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乌骨鸡黑色素沉积机理及相关候选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骨鸡的乌色度与其营养特性和药用价值密切相关,是乌骨鸡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乌骨鸡乌色度受机体黑色素沉积影响。本文对黑色素发生、沉积机理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并讨论了影响乌骨鸡黑色素沉积的候选基因,旨在增进对乌骨鸡黑色素性状及相关分子选育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乌骨鸡黑色素的分类、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生成过程及其在体内的分布与沉积规律进行,概述了中草药对酪氨酸酶及黑色素形成的影响,提出通过使用中草药促进乌骨鸡黑色素沉积,从而达到提高其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黑色素是有机体内重要的复合物质,既是生物色彩多样的直接原因,也在抵抗紫外线、抗氧化以及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等许多关键的生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禽类中,由于黑色素的过度沉积形成一类特别的鸡种——乌骨鸡,乌骨鸡是一种药食两用而兼具美观的独特鸡种,因其独特外观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乌骨鸡间的乌度存在差异,这与它全身各组织器官的黑色素沉积程度相关,但是对于黑色素在乌骨鸡体内沉积存在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文章在分析近年来各类黑色素合成、转运及分布机制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尝试对乌骨鸡体内黑色素合成并在各组织器官沉积的整个过程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解释乌骨鸡的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乌骨鸡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而这些价值的物质基础主要是黑色素。本文就乌鸡黑色素的提取、测定方法及其及过度沉积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泰和乌骨鸡黑色素细胞形态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从组织、细胞水平上观察泰和乌骨鸡皮肤和肌肉组织中黑色素及其细胞的分布和定位,以揭示乌骨鸡黑色性状的细胞学机制。试验对乌骨鸡皮肤和肌肉组织进行取材、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并采用HE、多巴、硫酸亚铁、多巴-甲苯胺蓝等多种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和光镜分析。结果:泰和乌骨鸡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均有成熟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的分布,表明乌骨鸡黑色素是由分布于此的黑色素细胞产生和沉积;乌骨鸡黑色素细胞形态因定位不同而异,呈圆形、蝌蚪形、星形和细长树突状不等,黑色素细胞树突间常相互连接成网络状或者条带状。试验表明:乌骨鸡黑色素细胞在两种组织中的分布不均匀,在结缔组织中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乌骨鸡黑色素的分类、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生成过程及其在体内的分布与沉积规律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中草药对酪氨酸酶及黑色素形成的影响,提出通过使用中草药促进鸟骨鸡黑色素的沉积,从而达到提高其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泰和乌骨鸡是一种著名的饮食药用鸡种,其骨、内脏、肉均有药用价值,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其体内的黑色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抗病毒和抗紫外线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就泰和乌骨鸡黑色素的药用价值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对7只兰坪乌骨绵羊、4只本地绵羊(非乌骨绵羊)和2羽乌骨鸡组织器官黑色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乌骨绵羊黑色素与乌骨鸡黑色素的IR光谱基本一致,黑色物质主要是真黑色素;乌骨绵羊各组织器官中的黑色素含量高于本地绵羊;黑色素在乌骨绵羊组织器官中的沉积表现出明显的时(年龄)空(组织器官)差异,即随着年龄的增加,组织器官中的黑色素含量也随之增加;各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含量高低顺序为肝脏>气管、心脏、肾脏>脾脏、肺>舌、肌肉、皮肤>骨骼,与乌骨鸡的沉积模式有所不同;乌骨绵羊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含量与绵羊的毛色有关,黑毛绵羊组织器官黑色素含量高于花毛绵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赤水乌骨鸡黑色素沉积规律,试验选择同批出壳健康赤水乌骨鸡雏鸡300只,相同条件下饲养,每隔2周利用比色法按照0~9级标准肉眼观察皮肤、心脏、肺脏、骨膜等16个器官组织部位的黑度,同时利用酶提取黑色素,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胸肌、腿肌、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采用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爪、喙、骨膜黑色素沉积最多,腿肌和皮肤次之,沉积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气管、肺脏、嗉囊、腺胃、肌胃、睾丸、卵巢黑色素沉积较少,沉积量逐渐增加。皮肤中黑色素含量显著高于胸肌、腿肌(P0.05),且皮肤、胸肌、腿肌中黑色素含量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
乌骨畜禽由于其高含量黑色素沉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黑色素的形成过程错综复杂,导致黑色素致黑基因的研究仍处于探究阶段。本文主要对黑色素在兰坪乌骨绵羊与乌骨鸡的研究、黑色素的合成和沉积以及传递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乌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乌骨鸡黑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乌骨鸡黑色素的分类、生物合成机制、分析方法、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 ,黑色素的分布、沉积与选育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泰和乌骨鸡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资源,其体内的黑色素使其具有众多的药用价值。而酪氨酸是黑色素的前体物质,并影响着黑色素的生成速率和生成量。文章概述了酪氨酸在黑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以及对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泰和乌骨鸡饲养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612只1日龄泰和乌骨鸡,随机分成17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占1/2),饲养至4周龄.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日粮三种氨基酸水平与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得出0~4周龄泰和乌骨鸡分别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适宜供给量和比例模式.