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一、三明(尤溪)早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福建三明也和南方稻区一样,存在早籼稻品质不佳、大量压库的问题。三明市和尤溪县目前推广应用的早杂组合主要是威优77、汕优77、威优82、汕优82、汕优64等,常规早稻品种是广桂号、601、79106、78130等。这些组合(品种)的米质均欠佳,适应不了当前市场的需求。而其他一些省推广应用的优质稻品种(组合),不是由于生育期太短或太长,就是米质偏硬,或者不抗稻瘟病和适应性有限等,无法在我省生产上利用。而一些优质早熟常规稻,不是单产不高,就是抗性不强,因此也难被农民所接受,难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1972~1992年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产量分析结果,指出我省水稻育种2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早稻或晚稻均上了7500kg/hm^2。产量7500kg/hm^2以上的穗粒结构是颖花量3.5~4.0万/m^2,结实率75%~80%,千粒重26~28g,这些指标可作为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目标确定的依据,由于水稻育种的进步,早稻和晚具有相同的生产潜力,生产上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我省水稻生产地位阐述发展优质超级杂交早稻对确保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省优质超级杂交早稻的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我省发展优质超级杂交早稻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4.
杂交早稻恢复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适合我省双季稻栽培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填补杂交稻在早稻生产上的空白,从197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以选育早稻恢复系为突破口,配制杂交早稻新组合选育的研究。目前,已选育出IR29选-11、399、125等三个恢复系,并与威20A、珍油97A配组成威优40、汕优125、汕优399,大面积用于生产,在福建、江西和湘南推广,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1986年又选育出483、493两个早稻恢复系与威20A配组,经多点鉴定,作早稻栽培表现熟期适中、优势强、抗稻瘟、米质好,在早稻恢复系选育上又前进了一步。早稻恢复系培育成功,为早稻恢复系选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杂交早稻的现状和育种策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从产量,米质和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早稻组合的现状,认为优质化和多元化是杂交早稻的发展方向,以现有高产水平为基础,改良品质和抗性,选育适应市场的优质高产组合是广西“十五”杂交早稻育种攻关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南方稻区生产的早稻普遍存在米质较差,市场价格低,销路不畅的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影响了早稻生产的发展。解决早稻生产的出路在于品种的优质化和用途的多样化。福建省要实现早稻品种优质化和用途多样化,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农业部门要精心部署,把科研育种、种子生产、栽培技术、基地建设、加工销售和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协调起来,打好一场振兴早稻质量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7.
湖南早稻生产状况分析及育种技术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庆国  伏军 《作物研究》1995,9(1):25-27
通过对湖南1980~1993年水稻倦早稻的总产,单产及播种面积的变化状况,早稻当家品种(组合)、主体品种(组合)与审定品种的变化与应用状况等的分析,找出了湖南早稻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今后早稻育种的目标应是以高产为主,加强早熟与中熟偏早类型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杂交早稻配二季晚粳(简称早杂晚粳)是湖北省在水稻生产中开辟的一条新途径。经过连续四年的系统试验和较大范围的扩大示范,它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和生命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展杂交早稻,是打破我省目前早稻产量徘徊局面的有效途径。早稻在我省是得天独厚的一季作物,既无致害的低、高温影响,又无旱涝威胁,一直被认为是稳产高产作物。但近几年来,早稻生产出现了徘徊被动的状况,远不及二季晚稻生产的发展速度。“六五”期间,由于杂交晚稻的发展和常规晚粳良种的更新,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大缩小了早、晚稻之间的产量差距。1979年,早、…  相似文献   

9.
闽科早1号系福建省稻麦研究所于1983年从“78130”品种的群体中选择谷壳褐色的突变株而育成的早籼中迟熟新品种。该品种近年经多点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本文拟通过品种区域试验和不同播种期、插秧本数处理,来探讨该品种的适应性和增产潜力,并结合大面积生产试验调查分析,为闽科早1号在生产上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一、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为闽科早1号等早稻品种,主要内容有(1)多点区域试验;(2)不同播插期试验,从3月11日至26日,每隔5天播一  相似文献   

