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公害生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又名薑、姜、黄姜、蘘荷科。生姜以肉质根供食,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外,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因含有特殊的香味,可做香辛调料。亦可加工成姜干、糖姜片、咸姜片、姜粉、姜汁、姜酒和糖渍、酱渍,除此以外还可作香料和药材。姜有健胃、除湿、祛寒的作用,在医药上是良好的发汗剂和解毒剂。  相似文献   

2.
生姜是集调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药用食材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栽培利用价值高。从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种姜处理、大田准备、种植、田间管理、采收与留种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生姜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同时还介绍了糖醋姜、泡制嫩姜、脱水姜片和糖姜片的加工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姚金林 《蔬菜》2005,(6):7-8
新丰生姜系浙江省嘉兴市新丰镇优良地方品种,具有辣度高、纤维多、耐贮藏的特点。据分析,新丰生姜除富含姜油酮、姜油酚、姜油醇外,还含有蛋白质,粗脂肪及丰富的铁、盐、维生素A、维生素C等。嫩姜质脆嫩、味鲜美,老姜质坚实、辣味足、香气浓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莱芜生姜有2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封建社会曾是朝庭的贡品。据《莱芜县志》记载,清光绪甲午年间(1894年),莱芜生姜已作为主要农作物征税。主要产地在汶河两岸,故有"汶水两岸飘姜香"的美传。姜的辛辣味道主要来自姜油酮、姜油酚,挥发性的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此外还具有健胃止呕、驱腥臭、消水肿的作用。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另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  相似文献   

5.
莱芜生姜是山东名优特产 ,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块大皮薄、丝少肉细、辣浓味美、色泽鲜润、营养丰富、适应性强、耐贮存等优良特性。近年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 ,生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由 1978年 6 6 7hm2 发展到 2 0 0 1年的 1万hm2 以上 ,产量大幅度提高 ,每 6 6 7m2 产量由 70年代的 10 0 0kg提高到 30 0 0kg左右。随着生产的发展 ,生姜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除鲜姜块直接销售国内外市场外 ,还开发了姜芽、姜片、姜脯、姜油、姜汁等十几个系列产品出口创汇。1 生产发展现状莱芜生姜的主栽品种为莱芜大…  相似文献   

6.
1 糖姜片 选择纤维尚未硬化而又具备生姜辣味的嫩姜。将生姜表面的薄皮剥去 ,切成厚 0 5cm薄片 ,清水洗净 ,投入沸水中煮至半熟 ,稍呈透明时取出 ,放进冷水中冷却。捞出 ,沥干 ,装入缸中 ,按每10 0kg生姜用白糖 35kg ,分层糖渍 2 4小时。然后将姜片连同糖液一并倒入铜锅中 ,加白糖 30kg ,加热熬煮 1小时 ,将姜片连同糖浆倒入缸中冷却 2 4小时。冷渍毕 ,将姜片与糖浆倒入锅中 ,再加白糖 30kg ,煮沸浓缩至糖浆可以拉成丝状为止。捞出姜片 ,沥去糖浆 ,晾干 ,放入木盆中 ,另将白砂糖烘干 ,碾碎成粉。取此白糖粉 10kg拌进姜片中 ,…  相似文献   

7.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食用部分是地下肥大的肉质块茎。据考证,生姜的原产地在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多雨炎热的地区。我国自古就有栽培,如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和之美者,杨朴之姜”之句。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四川省杨朴县就已是生姜的特产地,栽培已相当发达。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生姜种植,著名产地有山东莱芜、安徽铜陵、陕西城固、江西兴国及长沙和广州等。 生姜是一种重要的烹饪调味品。据分析,生姜中除含有粗蛋白、纤维素、糖类及钙、铁、磷等矿质营养和多种维生素外,更重要的是还含有姜辣素、姜酮、姜烯酚、姜醇及桉叶油精等多种物质。因此生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可作为烹调的重要调料,除去食物中的腥臊臭味,使菜肴更为鲜香可口。制作鱼圆时,如在已斩碎的鱼肉中拌入有姜汁的调味品,可使制成的鱼圆鲜香嫩滑,色泽白润;烧鱼时,先将姜片放入油锅中煸炒一下再放鱼煎煮,鱼即不易粘锅;炒肉丝和清蒸鱼、蛤  相似文献   

8.
生姜不仅营养价值高,是一种药食兼具的食材.姜具有的功效与作用很多,比如暖身,减轻手脚冰凉症状,减轻痛经症状,还可以增进食欲,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姜含有丰富的姜酮,姜烯,补充这两种元素,可有效地止住呕吐.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又带有刺激性香味,醉酒的人食用姜,可以清醒头脑,保持情绪平稳.姜中含有一些植物挥发油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皮肤修复损伤,达到祛痘印祛斑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顾智章  陈瑛 《蔬菜》1999,(11):32-32
生姜原产中国和东南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以广东、浙江、安徽、山东、云南等省为主要产区。著名的品种有山东莱燕姜、广东疏轮大肉姜,浙江红爪姜和安徽铜陵白姜等。生姜以肥大的肉质根茎供食用,含有芳香挥发油,可做香辛凋料,又称植物味精,是重要调味品之一,又是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生姜烹饪时能将自身的辛辣芳香渗入菜肴内,使味鲜清辣,能去鱼腥除肉膻,是煎鱼、烧鸭的重要作料,在吃螃蟹、海鲜时蘸上姜末醋可解寒尝鲜;对冰冻的肉食、海味、河鲜在加热前用姜汁浸泡可运鲜提味。姜还可制成各种加工品,如糖姜片、…  相似文献   