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显著影响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胸肌、腿肌黑色素含量(P<0.01),且泰和乌骨鸡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最适水平和比例模式各不相同.当日粮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79%、苯丙氨酸1.06%和色氨酸0.13%,三者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5:113:14(相对于日粮Lys含量的比值,Lys定为100)时,可取得最大日增重5.81 g/d;而当日粮三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81%、苯丙氨酸1.14%和色氨酸0.13%时,胸肌黑色素含量可取得最大值3.73%,三者最佳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7:121:14.因此,通过调节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可改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以及体内黑色素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
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13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12周龄.在5~8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424%、0.566%和0.708%,在9~12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402%、0.521%和0.640%.结果表明:(1)在5~8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P<0.05),但酪氨酸水平对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泰和乌骨鸡胸肌黑色素含量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极显著增大(P<0.01),但腿肌和皮肤黑色素含量未受酪氨酸水平影响(P>0.05).(2)在9~12周龄,日粮酪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胸肌和腿肌黑色素含量(P<0.05),而对皮肤黑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3个处理组中,高酪氨酸水平组的胸肌和腿肌黑色素最高.在本试验的酪氨酸水平范围内,提高日粮酪氨酸水平可促进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沉积而不影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乌骨鸡饲养技术董乐津(山东省寿光畜牧局262700)乌骨鸡是我国的一个珍贵鸡种,它具有很高的滋补、药用和观赏价值,早已闻名于世。乌骨鸡的肉、蛋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必需氨基酸和黑色素。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较强的滋补作用。“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分析黑色素相关基因在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中的差异表达。试验测定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2~17周龄胸肌和腿肌肉色亮度值,比较黑色素相关基因TYR、TYRP1、PMEL和MITF在两种乌骨鸡胸肌和腿肌的差异表达量。结果显示:2周龄时余干乌骨鸡胸、腿肌和丝羽乌骨鸡胸肌肉色亮度值显著小于其他周龄(P<0.05),余干乌骨鸡6周龄胸、腿肌亮度值显著大于6周龄丝羽乌骨鸡(P<0.05),17周龄时丝羽乌骨鸡腿肌亮度值显著大于余17周龄干乌骨鸡(P<0.05);4个基因在2种乌骨鸡2~17周龄的胸肌和腿肌中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周龄时表达量较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黑色素相关基因表达量存在品种效应,2周龄时TYR和TYRP1基因在丝羽乌骨鸡腿肌中表达量较高,17周龄时MITF基因在余干乌骨鸡腿肌中表达量较高。TYR、TYRP1、PMEL和MITF 4个基因在2种乌骨鸡胸肌和腿肌中表达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4个基因表达与2种乌骨鸡肉色亮度值显著负相关(P<0.05),且对黑色素沉积呈现正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在乌色度选种时可以将TYR、TY...  相似文献   

17.
乌骨鸡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庆  周海龙 《中国家禽》2003,7(Z1):115-117
乌骨鸡黑色素不仅具有滋补、抗衰老、抗疲劳、调节肌体平衡等作用,而且还具有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从分子角度对黑色素生成的机理进行了一些探讨,但乌骨鸡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理还不十分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旨在分析黑羽和白羽沐川乌骨黑鸡肤色性状及屠宰性能差异。选用100只黑羽和30只白羽沐川乌骨黑鸡成年母鸡,运用比色仪对比分析了不同羽色对沐川乌骨黑鸡背部肤色、翅下肤色、鸡冠色、胫色的影响,选取白羽和黑羽各10只鸡测定并分析屠宰性能和黑色素(皮肤和胸肌)沉积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黑羽鸡背部肤色和翅下肤色的L值均极显著低于白羽鸡(P0.01);黑羽鸡胫色的L值、a值和b值与白羽鸡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和白羽乌骨鸡的活体重和屠宰性能(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鸡皮肤和胸肌中黑色素沉积量显著高于白羽鸡(P0.05)。以上结果表明,黑羽沐川乌骨鸡肤色显著较白羽鸡"乌",黑羽乌骨鸡机体黑色素沉积能力较白羽鸡强。  相似文献   

19.
乌骨鸡含有丰富的黑色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较强的滋补、抗衰老等作用,历来为医家所重视.特别在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织金县是我区养禽最多的县,也是我区乌骨鸡比例最大的县.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一地方品种资源,我所养禽研究所对该县乌骨鸡资源作了重点乡镇的调查.现将我所1993年3~12月对该县乌骨鸡资源调查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581-1585
泰和乌骨鸡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家禽,其最大的特点是机体内有过度沉积的黑色素,但其生理学机制并未完全阐明。L-酪氨酸是合成黑色素的底物,也是亲银细胞合成儿茶酚胺的底物。然而L-酪氨酸与亲银细胞的相关性并不清楚。本试验通过在泰和乌骨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酪氨酸,饲喂4周后,使用光镜技术和Masson-Fontana氏亲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十二指肠亲银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泰和乌骨鸡饲粮中添加0.0%~0.8%的L-酪氨酸可促进亲银细胞数量的增加。结果提示,增加的亲银细胞可合成和分泌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这些物质可作为黑色素合成的前体物质,进而促进黑色素生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