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研究向日葵葵仁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工艺,结果表明:pH值、磷酸盐种类和用量及均质条件均直接影响酸性红枣葵仁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当饮料pH值为4.0、NaH_2PO_4的用量为0.05%,并采用二次均质法(40 MPa、50℃)时,葵仁植物蛋白饮料饮料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发酵型的酸性含乳饮料在国内通常称为“乳酸菌饮料”或“酸奶饮料”,是以牛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蔬汁或糖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然后经稀释而制成的活性(非杀菌型)或非活性(杀菌型)的饮料。  相似文献   

3.
<正>发酵型的酸性含乳饮料在国内通常称为"乳酸菌饮料"或"酸奶饮料",是以牛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蔬汁或糖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然后经稀释而制成的活性(非杀菌型)或非活性(杀菌型)的饮料。  相似文献   

4.
植物性原料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乳酸菌发酵饮品对人体的积极作用,植物性乳酸菌饮料种类、植物性乳酸菌植物性乳酸菌饮料目前生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技术关键,及植物性乳酸菌发酵饮料稳定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王丽颖  付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71-15872,15882
[目的]解决调配型酸乳饮料因脂肪上浮和蛋白质沉淀而导致稳定性很差的问题。[方法]利用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大豆水溶性多糖、海藻酸丙二醇酯进行复配对调配型酸乳饮料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得出,果胶浓度0.11%,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0.05%,大豆水溶性多糖浓度0.11%,PGA浓度0.13%时,酸性乳饮料稳定性最好,离心沉淀率为2.5%。[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出稳定性较好的调配型酸乳饮料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机理及其稳定性的表征方法,并介绍了影响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国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83-7183
阐述了褐色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控制点,对其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发酵奶颗粒粗糙、沉淀、微生物污染等质量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嗜热链球菌FJAT-7928、干酪乳杆菌FJAT-7929为菌株,以黄豆为基质,发酵得到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研究其在4℃保存条件下菌落数以及酸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保存30d内,两菌种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乳酸菌可高达到3.5×109 cfu.mL-1,高于单独发酵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中的活菌数。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最终酸度为109.0°T,pH值为3.58;FJAT-7929单独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最终酸度为114.0°T,pH值为3.65;FJAT-7928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酸度为60.0°T,pH值4.09。4℃保存3种发酵处理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30d内乳酸菌活菌数和酸奶的理化性质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褐色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控制点,对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发酵奶颗粒粗糙、沉淀,微生物污染等质量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对生产中的关键工序 :菌种的筛选、稳定剂的选择及调酸、调香等方面进行试验后 ,确定了适合生产实际的方案 ,成功地解决了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酸性红枣松仁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乳化稳定剂对酸性红枣松仁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影响显著.以离心沉淀率和脂肪分布系数作为测定指标,通过对单一乳化剂、复合乳化剂、专用复合乳化剂、单一稳定剂和复合稳定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稳定剂PGA的加入浓度为0.40时,酸性红枣松仁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HACCP体系是一种针对食品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能够根据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提出关键控制点并确定关键限值,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植物蛋白饮料是以植物果仁为原料生产加工的一种饮品,其处理工艺复杂,生产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把控生产质量问题。因此,将HACCP体系应用于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中能够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将产品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乳化剂和增稠剂对杏鲍菇花生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试验以稳定系数R、离心沉淀率和油脂析出率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乳化剂和增稠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结果表明:分子蒸馏单甘酯(HLB=3.8)与蔗糖脂肪酸酯(HLB=15)复配比例为6∶4时对饮料的乳化效果较好;适宜的增稠剂为瓜尔豆胶和黄原胶,当添加量为0.075%(其中m瓜尔豆胶∶m黄原胶=2∶1)时,饮料的稳定系数可达95.85%。  相似文献   

