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霉菌病的病原是毛霉科的霉菌(Mucoraceous fungi)。此科共有13属,大多数腐生于动植物的残余物上,少数可寄生在毛霉科的其他菌上或高等动植物上。人和动物的毛霉菌病的病原已知有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sopus)和犁头霉属(Afsidia)。毛霉菌病已见于人、马、犬、牛、猪、羊、猴、猫、鸟类以及小白鼠、家兔等,世界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牧草种子丸粒化技术,试验采用平皿测定法对中华羊茅丸粒化处理后种带真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中华羊茅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外部带真菌的带菌量为34 400 cfu/g,裸种子外部带真菌的带菌量为26 600 cfu/g;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外部带真菌的种类主要是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镰刀菌属(Fusarium)、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和附球菌属(Epicoccum Link),同时还检出了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丝核菌属(Rhizoctonia)、腐霉属(Pythium)等真菌。无论是中华羊茅丸粒化处理后的种子还是裸种子,种子内部带真菌的种类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和根霉属(Rhizopus);与裸种子内部带真菌相比较,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内部带真菌的种类变化不大,但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内部带真菌的带菌率有所增加,而且种子内部带真菌的分离频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介绍了主要霉菌毒素的毒性危害作用,综述了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研究和使用现状,探讨了高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作用机理及特点。1霉菌和霉菌毒素1.1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凡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都称为"霉菌"(Fungi)。一般泛指毛霉(Mucor)、根霉(Rhizopus)、青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合肥市宠物市场临床健康兔的常见腐生真菌和皮肤病病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对40个兔被毛样本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出腐生真菌4个属,有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和毛霉属,皮肤病病原真菌2个属(1个种),即念珠菌属和毛癣菌属(石膏样毛癣菌)。本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兔皮肤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生真菌能促进蓝莓生长。从正常生长的蓝莓根系分离、筛选获得两株内生真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和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将其接种至蓝莓根际土壤。结果发现:与CK相比,接种棘孢木霉(J1)、卷枝毛霉(J6)处理的SPAD值均显著增加。J1、J6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显著高于CK。J1处理的根长、体积和表面积均显著高于J6处理,接种处理的根长、体积和表面积均显著高于CK,接种处理的根系活力始终显著高于CK;株高、分枝数、地径和叶片数均显著增加;鲜重分别增加了89.00%和53.52%,干重分别增加了116.58%和83.94%。说明接种棘孢木霉和卷枝毛霉两株内生菌能够显著促进蓝莓生长发育,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刺萼龙葵入侵区和未入侵区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对辽宁省刺萼龙葵入侵区(Ⅰ)以及未入侵区(Ⅱ)进行了选择性的取土和抽样调查。对采集的150份土样用平板法培养,经分离、纯化共鉴定的真菌分属30个属,其中刺萼龙葵入侵区(Ⅰ)21个属。通过计数统计发现在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各种类群中,以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毛霉属、根霉属、镰孢菌属、枝顶孢属种类较多,为该区的优势类群。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原理,刺萼龙葵入侵区(Ⅰ)与未入侵区(Ⅱ)土壤真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Cj值为0.50~0.75,属于中等相似水平,其真菌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从土壤真菌的角度分析,刺萼龙葵向未入侵区(Ⅱ)扩散蔓延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选择有代表性的4类草地类型(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嵩草草地),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其土壤中可培养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应用生态学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用PDA培养基、PSA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和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76株真菌,通过形态观察选取30株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基于IT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鉴定所得菌株可分为22个属的26个种,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物种的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分别为15~18,2.47~2.81,0.89~0.93,0.91~0.97;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为珠芽蓼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的优势菌,镰孢菌属(Fusarium)真菌为禾草草地的优势菌,柔菌属真菌(Doratomyces)为沼泽草地的优势菌,被孢霉属(Mortierella)、柔菌属、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毛霉属(Mucor)、木霉属(Trichoderma)、地丝菌属(Geomyces)和镰孢属为4类草地的常见属。另外,4类草地都有大于10%的分离菌种暂时无法确定其分类地位,极可能是新种;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丰富,其多样性和草地类型的特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有着丰富的土壤真菌资源,存在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Inula japonica)根围AM真菌侵染特性及其多样性,本研究对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部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根系和根际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pH的土壤生境下,旋覆花根系均被AM真菌侵染,在土壤pH为8.76时,侵染率达到100%,泡囊丰度与丛枝丰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5.67%和74.32%;在土壤pH为8.71时,侵染率为85%,泡囊丰度与丛枝丰度最低。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出AM真菌8属37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1种,占总种数的56.7%,为优势属,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是优势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6种,占总种数的16.2%;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占总种数的8.1%;和平囊霉属(Paci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各两种,各占总数的5.4%,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各1种,各占总数的2.7%。  相似文献   

9.
