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江西是我国利用茶较早的省,也是全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早在东汉(公元25~220年),庐山便有“僧人竟采野茶”的记载。唐代,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天宝元年,仅浮梁年茶税十五万贯,占全国茶税25%。宋代,江酉茶税占全国的29.7%。元代,茶叶产量及转运量超一百万担。明、清二代,茶叶是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91.9%。民国初年,茶叶盛况空间。1915年总产量达399650担(时婺源属皖,不含)。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的恢复和发展较快,全省已有90个县(市)产茶,产量约为1949年的8倍。由此可见,江西茶叶在历史上和现在,在农业经济中有…  相似文献   

2.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3.
刘清荣 《农业考古》2001,(2):266-270
唐代 ,首开征收茶税之先河。据《旧唐书·德宗纪》记载 ,唐建中三年 (782 )九月 ,判度支赵赞为筹常平钱 ,上奏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 ,“每贯税二十文 ,竹、木、茶、漆皆什税一 ,以充常平之本。”宋、明二代沿袭唐代茶政 ,或税茶、或榷茶 ,对茶叶的生产、征收、流通等环节都实施了严密的管理。旨在尽揽茶利以“筹备军饷 ,补赋税不足 ,以充国用。”然而 ,出于追逐茶利的同样目的 ,自唐代开征茶税之日起 ,茶叶私贩活动就与之相生相伴。终唐、宋、明三代 ,茶叶私贩活动与税茶、榷茶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茶政实施一日 ,茶叶私…  相似文献   

4.
陈爱中 《农业考古》2012,(5):341-343
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婺源县,素有"茶乡"之称。茶叶不仅是婺源蜚声中外的特产,而且为自古以来出产之大宗。早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大中十年(公元856年),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言:"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  相似文献   

5.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话说浮梁茶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就有僧人采茶。自唐代开始,浮梁就盛产茶叶了,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各地产茶数量多少不一,以浮梁出茶最多。”又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700万驮,税15万余贯”。当时的浮梁,茶多,茶好,再加上水陆交通发达,故成为我国茶叶的集散地之一。一些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转运销售。茶叶销售分为两路:一路走水运,一路走陆运.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诗中曾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据史料记载,那时的西域一带(今西北、华北各地)从浮梁运销的茶叶达十几万驮之多,《敦煌变文集》中的《茶酒论》即记录了  相似文献   

7.
(一)宁红茶是武宁县传统出口产品,名列四大特产之首(茶、麻、油、豆),素以美形、优质、制特、味隽而闻名中外,曾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称誉。宁红茶前身——修江茶,至少在唐代已经相当发展,其时修江上中游的豫宁(今武宁、修水)等县,不少农民已开始不种五谷,专种茶叶了,茶叶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政府始征茶税,表明茶叶的栽培和贩卖已经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了。江州(今九江)位鄱阳湖出长江口处,为江西北大门和长江中游重镇,有“九省通衢”之说,在唐代就已成为茶商云集、茶叶贸易的商埠,“集四海之珍茗,会天下之  相似文献   

8.
早在唐代,江西就是重要的茶叶产地,江西茶树的种植,当在唐代以前。唐代江西洪州西山的白露是全国的名茶之一,此外袁州、吉州、信州、饶州、江州等都是茶叶的产区。唐陆羽《茶经》中讲到茶的产地时,说:“江南有鄂州、袁州、吉州。”陆羽还在江西信州(上饶)茶山种植茶树。同治《广信府志》载:“(陆羽)寓居城北三里,自号东冈子,性嗜茶,环居多植茶,因号茶山。”饶州浮梁县,岁产茶七百万驮,茶税钱十万余贯。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长安商人乘船至江州.前往浮梁买茶,白居易在《琵琶行》  相似文献   

9.
对江西婺源和浙江武义的茶产业进行了调研,比较了近几十年两地的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与茶产业产值,分析了两地的茶叶发展历史、茶叶公用品牌建设以及茶叶出口情况,最后对江西茶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江西婺源和浙江武义的茶产业进行了调研,比较了近几十年两地的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与茶产业产值,分析了两地的茶叶发展历史、茶叶公用品牌建设以及茶叶出口情况,最后对江西茶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我国茶叶生产有了空前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贸易”。“税茶”始于唐代,“榷茶”在宋代已成为一种制度,茶利收入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唐代茶产地:山南、淮南、剑南、浙东、浙西、黔中和岭南等七大地区(据《茶经》)。宋代,种茶地区比唐代大为增加,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皆产茶,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福建和广南都是有名的产茶地区,至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十路,六十州,二百四十二县产茶,川峡也是盛产茶叶之地。  相似文献   

