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石河子地区霜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1964-2011年石河子地区霜期、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年际和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际变化上,石河子地区总体上呈现初霜日在逐渐推迟,终霜日在不断提前,霜期在逐渐缩短,无霜期在逐渐增加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期前后突变之后,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2)近50年来,石河子气温的变化与初霜期日数和无霜期天数年际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协同性,与终霜期日数和霜期天数有很强的负相关性;3)年代变化与年际整体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并在21世纪初霜期的天数和无霜期的天数趋于等同;4)石河子市、乌兰乌苏、莫索湾和炮台的总体的年际变化趋于一致,莫索湾地区霜期天数缩短的突变较早,乌兰乌苏地区的霜期缩短的突变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比较初霜日期与终霜日期的趋势变化,乌兰乌苏和炮台的初霜期推迟的速度要比终霜日提前的趋势更明显,这可能是由不同季节的增温幅度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加剧水循环,引起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发生明显变化。借助最新资料对过去50 a西北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变化特征和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其主要结论:(1)西北干旱区水汽和降水量有一致性变化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突变型增多,21世纪初有微弱的减小态势。受季风强度减弱的影响,西北东部地区水汽和降水量减小明显。(2)降水量增加站点占到95.9%,形成了天山、祁连山等增湿中心,具有明显的增湿海拔依赖性特征。(3)实际蒸散发量呈微弱的减小趋势,天山山区明显减少,而祁连山地区明显增加。(4)干旱区西部夏季降水以西风带水汽输送为主,但大尺度大降水过程发生时,低纬水汽输送尤为重要。全球气候变暖在影响着大气水分循环要素明显变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干旱区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情景下新疆降水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基于有关水文气象测站的观测资料,对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趋势与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新疆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并且不同地区降水的区域性差异十分明显。从年代际变化来看,新疆降水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处于振荡减少阶段,80年中后期以后降水呈振荡增加趋势,且1987年为一个降水突变的拐点;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应归因于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境外输入水汽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近55年来新疆伊宁市气候变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伊宁市气象台1952-2006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趋势分析、滑动平均、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伊宁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与趋势.结果显示:55年来,伊宁市气温在波动中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倾向率为O.39℃/10a,明显高于全国、西北地区、中国天山山区、新疆策勒和莎车绿洲的变化速率;年均及四季气温的线性趋势均可通过α=0.01水平的相关显著性检验.55年来,伊宁市年降水量也在波动中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12.3 mm/10a,这与我国年降水量以-2.66 mm/10a的速度减少、中国天山山区年降水量变化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的结论相反,与近50年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变化有增加趋势的结论相一致,并且明显高于西北干旱区和莎车绿洲的变化速率,说明伊宁市气候的湿润化趋势比较明显.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伊宁市年平均气温分别在1978年、1987年和1997年由低到高发生突变,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气温明显由冷向暖转变的分界点;年降水量在1985年由少向多发生突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降水量明显由干枯向湿润转变的分界点.对55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分析均证实,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伊宁市气候已由暖干向暖湿转变,这种变化90年代中后期更加强烈和显著.  相似文献   