14.
以具有保健功能的新疆特产鹰嘴豆为原料制备鹰嘴豆豆奶,研究了五种不同稳定剂对鹰嘴豆豆奶稳定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响应面分析优化鹰嘴豆豆奶稳定性,得到稳定性最好的稳定剂配方及均质压力为: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分别为0.125、0.223%(w/v),均质压力为27 MPa。最优条件下,豆奶稳定系数达到0.920;感官评定结果显示,豆奶无异味,具有鹰嘴豆的清香,口感均匀细腻;蛋白含量为2.27 g/100 g,固形物含量为5.59 g/100 m L,达到GB/T 30885-2014植物蛋白饮料豆奶和豆奶饮料中理化指标要求;室温下保存7 d后,豆奶均一稳定,无明显沉淀。该研究对鹰嘴豆豆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绿豆为原料,添加不同的稳定剂优化绿豆饮料的稳定性。【方法】以绿豆饮料离心沉淀率为指标,在调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三聚磷酸钠(STPP)、六偏磷酸钠(SHMP)3个单体稳定剂影响绿豆饮料稳定性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稳定剂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复合稳定剂CMC-Na、STPP和SHMP的添加量分别为0.02%、0.10%、0.06%时,绿豆饮料的离心沉淀率最小值为9.19%。【结论】降低沉淀率,部分解决绿豆饮料沉淀问题,为绿豆饮料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科学》2015,(6):104-107
本研究以甜荞为主要原料,经酶解、乳酸发酵后生产出一种风味独特、稳定性良好的谷类发酵饮料。通过复合稳定剂配比试验,确定出甜荞乳酸菌发酵饮料复合稳定剂配比为:CMC-Na添加量0.2%、海藻酸钠添加量0.2%、黄原胶添加量0.2%;通过饮料发酵工艺试验,确定出甜荞乳酸菌发酵饮料发酵工艺为:混合乳酸菌添加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 h。活菌饮料保质期为7 d,杀菌饮料保质期为60 d。  相似文献   

17.
一种银杏复合蛋白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银杏复合蛋白饮料,为饮料企业开发银杏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理化指标作为银杏复合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判定标准,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胶体和乳化剂种类对银杏复合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银杏复合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采用冷水磨银杏果,80~85℃保温15~30 min,胶体采用黄原胶0.05%或海藻酸钠0.10%,乳化剂采用单或双甘油脂肪酸酯0.05%、蔗糖酯0.01%、硬脂酰乳酸钠(SSL)0.03%时,产品口感顺滑,黏度10~13 cp,离心沉淀率0.30%以内,在保质期内没有回黏、沉淀等问题。[结论]冷水磨浆后煮浆和稳定体系的选择是复合蛋白饮料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类不添加稳定剂的乳酸菌饮品,该类产品在货架期内容易出现蛋白质沉淀、絮凝、分层等不稳定现象。以离心沉淀率为判断指标,研究了蛋白质含量、均质压力、pH值对稳定性的影响。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pH值对稳定性影响最大,优化参数为:pH值3.65,蛋白质含量1.1%,均质压力25 MPa,开发了1种不含稳定剂褐色乳酸菌饮品。  相似文献   

19.
将乳酸菌、牛奶和植物性原料结合起来,制作富含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和微生物蛋白的酸奶饮品,是目前功能性饮料发展的趋势之一.该文对中国目前植物性原料酸奶发酵工艺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以鲜菊芋和马齿苋为原料,经打浆、灭菌、混合调配等预处理后接种乳酸菌发酵剂进行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分别确定制备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稳定剂配方,并探讨该饮料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接种量4%、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0 h的条件下,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的乳酸产量和感官品质俱佳,酸度为1.18%;最优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0.010%、瓜尔豆胶0.006%、耐酸型CMC 0.008%,其离心沉淀率仅为0.31%;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黑曲霉等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显著,且抑菌效果随作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兼具马齿苋多糖、菊糖的诸多功效以及乳酸菌的益生抗菌作用,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营养保健型功能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