12.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6-277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产茶的地区之一,是中国茶叶之乡,“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婺源茶叶史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婺源绿茶占居了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的市场份额。鉴别婺源绿茶对了解中国绿茶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一、婺源名茶千姿百态婺源绿茶以“  相似文献   

13.
婺源茶叶的优势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婺源县,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八年,因地处婺江之源,故称婺源。婺源在唐代时归歙州辖治,北宋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元代称徽州路,明代改成徽州府沿至清代。到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改为第五行政区,隶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划归江西省,到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又划归安徽省,1949年5月复划归江西省至今。  相似文献   

14.
陈爱中 《农业考古》2005,(4):270-276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时婺源商人作为徽商队伍中的一支劲旅,从贾人数成千上万,由于“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推为第一”,所以商者以经营茶叶为主流,他们开设的茶号、茶庄,因之也为数甚众。按《婺源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内绿茶精制茶号、茶庄有178家;民国三十年发展到243家。今要想列全婺人在历史上所开设的茶号,因所查资料有限,着实困难。这里,笔者只能就掌握的史料,钩稽耙梳出部分有名可稽的,列下: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今天讲话的题目叫《寻找"婺绿"的历史坐标》,供各位领导参考。茶叶产区、旅游区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寻准自己的历史坐标,也就是定位。婺源的茶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要选准自己的历史坐标。历史坐标必须有纵的、有横的,经纬度要找准。从纵的来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婺源、浮梁建县都是唐代。婺源茶叶贸易,至少始于唐代,按文献推理甚至可以早到晋代。但是婺源也好,浮梁也好,景德镇也好,都是到唐代以后,经济才高度发达。为  相似文献   

16.
金井名茶     
《湖南农业》2016,(4):42
正湖南十大名茶茶之尊·礼为上"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的茶叶妙品农业部茶叶标准园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湖南农产品十大品牌湖南十大名茶湖南十大茶品牌茶到·福到湖南金井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集科、工、贸于一体的专业茶业公司。公司位于长沙县金井镇,创建于1958年,2000年实现民营企业的改革改制,目前已发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而且也是人类栽制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种和生产技术,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从我国直接和间接传入的。为了更进一步弘扬我国伟大的茶文化,本文特就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对世界茶业发展影响,作一概述。一、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史略 (一)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从我国输入茶种和生产技术的国家。据史料记述,西汉时随着武帝征服高丽,我国的茶叶也随后传入日本福冈。到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中日两国之间的经  相似文献   

18.
婺源县素有“茶乡”之称,早在唐代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区。千百年来,婺源绿茶以“汤清、叶绿、香高、味醇”等特色驰名中外,美国人威廉·乌克斯(WillamH·Ukers)所著《茶叶全书》(AllAboutTea)中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在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同时,婺源人种茶、制茶的历史与传统经验,也受到世人的关注。为便于人们对婺源茶叶外销与茶技对外交流有所了解,笔者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按时序略述如下,奉供读…  相似文献   

19.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8-279
一、如何采制婺源绿茶婺源绿茶可分为名优茶(以婺源茗眉为代表)、级内茶、精制茶三大类。(一)婺源茗眉1、采摘标准:婺源茗眉共设四个级别,鲜叶采摘的具体标准如下表:级别鲜叶采摘标准一级(贡品)单芽100%二级(珍品)一芽一叶初展占80%(芽叶长2cm—2.5cm)三级(精品)一芽一叶开展占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千山竞秀、百花盛开的时节 ,我们聚集在这绿色的茶园中 ,为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纪念碑揭碑并举行国际茶会。值此机会 ,我谨供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对海内外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婺源是茶乡 ,是全国绿茶的出口基地县 ,种茶、制茶有 1 2 0 0多年的历史 ,茶叶是这里最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项目。婺源茶叶 ,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良好的自然生态 ,使这里生产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 ,一直受到世人的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