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东汉中期之前”,这一生产方式就开始出现。但建国前稻田养鱼发展缓慢,只有东南、西南几个省的山区比较盛行。建国后,水产事业得到了重视,稻田养鱼有所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稻鱼共生理论的提出和水产部门的倡导,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方式大面积的稻田养鱼,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进入90年代,稻田养鱼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传统的方式得到改进,赋予了新的内涵〔各种关于精鱼工程、生态渔业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笔者在不少地方也看到了一些实际情况,但都未及深入思考。前段时间,…  相似文献   

2.
《重庆水产》2005,(2):10
“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稻田养鱼在酉阳县推广20多年来,已有7000余亩稻田养鱼,3000多户农户掌握了稻田养鱼技术,涌现出一大批亩产“千斤稻,百斤鱼”的稻田养鱼户。今年春,县水产站首次在丁市中坝1组推广工程化稻田养鱼,由于这是一次性投入较高的稻田养鱼模式,每亩第一次固定投资0.3万元左右,风险相对较高,农户疑虑较多,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鱼,以稻为主,稻鱼兼作,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以鱼促稻,稻鱼双收。随着稻田养鱼的发展,它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发展稻田养鱼的意义 1.1增肥保肥作用。鱼类排出的粪便施于田面,为水稻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4.
1.稻田养鱼有哪些主要类型?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不同,稻田养鱼有稻鱼兼作及稻鱼轮作两种主要类型。稻鱼兼作型即种稻和养鱼在稻田中同时进行,这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稻田养鱼类型。按耕作制度不同又有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之分。单季稻田养鱼是在稻—麦或稻—绿肥两熟制的地方采用,鱼类在稻田中的  相似文献   

5.
建宁县农业、水产部门,从行政型变为服务型,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养鱼中的困难,热情支持农民发展稻田(稻萍、莲萍)养鱼,从过去“单-放养”发展到“立体种养”,使全县稻田养鱼有了新的发展。据县水产站5月中旬统计,全县“稻、萍、鱼”、“莲、萍、鱼”和稻田养鱼面积共达13万1千多亩,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鱼由于水体和饵料的限制,单位面积产量低,不能与池塘养鱼相比,在人们的印象中,稻田鱼是低产或广种薄收,是水产生产中的“小字辈”,这似乎成了一常规。江苏省是从七十年代开始搞稻田养鱼的,由于江苏经济比较发达,稻田养鱼亩产十多斤鱼,农民不感兴趣,推广难度比较大。从84年开始,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和农业厅3月底在广州联合召开全省稻田养鱼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近两年来各地发展稻田养鱼的情况和经验,部署今年的工作。两厅的领导分别作了讲话,提出各市县农业水产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快稻田养鱼的发展。会议指出,近两年来,广东省稻田养鱼发展较快。1996年面积扩大到53.8万亩,鱼产量增加到1.6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加18万亩和6900吨,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平均亩产鱼也从1995年的28公斤提高到31公斤,稻谷产量也用到相应增产,高的每亩增产40~即公斤,少的也有10多公斤.养鱼的稻田,每亩新增…  相似文献   

8.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如稻田养鱼形成的稻鱼共生系统,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陕西汉中、四川成都等地区就有记载,浙江南部的稻田养鱼具有120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稻田水产养殖出现许多新的模式,稻-鱼、稻-蟹、稻-虾、稻-蛙、稻-鳅等共作或轮作模式。这些模式吸收新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  相似文献   

9.
垄稻沟鱼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稻田养鱼模式。它能克服传统稻田养鱼中稻鱼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达到了“水稻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的目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日前各地正在大力推广这一种养新技术。为了进一步探索垄稻沟鱼的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天山北麓的米泉县长山子乡碱梁村支部书记赵青方1988年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利用一块1.8亩稻田进行稻田养鱼,水稻平均亩产1443斤,鱼亩产110斤,养鱼亩盈利123元,养鱼田水稻较对照田增产6%,突破亩产“千斤大米百斤鱼”大关。米泉县高温季节短,水稻一般5月中下旬插秧,8月底排水干田,9月下旬开镰收割。稻田养  相似文献   

