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直接用于PCR的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橡胶林土壤为材料,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DNA。研究表明,本实验介绍的方法不仅可以获得大片段,并且不需要纯化即可直接用于PCR扩增和DNA酶切等后续操作,每克土壤DNA提取量约为2.1~4.6μg。此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为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16SrRNA/DNA分析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6SrRNA/DNA分析的实验技术为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从而在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种群分析、重要基因的发现以及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之间或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水平转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虾类、贝类和鱼类养殖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预测和诊断水产动物疾病,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十分重要而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介入,带动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PCR及其衍生技术(RT-PCR,Real-time PCR,免疫PcR,套式引物PCR,多重PCR)的原理、特点及在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日,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食用茵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的专家经过近3年研究,实现了食用茵生产中废弃茵糠的再利用和零排放。据了解,食用茵栽培技术虽然解决了作物秸秆、牲畜粪便、林业枝条等农村大量废弃物带来的污染和利用问题。然而。食用茵生产中产生的废弃茵糠却是长期以来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由于茵渣中尚有大量茵丝,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导致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特别是霉菌大量繁殖,造成空气和环境污染,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基于锁式探针的滚环DNA扩增技术是一种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通量性的检测技术,本文概述锁式探针和滚环DNA扩增原理,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相关研究在植物病原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解类酶活性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堆腐过程水解类酶活性、pH值、电导率(EC)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后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在堆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同CK处理(不加微生物菌剂)基本一致,但两种酶的活性高峰值都高于CK处理,其峰值分别达到了glucose 0.457mg/(g·24h)和glucose 87.836mg/(g·24h),两种酶高峰值的出现均早于CK处理,其中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2d,蔗糖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6d;加入微生物菌剂能提高脲酶活性水平及其峰值;加入微生物菌剂处理的pH值相对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加入微生物菌剂后EC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铁离子作为微生物正常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在细胞的基础代谢以及调控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形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植物病原真菌也依赖铁离子来维持致病力。本研究综述了真菌的还原铁同化系统、真菌的铁载体调控机制、真菌对亚铁红素的吸收和真菌胞内铁平衡调控机制,以及铁离子对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力的影响,铁离子参与植物和病原微生物的互作,病原真菌胞内铁离子调控的关键环节出现问题会显著影响病原菌的毒性。此外,本研究展望了铁离子信号通路后续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前沿科技     
单细胞DNA测序揭示微生物"暗物质"天文学家们认为,宇宙总物质量的23%由弥漫于其间且肉眼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现在,美国科学家进行微生物"暗物质"研究,他们用单细胞DNA测序技术对多种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后发现,微生物远比我们知道的要丰富多样,研究同时揭示了不同物种间令人惊奇的关联。(科技网)  相似文献   

9.
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能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为标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阐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乳制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文归纳介绍了Solexa、454、SOLID和Ion Torrent等常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和优点,综述了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乳制品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高通量测序结果中处理海量数据难的问题,并分析展望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乳制品微生物多样性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对瘤胃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冻融法和CATB法相结合,可以将细菌、真菌和古细菌在内的各种微生物的细胞壁充分的粉碎,且DNA提取效果稳定,可以获得足够大的DNA片段(23kb),可以满足后续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植物基因组研究中。本文对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的基因表达检测、特异性相关基因分离、生长发育研究、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以及转基因植株检测与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基因芯片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大规模处理数据等特点,能够迅速解析特定生物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的全面信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综述了基因芯片的原理与分类,实验操作流程,如何科学地分析数据及介绍基因表达谱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基因芯片在植物病虫害检测、植物基因突变、发现新基因、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设想,指出了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将在农业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融汇了传统PCR技术灵敏、快速、特异的特点以及光谱技术的高敏感性和高精确定量的优点,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以获得定量的结果。随着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已在兽医学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将对FQ-PCR技术的原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活动是引起水产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水产品特定腐败菌(SSO)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SSO在预测与延长水产品货架期及水产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近年来常规鉴定方法、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变形凝胶电泳法等水产品SSO鉴定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对SSO的研究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简述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生物学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多项研究,尤其是在疾病的诊断和病原微生物的确定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制作出多种细菌基因芯片,用于细菌基因水平上的研究。本文在介绍基因芯片的概念、分类以及制作方法的同时,简述了水产上细菌检测基因芯片产生的背景及不同靶基因的选用情况,并总结了基因芯片技术的优点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光敏杀菌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是利用光敏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发生作用,通过破坏细胞膜、核酸,或导致酶失活等达到对食品中一些致病菌灭活的杀菌技术。与传统的热杀菌、化学杀菌相比,具有诸多优点,成本低、无残留,并且不会引起微生物抗药性,很好地保存了食品的品质特征。本文概述了光敏杀菌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光敏杀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有望将部分替代传统杀菌或与传统杀菌技术相结合,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真菌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真菌除草剂具有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目前具有生物潜能的真菌主要集中在盘苞菌属等9个属中,国内外已筛选出对多种杂草具有良好除草活性的真菌菌株,部分菌株防治效果可与化学除草剂相媲美;但其寄主专一性高、发酵与制剂加工困难等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不同真菌间的混用、真菌与低剂量化学药剂间的混用及可克服其限制因素,提高病菌致病力;此外,制剂加工方法的改进,病原微生物与昆虫制品的综合利用,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在菌株改良上的应用成为真菌除草剂的热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摘要: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特异、灵敏、简单的新型核酸扩增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检测及基因芯片等领域。本文综述了环介导恒温扩增法在植物病毒、类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窦迎港  甄珍 《作物杂志》2023,39(2):16-122
基因编辑技术自2012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在应用上不断突破创新。该技术利用“分子剪刀”将DNA双链断裂,连接上非同源末端或同源重组,对DNA特定的位点进行突变、敲除、插入或替换。本文详细阐述了迄今为止各种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及方法,介绍现阶段该技术的应用及编辑作物商业化情况,同时对该技术的检测研究加以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已然成为全球热点,新技术、新研究和新成果如雨后春笋,在动植物育种、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得到应用,未来该技术必将展现其革命性意义,如何监管、检测和商业化应用将成为监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