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土壤氮循环是自然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稻田土壤正常的氮循环过程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AMD污染是煤矿以及其他含硫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地区的普遍问题,为探讨AMD污染对稻田农业生态系统正常氮循环的影响,本文中综述了稻田土壤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正常氮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AMD持续污染可能对稻田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并简单探讨了需进一步开展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DNDC模型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DC模型(De 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反硝化-分解模型)是以模拟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为目的,耦合生态环境驱动因子及其相应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模型,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有较好的应用。以稻田生态系统中DNDC模型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与查阅文献,针对模型中稻田作物参数、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氮素流失等模块的优化改进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前,模型虽然已经能较好地模拟稻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生长、甲烷排放以及氮素流失等,但仍然存在着诸如水稻类型匮乏、管理措施输入参数较少、氧化亚氮再现性较弱等问题。在今后发展中,模型应丰富水稻类型、改进农田管理相应参数及优化氧化亚氮的模拟机理,为在稻田减排降污方向推广模型应用、建立可靠的评估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沅江洞庭湖区稻田、麻园土壤生态系统的轮作制度、施肥情况、作物产量及秸杆还田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湖区不同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湖区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氮素、磷素输入输出基本平衡,钾素严重亏缺,麻园土壤生态系统氮索盈余,磷素、钾素基本平衡,因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稻田土壤偏低,而碱解氮和有效磷、钾养分高于稻田稻田土壤。同时,稻田、麻田土壤大量施用氮、磷肥,也影响到钾素及微量元素锌的平衡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来源组成、含量、化学本质以及在氮循环、转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展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梁素海氮循环转化过程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是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对不同形态氮的循环转化规律的分析是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结构及其演化进程的基础,针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现状,建立了不同形态的氮的循环转化概念图,分析了有机碎屑氮、氨态氮(NH3-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q-N)间的转化关系,描述了芦苇、水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底栖动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氮的循环规律。注意到乌梁素海大型水生植物(芦苇、水草)生长期间主要是吸收湖泊水体中的硝酸盐氮(NO3-N)和氨态氮(NH3-N),腐败沉落后则以有机氮的形态存在于底泥中,这一结论为以机械化方式收割大型水生植物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氮素在地球生物中的分布及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98%的氮素存在于原生岩(火成岩)中,但其对氮素循环贡献甚微;大气圈中的气态氮仅是地球中总氮素质量的1.9%,但实际上是供应所有生命需要的唯一氮源;生物圈中的氮量很小,然而全球植物初级净产物中90%-97%的氮在生物圈内循环。氮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主要包括增加、损失和转化3个途径,这种循环因生态系统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98%的氮素存在于原生岩(火成岩)中,但其对氮素循环贡献甚微;大气圈中的气态氮仅是地球中总氮素质量的1.9%,但实际上是供应所有生命需要的唯一氮源;生物圈中的氮量很小,然而全球植物初级净产物中90%~97%的氮在生物圈内循环。氮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主要包括增加、损失和转化3个途径,这种循环因生态系统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氮流失形成的面源污染及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化肥中使用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其循环过程产生的氮损失是形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论述了农业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氮的输入与输出,氮流失造成面源污染的原因及途径,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以期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流失。  相似文献   

9.
可溶性有机氮相对活跃,在维护生态平衡与氮素转化上都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土壤溶液中的有机氮(SON)是农业生态系统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农作物可直接或间接吸收利用SON,因此,SON在农业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如何测定农业耕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对其与氮循环的关系及作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可溶性有机氮相对活跃,在维护生态平衡与氮素转化上都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土壤溶液中的有机氮(SON)是农业生态系统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农作物可直接或间接吸收利用SON,因此,SON在农业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如何测定农业耕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对其与氮循环的关系及作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蟹是效益较高的一种渔—农综合生产模式。一方面,河蟹的各种生理活动对水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蟹类掘洞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可以刺激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加之其排泄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可间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农民增效增收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及推广稻田养蟹是解决农民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介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直播稻田生态系统中氮、磷的影响,以为农户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赣江下游水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赣江下游蒋巷镇水稻田示范基地设置径流监测点,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养分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总氮、总磷平均含量为3.09、0.29 mg/L,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可溶性无机氮是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尤其以硝酸盐形态的氮流失更显著;溶解态正磷酸盐是该区域水稻田土壤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施肥条件和降雨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针对赣江下游稻田氮、磷流失的特点需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黑土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近年来黑土肥力日益退化,而黑土肥力的退化必然影响土壤氮循环。文章根据黑土区生态系统氮素输入、转化与输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氮循环模式通过降水、人工施用含氮化肥、作物根及秸杆还田输入黑土生态系统氮素,土壤中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对黑土生态系统氮素转化,以及反硝化作用、淋失、作物产出等氮素输出阐述黑土区生态系统氮循环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素丽  李志刚  孙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08-13411
从植物一土壤碳氮循环入手,对比研究外来入侵种飞机草、紫茎泽兰,土著种泽兰、佩兰与土壤间碳氮循环的差异,结果表明,飞机草和紫茎泽兰极大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的碳、氮流,有利于加速被入侵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且显著甚至极显著增大了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碳、氮库,对土壤碳、氮库有影响但不显著;因此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且这种改变对其自身有正反馈效应,这可能是其入侵成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欣欣  王中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54-9458,9488
从湿地氮循环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基本研究方法出发,讨论了同位素方法在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总结了氮同位素用于研究湿地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各形态氮的迁移转化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并对湿地氮循环同位素及其相关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最后归纳提出了氮同位素在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物质循环的基础并影响和控制其它物质或养分循环过程。循环过程中氮素的流失,不仅会使参与再循环的氮素数量逐渐减少,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氮素流失已成为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文章拟通过分析土壤氮素转化、植物吸氮能力对土壤氮损失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西藏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氮肥,进一步降低土壤氮损失、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稻田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它在承载粮食等生产任务的同时,还具有气候调节、固碳减排、净化水土、维持土壤肥力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对水环境中外源氮磷负荷的消减效果显著。稻田人工湿地氮去除机制主要包括挥发、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摄取和土壤吸附,磷的去除机制包括植物吸收、土壤吸附和微生物去除。氮磷的去除效果受稻田人工湿地土壤、水稻、水分管理和水力负荷等因素影响。对稻田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和劣质水灌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稻田人工湿地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了稻田生态系统退化概念及其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稻田生态系统健康退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现阶段改善稻田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背景近年来,由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全球碳平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平衡过程中的重要碳库,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库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的耕作、施肥、灌溉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不仅其数量在迅速变化,而且其作为全球CO2的源汇地位也在不断变化,从而对区域以及全球环境带来影响,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生产带来影响。因此,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问题已成为热点。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和氮的循环动态是一个包括有机质的产生、分解、硝化、反硝化和发酵过程的复杂的生物地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