5.
山西气象干旱指标的确定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山西省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季、年降水资料,在对3种常用气象干旱指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Z指数进行修正,确定山西单站季、年旱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区域干旱指标.研究发现,近48年来,山西出现1年重旱、4年大旱、3年偏旱,重旱年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而大旱和偏旱年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冬、春季重旱年分别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而夏、秋季重旱年均出现在90年代末期.山西各季、年干旱空间分布特征,最常见的是全省一致干旱型;年、各季干旱的出现不仅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变化,而且年际变化也显著.近48年来,山西区域年干旱指数下降趋势显著,1977年后,年干旱指数发生突变,山西进入持续干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观测基本(准)站1960—2011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2 a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年降水量均呈现一致的增加趋势。就年际变化而言,平原区阿图什站的降水量自20世纪末增加较为明显;山区乌恰站和阿合奇站降水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在进入90年代后各地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阿图什和乌恰站的降水变率较大,阿克陶和阿合奇站降水变率较小,各个观测站四季降水变率均在0.3以下,表明降水稳定;平原站年降水量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发生了2次明显的突变,突变时间点分别为1987年和2000年,山区站年降水量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突变时间点为1994年;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平原地区降水存在着3 a、7 a和8 a左右的振荡周期,而山区存在着8 a和4 a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7.
天山山区及周边地区水汽含量的计算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6-2009年天山山区周边伊宁、库车和乌鲁木齐3个探空站实测资料,计算逐月平均水汽含量,并建立了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式;利用这个关系式计算了天山山区及周边地区1961-2009年44个站水汽含量,分析了水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及周边地区水汽含量有3个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北麓的河谷平原地带和吐鲁番盆地,水汽含量在12~21 mm;南天山及东部的阿克苏地区、库尔勒地区和东天山南部的哈密地区是水汽含量的次高值区,水汽含量在5~13 mm;而中天山和东天山是水汽的低值中心,水汽含量在4~8 mm。② 水汽含量的月际变化呈单峰型,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其中2-7月为增长期,3月增长率最大,7月最小,增长率分别为65.8%和17.6%,而8月到次年1月为递减期,12月减少率最大,8月最小,分别为38.5%和7.8%。 天山山区内部月均水汽(7.83 mm)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0.51 mm),其中西天山月均和夏季水汽含量均最高,分别为9.88 mm和18.94 mm。③ 49 a间水汽含量年代际变化较小,1986年以后变化波动大且上升趋势明显。④ 水汽和降水量并不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呈现区域差异。
  相似文献   

8.
近58年河西走廊地区气温变化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根据河西走廊地区敦煌、瓜州、酒泉、张掖、武威及乌鞘岭6个地面气象站1951-2008年的逐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线性拟合、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研究表明:近58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暖突变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低气温暖突变出现在1994年,气温年较差呈减小趋势。就各季而言,冬季气温的递增率最大,暖突变出现在80年代中后期,早于其他各季,说明河西走廊地区的增暖首先是从冬季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勒泰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逐月和2010年1~3月降水量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Cubic函数、Mann-Kendall突变检测、R/S分析、Morlet小波变换法,对该地区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该地区年和冬季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其他季节没有显著的变化;区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降水量的线性趋势与Mann-Kendall趋势变化基本一致。② Cubic函数曲线拟合表明,年和春冬季降水量呈单调上升趋势,由少到多转型的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夏季降水量呈现多、少、多、少的变化,目前处于低值点;秋季变化不明显;各站点中时空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③ 年降水量在1983年前后、夏季在1987年前后发生了由少到多的显著突变,春秋季无显著突变,冬季无突变点;各区域中突变的时间不一致。④ 年及各季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和年际尺度的周期变化。⑤ 降水量的变化具有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近45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利用1961-2005年石羊河流域上游(古浪)、中游(凉州区)、下游(民勤)当地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5年来,流域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80年代气温呈降低的趋势,而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冬季和秋季增温的贡献.降水总体上呈相对增多趋势,上、中、下游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降水分布不均.流域内降水量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石羊河流域平均气温异常偏暖集中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异常偏冷集中在60年代末;石羊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出现在70年代和90年代,异常偏少出现在60年代.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中国天山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天山24个站1960-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IDW插值法分析日照时数变化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近50年天山山区年日照时数表现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2.9 h/10 a,其中春季略有增加,冬季减少最为明显,夏、秋季均为缓慢的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天山年日照时数为正距平,仅春季日照偏少;70年代均为正距平,以秋季最为明显;80年代春、冬季日照充足,夏、秋季日照偏少,年日照时数为负距平;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年日照时数均为负距平,尤其以90年代的冬季最为明显;2000-2009年秋、冬季日照偏少,春、夏季日照偏多,日照时数有所增加。20世纪60年代年日照时数出现了异常偏多年份,90年代发生了异常偏少年份。年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降水量和云量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60 a渭河流域降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52-2011年渭河流域天水、宝鸡、武功、西安4个气象站的逐日、逐月、逐年降水量资料,利用线性回归、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以及小波分析,对渭河流域近60 a降水量变化进行趋势、突变以及周期分析。结果显示:渭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春、秋两季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小趋势,夏、冬两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显著;流域内除夏季以外,其他季节均存在突变点;4个站点均存在年总降水量突变点;渭河流域降水量的震荡周期为28~30 a;降水天数呈现减少趋势;小雨降水强度有增加趋势;除西安站外,其余3个站点1976-1990年的暴雨天数最多,暴雨天数年际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The surface vapor content has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the generation of precipitation. Based on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ata and surface vapor content data from 37 weather stations across the Tarim Basin during 1961 2010, the paper analyzed the vapor variation trend, period, abrupt changes and their cau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trend of surface vapor content over the Tarim Basin mostly conforms with the average trend coefficient of 0.48. There were 3 centers displaying a trend of high vapor increase and 3 centers displaying a low vapor increase. These centers were distributed in strips and blocks across the basin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Notable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in annual and seasonal vapor contents occurred in the Tarim Basin during the 50 years of the study period, with more vapor after the mid-1980s and less vapor in the 1960s and the 1970s.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vapor content in the 50 year period occurred mostly in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The increasing trend across the four seasons was strongest in summer, reaching 0.43, and weakest in spring. Great variations existed between the spring trend and the annual,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rends. During the 50-year study period, there are distinguishable periods of 4-6 years and 8-10 years in which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vapor contents varied alternately between low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The annual vapor content and that of the four individual seasons all changed abruptly in about the mid-1980s (α<0.05). The west wind circulation, Tibetan Plateau circulation an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s of the Tarim Basin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surface vapor content over the study area, of which the Tibetan Plateau circulation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one.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来秦岭南北气候分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全球变化就区域性而言,重点集中在脆弱生态区和自然地理区域的过渡地带,如海岸线、水分条件充足的堤度带及山地.秦岭南北的气候变迁是全球气候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近50年来,秦岭南北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在突变时间与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秦岭北部在1989年发生突变,升温幅度为0.03℃/a,夏冬两季升温幅度大;秦岭南部在19...  相似文献   