11.
《重庆水产》1988,(1):2-2
8月中旬,市水产学会、作物学会、生态农业学会在永川联合召开了“稻田养鱼学术讨论会”:会议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稻田养鱼蓬勃发展,经过水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和广大农民的实践,已探索出适合重庆特点的稻田养鱼新技术,受到全国好评。各试点示范单位均达到或超过了宙产“千斤稻、百斤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山区稻田养鱼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我们于1989~1990年在四川省旺苍县黄详乡进行了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推广应用稻田养鱼技术的尝试,1990年取得了水稻平均亩产680公斤,亩均收鱼56公斤;稻田养鱼户户平均增收67元的好成绩。促进了该乡渔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各地稻田养鱼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特别连作稻田养鱼,发展很快,一丘田要种两季稻,收一季鱼。但是,夏日炎炎,夏收夏种,问题很多,如何使鱼类安全度夏,成为双季稻田养好鱼的关健。各地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1.依据稻鱼结合方式,可将稻田养鱼方法分为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和稻鱼间作型稻田养鱼三种类型。(1)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即种稻养鱼在同一田块同时进行。这是比较普遍的养殖方法。根据水稻栽收手段又可将这一方法划分为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单季稻田养鱼还可根据水稻成熟季节划分为早稻田稻田养鱼、中稻田稻田养鱼和晚稻田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根据鱼类是否连养可划分为双车独立种养稻田养鱼(即随着稻谷的两次裁收,鱼类也相应两次放捕)和双车速养稻田养鱼。(2)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即稻田种稻时不养…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把稻田养鱼技术作为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全省特别是广大山区广泛推广,山区农民走上了靠山养鱼、养鱼增收之路。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9.4万余公顷,产值3亿多元,300多万参与稻田养鱼的农民人均增收62元。“九五”以来,云南省把稻田养鱼技术作为全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广大山区推广,并逐年扩大推广规模。农科人员深入山乡指导农民把水稻种植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在稻田水域空间中有机结合起来,鱼吃稻田中的杂草、虫子等,稻子吸收鱼粪肥料更加茁壮,实现稻鱼生态系统相互共生利用,达到…  相似文献   

16.
我省有稻田近5,000万亩,可利用养鱼的有1,000多万亩,是发展水产生产的一大优势.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稻田养鱼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从根本上调动了千百万农民发展稻田养鱼的积极性.1979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为101万亩,产鱼910万斤;1980年为161万亩,产鱼1,280万斤;1981年为194万亩,产鱼1,350万斤;1982年达到235万亩,2,000万斤.三年跨了三大步.稻田养鱼面积比全省塘、库、湖、堰已养  相似文献   

17.
稻鱼共生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稻田养鱼是应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种群、群落之间的生存竞争及动定协同,从而控制和调节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也就是说,稻田养鱼是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有利的方向转化,并且充分利用新的生态系统,发挥其共生互利的作用,使稻田生态系统产生更大的“负载力”,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我国的稻田养鱼有悠久历史,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有记载。但直至解放前夕,稻田养鱼只是自发地在部分地区进行,因此,技术一直难以提高,产量也很低,面也不广。解放后,由于水产事业得到重视,自1958年开  相似文献   

18.
<正> 江西省水产研究所1982年在宜春县水江公社的139.7亩稻田中进行了放养尼罗罗非鱼的试验。实践证明,在稻田里进行尼罗罗非鱼和鲤鱼混养,是提高稻田养鱼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根据我们的试验,稻田养殖尼罗罗非鱼有以下十大好处: 1.在养殖罗非鱼的稻田中,稻谷平均增产一成左右。2.凡在稻田中养鱼的农民,家家有鱼吃。3.养鱼不另占水面,节约鱼池。4.稻田中的鱼摄食天然饵料,不用人工投饲,节约人力和财力。5.鱼在田中松动土壤,勿需进行中耕,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6.5月放鱼,9月收鱼,时间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高淳县古柏乡团结村第五组农户唐起宝搞稻田养鱼是85年5月开始的,由于开挖的鱼沟浅、窄,放的鱼苗小,投饵投草量不足,到年底只捕鱼35公斤,稻田养鱼产量和效益不理想。在乡水产研究会技术人员帮助总结原因的基础上,86年他在稻田养鱼上着重采取了“三改  相似文献   

20.
田鱼 泥鳅稻田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浙江省瓯江流域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青田县位于瓯江的中下游,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环境造就该地区天然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但传统的稻田养鱼是以种稻为主、养殖单一品种——瓯江彩鲤(俗称田鱼)为辅,不仅存在经济效益差、种稻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给田鱼的品质和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等问题,而且秋冬季节由于水稻收割后稻田内水质恶化极易造成田鱼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