃.h,孵化率低7.6%。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孵化密度和水流量对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的影响,在26℃的水温条件下,通过在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孵化密度和水流量进行了单因素和双因素交互试验,观察并统计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及鱼苗的畸形率。试验结果,当水流量为30 L/h时,整体呈现出随着孵化密度的提高,孵化时间缩短、孵化率降低、畸形率上升的趋势。孵化密度在80粒/L时,孵化时间为45 h,孵化率为75. 6%,畸形率为8. 8%;孵化密度达到120粒/L时,孵化时间为43 h,但畸形率升高至33. 8%,孵化率降低至51. 7%。当孵化密度为70粒/L时,整体呈现出随着水流量增大,孵化率升高、畸形率降低的趋势。静水孵化组的孵化时间比水流量在20 L/h以上的试验组长4~5 h,孵化率仅为28. 0%,畸形率高达83. 3%。水流量高于20 L/h的试验组,受精卵发育时间基本稳定在45~46 h,孵化率升高至69. 3%以上,畸形率降低至31. 7%以下。水流量增大至40 L/h时,可将受精卵全部冲起,孵化率升高至79. 3%,畸形率降低至8. 4%。水流量增大至50 L/h以上时,孵化率和畸形率均无显著变化。在孵化密度和水流量双因子交互试验中,水流量在30 L/h以下时,中华倒刺鲃的胚胎发育受到严重抑制。水流量在30 L/h以上,水流量和孵化密度的数值比大于1/2时,比较适宜中华倒刺鲃胚胎的发育,孵化率均在65%以上,畸形率均在15%以下,且数值比越大,孵化率越高,畸形率越低。结果表明,孵化密度和水流量均是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河鲈俗称五道黑,是一种名贵的肉食性淡水鱼,也是休闲度假垂钓的重要对象,是新疆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在新疆乃至全国都进行推广养殖,其苗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大规模稳产及节水孵化苗种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此次通过孵化槽与新水孵化器进行对比试验,设定每组开展3个孵化池,孵化苗种数量、规格、水温等条件均相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新水孵化器的生产,苗种孵化率平均可达66.6%,成效显著、生产管理难度降低并且生产成本相对减少.新水孵化器是一种较为方便、可行的新型苗种孵化设施,在稳产和节水方面较为突出,有利于渔业苗种孵化生产和节水节能.  相似文献   

19.
将不同规格的亲龟、野生龟与自育亲龟以及常温、半控温和控温养殖培育的亲龟在产卵量、孵化率、成活率、龟苗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得出:雌龟规格在500-1500g,孵化率、成活率较高,龟苗发病率较低;野生亲龟各方面优于自育亲龟;常温养殖养育的亲龟优于半控温、控温培育的亲龟;孵化箱沙床含水量7%-12%,孵化室空气相对湿度80%-84%,室内孵化温度32-36℃时,孵化率、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29 ℃的条件下,给亲鱼一次性注射不同组合的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5~16 h,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9.47%、85.08%和86.64%;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36~39 h;试验共获得鱼苗116.82万尾,经40~50 d的培育,育成全长5 cm左右的夏花鱼种35.6万尾,成活率30.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