15.
石羊河流域地表0cm温度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7年石羊河流域当地气象站的逐月平均地面0 cm温度资料,研究近47年石羊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47年来,流域地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地温呈降低趋势,80年代中期开始升温,90年代和2001-2005年初地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流域地温下游上升速...  相似文献   

16.
基于CRU资料的中亚地区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秋霞  赵勇  何清 《干旱区研究》2013,30(3):396-403
基于中亚地区1971-2000年的CRU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中亚地区3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沙漠地区是中亚最为干旱的地区,也是气温最高的地区。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和春季降水多,夏季和秋季降水少,气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哈萨克斯坦的降水呈现西多东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且西暖东冷。中亚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新疆与中亚五国的气候有明显差异,新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天山山区,气温增暖明显,最高和最低气温与中亚西部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杨青  马玉芬 《干旱区研究》2012,29(3):472-478
基于1961-2007年36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新疆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北部春、夏季干旱发生较为频繁,尤其在北疆西北部地区,春旱平均3 a一遇,夏旱为4~5 a一遇。季节间的连旱概率较低,不足10%,主要以月际间的连旱为主,其中2个月的持续干旱次数占干旱总次数的20%左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春夏之交的5~6月,是2个月连续干旱发生次数相对频繁的时期,北疆西北部地区此类连续干旱事件最多。伊犁河谷、北天山地区和北疆北部春旱较夏旱频繁,春旱以北疆北部发生最多;夏旱3个区域发生频次相似,但北天山地区大旱发生频数较高。3个区域的春、夏季干旱程度均呈减弱趋势,春旱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夏旱在80年代中后期处在一个较低的发生期。  相似文献   

18.
利用GRACE重力卫星监测新疆天山山区水储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经过高斯平滑滤波处理的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逐月的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得到新疆天山山区水储量变化,其空间分辨率为1°×1°,结合同时间段该区域31个国家气象台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研究天山山区近8 a来的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山区水储量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表现为东、西部多,中部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时间上,水储量变化与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两者变化过程基本一致。天山山区平均水储量变化趋势的年内分布总体上1-12月呈递增变化;1-3月为负增长,最大负增长为21.7 mm•a-1,出现在2月;4-12月呈正增长,最大月份出现在11月,增长趋势达到29.9 mm•a-1。水储量变化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天山山区近几年夏季降水有所增加造成的。2003-2010年天山山区水储量变化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每月下降速度为4.8 mm,8 a间水储量变化减少约13×108 m3,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转暖、冰川消融加速、山前绿洲灌溉及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山区水储量变化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