10.
杨旭 《中国果菜》2001,(1):24-24
生姜为姜科植物(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Willd)ROSc)的鲜茎,是一种刺激性调味品,可供食用。主要含有挥发性油、姜辣素(Gingerol)以及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淀粉等成分。中医认为: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以及解半夏、天南星、鱼蟹、鸟兽肉毒。经研究表明:生姜能对大鼠胃粘膜细胞起保护作用。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姜具有抗氧化性、抗癌防衰、保肝利胆、抗菌消炎等功能。生姜味辛、性微温,有解表和中,促进血液循环、散寒发汗的作用,能够促进胃…  相似文献   

11.
生姜俗称大姜,姜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营养丰富;其根事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类外,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酸和姜醇等。因而具有特殊香辣味,可作辛香调料,在医药上立良好的发汗剂和解毒剂。近年来,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可加工姜汁、姜干、姜粉等多种产品内销或出口。传统的贮藏方式就是农户利用井窖贮藏。这种贮藏虽然造价低;但存放量少,而且出入姜不方便,费工费时,不适合现代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加工。因此;探索其冷风库保鲜贮藏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95年一gg年秋季用新姜做f贮藏…  相似文献   

12.
生姜因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和姜醇等而具有特殊的香辣味,是人民普遍采用的调味蔬菜,现全国年销售量已超过40万t,且外销势头很好;大葱更是我国出口日本的吨量级蔬菜,研究这两种蔬菜的高效栽培技术,很有现实意义.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得出一套高效轮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冯国宣  向军  周煜 《长江蔬菜》2004,(12):31-32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属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凤头姜是湖北省来凤县农家品种,是闻名全国的十大生姜优良品种之一.姜皮黄白色,表面光滑,肉质细嫩,纤维少,香辣味浓,品质优良,适于蜜饯加工,每667m2平均产量1500~2000kg,最高产量可达4000kg.然而,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致使姜农损失惨重.2001-2003年,在实施科技扶贫"姜瘟病防治研究"项目过程中,首次发现了类似姜瘟的生姜白绢病,并研究了姜白绢病病原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姜撞奶是广东的一道非常经典的特色甜点,以生姜和牛奶搭配而成,这款小吃不仅可以驱寒、养颜,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家里的大人和小孩都可以吃.姜撞奶的做法相对比较简单,1盒牛奶1块生姜便可,制作的姜撞奶比豆腐脑还要嫩滑.  相似文献   

15.
汪李平 《长江蔬菜》2021,(22):17-23
姜,别名生姜、白姜、川姜、鲜姜等,是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东印度和我国热带多雨地区.姜在中国、日本、印度栽培最多,欧美各国栽培较少.除东北和西北的寒冷地区外,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姜是一种产量高,食用范围广,经济效益好的蔬菜.除熟食作香料调味外,可生食,可煮、炒,烧鱼、炖肉,甚至素炒.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姜制品,如糖姜、冰姜、醋姜、糟姜、姜芽、桂花姜、酱渍姜、干姜等,供人们四季食用,香甜脆辣,回味无穷,且久贮不腐.  相似文献   

16.
脱毒生姜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病毒侵染是生姜种性退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大田采集病叶样品进行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证明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由于病毒长期在体内积累,使姜的优良性状退化,生长势减弱,导致大幅度减产和品质下降,抗逆性降低.据调查,生姜因病毒病危害一般减产5%~45%,给姜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应用脱毒姜生产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生姜为姜科姜属的多年生宿根蔬菜植物,生产上仅作一年栽培,它原产于热带多雨森林区,性喜于阴湿而温暖之环境中生长,但不耐寒热,高温或强光直射均能产生生理障碍,故其对一境之要求甚严。我国生姜之栽培始于周代,因其根茎中富含挥发性的姜油酮和姜油酚,使其颇具辣味而欲食者甚众。食用少量的生姜,可刺激肠胃之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助食物之消化;生姜  相似文献   

18.
生姜腐败病又称姜腐烂病,俗称姜瘟。生姜腐败病是生姜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病害,给生姜的产量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生姜腐败病一般在6—9月发病,若发病早(6月中旬),植株不但不能生成子姜,就连种姜也会全部烂掉,损失很大;若7月份发病,则可通过控防技术收获种姜及部分子姜;若8月份后发病,子姜已可收获,损失则较轻。  相似文献   

19.
<正>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姜腐败病、姜青枯病、姜臭病等,是生姜生产地区的重要病害,又是危害生姜的主要病害,始发期一般在6月初,7、8月份最为严重,重的田块产量可减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生姜的质量和产量。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尤其普遍。病菌除了为害姜外,还侵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  相似文献   

20.
生姜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中国果菜》2006,(2):29-30
山东省莱芜市被农业部命名为"三辣"之乡,而生姜号称"三辣"之首.近几年发展速度之快更是其它两辣所不及,随之而出现的病虫害使生姜产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对生姜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有姜腐烂病、姜斑点病、姜炭疽病、姜螟和姜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