影响防霉剂效力及饲料防霉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我国南方地区春、夏季节高温高湿,饲料防霉保质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常见的饲料霉菌包括根霉、毛霉、曲霉、青霉、木霉、镰刀霉属等真菌。饲料霉变的危害有:饲料结块、产生异味引起畜禽拒食、营养成份损失、消化率降低、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等)引起畜禽中毒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根系染色和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孢子形态学鉴定分析了榆中栽培(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infected,E+;无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free,E-)和野生条件下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根系丛枝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中孢子密度以及AMF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栽培条件AMF侵染率显著高于野生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甘肃内生真菌(Epichlo(e) gansuensis)对醉马草AMF侵染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栽培条件下土壤孢子密度显著低于野生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根及土壤孢子密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栽培条件下共发现3属9种,其中E+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和无梗囊霉属(Gigaspora)1种,E-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3种,其中无梗囊霉属(Gigaspora)1种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在野生条件下共发现AMF 2属9种,其中球囊霉属8种和巨孢囊霉属1种,两种生长条件下球囊霉属所占比例均最大.野生条件下,AMF群落组成丰富度显著高于栽培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内生真菌对AMF群落组成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和生长条件对AMF侵染以及AMF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五讲其它疾病1真菌性疾病某些真菌类微生物能寄生于猪的消化系统,导致消化功能障碍,这类真菌具有耐热的特性,能在37℃的环境中生长。已发现的有猪的毛霉病、假丝酵母病和藻菌病。1.1毛霉病猪的毛霉病是由毛霉科毛霉目真菌中的根霉,犁头霉、毛霉菌属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根系染色和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孢子形态学鉴定分析了榆中栽培(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infected,E+;无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free,E-)和野生条件下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根系丛枝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中孢子密度以及AMF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栽培条件AMF侵染率显著高于野生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甘肃内生真菌(Epichlo3gansuensis)对醉马草AMF侵染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栽培条件下土壤孢子密度显著低于野生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根及土壤孢子密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栽培条件下共发现3属9种,其中E+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和无梗囊霉属(Gigaspora)1种,E-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3种,其中无梗囊霉属(Gigaspora)1种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在野生条件下共发现AMF 2属9种,其中球囊霉属8种和巨孢囊霉属1种,两种生长条件下球囊霉属所占比例均最大。野生条件下,AMF群落组成丰富度显著高于栽培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内生真菌对AMF群落组成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和生长条件对AMF侵染以及AMF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畜牧业实践中,在某些情况下对有毒霉菌污染的谷粒必须进行去毒。为了查明能否对青霉菌属(Peniculium)、根霉属(Rhizopus)、毛霉菌属(Mucor)霉菌污染的谷粒(二级毒性)进行解毒,用33头3月龄大白猪品种的仔猪进行了30天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对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制备巨菌草(Pennisetum sp.)腐植酸和黄腐酸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硝酸、盐酸、乙酸、草酸、氨水均能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或木质素从而生产腐植酸和黄腐酸,其中10.0%氨水提取巨菌草得到的腐植酸含量最高,其次为37.5%硝酸和37.5%盐酸,草酸和乙酸提取得到的腐植酸含量最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毛霉(Mucor)、根霉(Rhizopus)、青霉(Penicillium)在巨菌草腐殖质的形成中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根霉对木质素的降解程度最高,生成总腐植酸的含量最高。根霉发酵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是10.0%氨水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的1.45倍,毛霉发酵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是10.0%氨水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的1.29倍,而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发酵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比10%氨水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低。