10.
我省生产上早稻当前缺少较好的早,中热品种。据全省历年农作物分品种面积统计,1984—1986年早稻的早熟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的还是“二九青”,平均每年种植175。97万亩,占早熟早稻总面积的45%。“二九青”是1971年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的,1974年在我省推广面积达171万亩,开始成为我省早熟早稻的当家品种。1975一1983年,每年种植面积都在200万亩左右。该品种在我省早熟早稻中当了13年家,是不是这个品种能永保青春,久用不衰呢?不是的。1972年该品种在我省区试中,平均亩产761.3斤,比对照品种增产8.4%。1974-1978年用它作省区试早熟早籼组的对照,平均…  相似文献   

11.
一、选育经过 1983年晚季,在本所育种基点南靖良种场的“78130”群体中选到了谷壳呈深褐色的变异株。1984年早季,在重稻瘟病区进行了抗性鉴定,表现抗稻瘟病而不再分离,比“78130”早熟2天,小区测产500.5公斤,同年晚季又回南靖良种场倒种繁殖,综合性状表现比早季更突出,单产471.5公斤。1985年在安溪境内进行多点示范和鉴定,表现良好,获得好评,并定名为“闽科早1号”,1986年起在全省各地进行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亚麻生产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历年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亚麻育种工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收集农家品种,开展系统育种,引种鉴定。六十年代初采用了杂交育种、辐射育种、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等育种途径,先后为生产提供了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12个常规早稻品种、9个恢复系或组合和2个抗源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谱,结果认为常规早稻78130、矮梅早2号、姬糯和云农糯,杂交组合汕优63和汕优常521—2抗谱较广,能抗供测的大部分生理小种,可进一步扩大推广;梧农1号对11个小种的55个单孢菌株只有2个菌株(含2个小种)致病,表现了较广的抗谱,可作为抗源利用。文中对品种抗谱的测定方法和品种对小种抗感标准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我省水稻品种的选育和应用的回顾实践证明,品种更新是促进粮食生产上新台阶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由高秆改矮秆,又由矮秆改杂交稻,曾促使我省水稻产量上过两次新台阶。七十年代中期以前,我省水稻品种南靠广东(为珍珠矮),北靠浙江(为珍汕97)。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红410、四优2号及后来的78130、汕优63的育成,逐步改变了这个局面,本省的用种,基本上由本省的农业科研、农业院校、农技部门育成的。1980年我省水稻播种面积2125.86万亩,其中我省育成的品种、组合1528.68万亩占71.91%;1984年水稻播种面积2128.28万亩,其中我省育成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克4430-2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农科所育成的大豆优良种质,我省各育种单位直接或间接地以其为亲本材料,采用有性杂交或珈射诱变育种手段,育成了2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成为我省大豆育种界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杂交早稻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总结了我国杂交早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杂交早稻的遗传研究,生理生化基础和育种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杂交早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杂交早稻强优组合选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1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育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是广大育种工作者的首要目标。福建省优质早稻育种与生产起步较迟,近年来,许多育种工作者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和选育出一批优质水稻新品种,如厦大生物系培育...  相似文献   

18.
论加工专用稻育种的意义、策略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水稻生产以及南方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后,早稻种植面积开始大幅度下降的严峻形势,就开展加工专用稻米生产的意义、策略。加工专用稻育种的目标、策略、途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扩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扩种早杂优有其更大的潜力。1987年全国杂交早稻面积为1740.47万亩,1988年已达2500多万亩。我省1988年杂交早稻已发展到255.07万亩。然而,当前推广的组合如威优64和威优35等,生育期偏长,抗稻瘟病性较差,进一步扩大种植,已受到限制。本文结合早杂优的育种实践,对杂交早稻恢复系及其强优组合的选育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一、人工制恢选育早稻恢复系 (一)品种资源收集与亲本选配 1.早熟恢复好的材料。早熟不同恢源材  相似文献   

20.
2001年起 ,我省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取消粮食定购任务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 ,把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户推向市场。为了寻找粮食销路和提高种粮效益 ,各地都很重视改善稻米品质。2001年我省早稻种植面积在上年大幅度调减后继续大幅度下降 ,而单季晚稻面积迅速扩大。因此 ,根据浙江的实际 ,我省今后发展水稻生产的对策是抓住粮改机遇 ,调整品种结构 ,加强优质品种选育 ,推广“无公害”生产 ,采取有力措施 ,大力发展优质稻 ,实现晚稻食用优质化、早稻专用优质化。一、早稻优质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针对早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