37.5%硝酸提取得到的黄腐酸含量是毛霉发酵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含量的1.79倍,22.5%盐酸提取得到的黄腐酸含量是毛霉发酵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含量的1.98倍。综上可知,生物发酵法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比化学法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要高,而化学方法提取得到的黄腐酸含量比生物发酵法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含量要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林木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演变规律,按照空间换时间法,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大时间跨度下不同栽植年限(10 a、80 a和200 a)桑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 a、80 a和200 a树龄桑树根际土壤真菌共有的门为9个,各树龄桑树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相同,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第1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其次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前5优势菌属均为杯盘菌属(Ciboria)、被孢霉属(Mortierella)、土球酵母属(Solicoccozyma)、镰刀菌属(Fusarium)、假裸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随着树龄的升高,土球酵母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镰刀菌属和杯盘菌属的相对丰度先升高后降低,被孢霉属的相对丰度降低。对优势菌属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氯离子含量,其次是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碱解氮含量、全盐量和钠离子含量。栽植年限的增长提高了桑树根际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和均匀度,改变了桑树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减少了子囊菌门真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种饲料进行了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分离出真菌66株,其中藻菌纲56株,黑根霉33株、总状枝毛霉11支霉属7株、刺状枝霉属5株;半知菌纲10株,普通青霉3株,鲜绿青霉2株,寄生曲霉3株,黄曲霉2株。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措施下AM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萍  闫飞扬  蒙程  李芳  段廷玉 《草业科学》2016,33(10):1917-1923
本研究分析了冬、夏两季黄土高原耕作(T)、免耕(NT)、耕作+秸秆覆盖(TS)及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夏季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4属12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8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冬季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3属11种,均属于夏季分离AM真菌;冬、夏两季,球囊霉属在各耕作措施下所占比例均为最大,且优势种均为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nium)和极大巨孢囊霉(G.gigantea)。冬、夏两季,NT处理下土壤中AM真菌多样性最高,T处理下AM真菌多样性最低,4种耕作措施下AM真菌的群落组成丰富度表现为NTNTSTST。以上研究表明,耕作措施对AM真菌的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肉驴皮肤病灶中真菌菌群的组成,为科学防治驴皮肤病提供依据,试验采用Illumina Miseq分析方法,从天津某肉驴养殖合作社的养殖场采集不同临床症状的驴皮肤病病灶样本37份,挑选6份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皮肤病灶样本,对驴皮肤病灶中真菌菌群进行分析,包括Alpha多样性分析、群落结构组成、PCoA多样性分析、物种Venn图分析。结果表明:送检的6份样本检出真菌菌群种类覆盖3门、8纲、13目、19科、21属。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毛霉(Mucor),占15.90%;Papiliotrema,占12.60%;红酵母(Rhodotorula),占9.80%;汉纳酵母(Hannaella),占7.40%。致病性真菌有念珠菌(Candida)和赤霉菌(Gibberella)。通过PCoA和Venn图分析,皮肤出血性样本的菌群组成相似,酵母目(Saccharomycetales)和黑粉菌(Filobasidium)为高丰度菌群;Vishniacozyma是驴皮硬化的高丰度菌群;西氏酵母(Naganishia)是驴皮皮屑的高丰度菌群。说明驴皮肤病灶中真菌菌群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高丰度菌群,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桑树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组织分离法从不同桑树品种的器官组织中共分离出内生真菌114株,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114株内生真菌分别归属于镰孢霉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柱霉属Scytalidium等21个属,表明桑树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同桑树品种树体内的内生真菌分布有一定差异。同一桑树品种不同器官组织的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根中最多,茎中次之,叶中最少。其中:镰孢霉属为根中优势种群,链格孢属为茎、叶中的优势种群;丛梗孢属Monilia和镰孢霉属菌株在根、茎、叶中均能分离到,其它属的菌株只存在于其中的某一个或两个器官组织。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桑树内生真菌与生理活性物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随机抽样的某饲料厂购进的玉米进行了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真菌70株,其中藻菌纲60株,黑根霉37株,总状枝毛霉11株,枝霉属7株,刺状枝霉属5株;半知菌纲10株,普通青霉3株,鲜绿青霉2株,寄生曲霉3株,黄曲霉2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