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艺品与其他艺术品有许多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在于它保持了树根的“根味”。根艺品的“根味”,是指具备树根的基本特性。这种特性从树种及其木质、纹理、皮色和枝节等方面反映出来。一件根艺品经过加工制作,若能保持以上特征的全部或一大部分,那就是具有“根味”的上乘佳作了。可是,有些根艺品制作者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的作品缺乏“根味”,人们看了不知它是根艺还是木雕。笔者于去年十月初,参观《南昌首届根雕盆景展览》,就  相似文献   

2.
作为树根艺术,抽象应该是它的天职。如果人物酷肖酷似、仪容清俊、肢体匀称,那就是摄影、绘画而不是根艺。“维纳斯”就是“抽象”的创作方法在根艺创作中的具体应用。你看:她的眼睛是一条似显不显的点线,她的腹部是一个突出的肿瘤,至于其它部分,则是树根的枝桠、节、疤、纹与残缺的窟窿。尽管如此,人们仍然承认她就是维纳斯。再如“老寿星”,他那佝偻的驱体上,到处是起伏多变的树根原型,仔细看去,“老寿星”的尊  相似文献   

3.
《源远流长》取材于千年古树根骨核(相当于浪木、阴沉木)。时值癸未年仲秋,随市诗词协会、民俗协会的朋友到我市玉山洋后水库采风。作为根雕爱好者,令人震憾的是裸露的部分库底那昔日的村庄、森林遗址中的树根骨核。回来后,那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尊尊“雕塑”,一座座“丰碑”,使我念念不忘。于是请了一位优秀的油锯手、约了几位亲友,驱车数十里,从那湮没水下二十多年的湖底,撷取了几片“龙鳞风羽”,以作旺水时节对它们的永久思念。用于制作《源远流长》的材料是从一棵可三人合围那么大的空心苦槠树根蔸骨核锯下来的一片,看那肌理凹凸嶙峋、纹路变化多端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根艺学会的学术研究范围,我很同意加上石头。石头也好,树根也好,最主要的要看欣赏对象。根艺、石艺与雕刻艺术不同。比如砖头都可以雕刻,但就没有独立性了。石头的艺术价值,没有加工的,不能叫石艺。石头美、木头美,究竟叫什么,要研究一下,要讲清楚、准确,不要让人家误会。天然的东西,不能说没有加工,树根也可以剪裁,有相当的加工,树枝剪裁也算加工。但是加工是次要的,石、木以固有姿态为主,加工选择不是主要的。现在,学校要加强艺术欣赏和美育教育。包括老师在内,都需要美育。对会员要提高审美能力,没有审美眼光,好多美的东西就被丢掉了,就发现不了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述树根作品的文章,关于它的名称,主要有“根雕艺术”、“树根造型艺术”、“根的艺术”等几种。笔者认为,前两种提法容易产生误解。“根雕”,这是根据树根作品加工中的一种方法命名的,意即利用树根进行雕刻而成的艺术。这与古代的“木雕”(如东阳木雕)没有本质区别。“树根造型”与“根雕”有类似的含义,即树根作品是  相似文献   

6.
树根造型,是作者按照所采集树根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构思,从它那天然的根节块疤、残枝朽条及木质的颜色与层次特点中,精心酝酿各种优美的艺术形象,经过必要的取舍和加工,使粗糙而杂乱的树根成为具有艺术生命的作品。树根造型,自然朴实,粗犷奇妙,似像非像,不欺世,少媚俗。  相似文献   

7.
树根生长在大自然中,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经过艺术大师巧妙加工的“飞禽走兽”、“人物”栩栩如生,百看不厌。由此我得到启发,心想:树根既然酷肖动物,它的苍劲古拙、屈曲蟠虬,不是更肖形某些汉字吗?树根是否也可以造字呢?1979年冬,我开始探索用树根做书法(称根书)的创作。十多年来,我怀着一  相似文献   

8.
议树根造型     
树根造型是以天然的树根形态为基础,精心加工而成的一种艺术品,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味。根据我十几年业余创作的体会,觉得天然性愈好的作品,愈有艺术生命力。作品形象酷似者,能给人一种直观感;具有神韵者,给人一种活脱感。也就是说,一件作品,不仅要看它的形,还要看它的神。如果作品只具形态而无神态,便显得呆板、乏味;如果形不真,不具备事物的外部特征,就是再有神态,也叫人  相似文献   

9.
树根造型“眺望”(图一)和“欲奔”(图二)的材料是来源于安徽皖南山区的一棵不足为奇的“野杜鹃”,由于挖掘时锄断了主根,未栽活,以致留下了一根并非珍奇的枯根。经我近三个月的仔细观察和构思,大胆地锯去多余部份,留存其精华,利用三根花枝,稍加修  相似文献   

10.
在根艺品的创作中,要不要着色呢?这要看作品本身需不需要着色?用什么染料,着什么色?怎样着色? 有些根质是白色的(如杨树根、椿树根等等),与作品造形不相适应;还有些作品进行过局部加工或雕琢;其加工雕琢部位的颜色与整  相似文献   

11.
(10)风吹式:风吹式是桩景艺术“静中求动”的一种“静态动势”造型,是通过“逆枝”的艺术表现,使静止的树形变为动态,犹如自然界狂风中的树木景色。决定“风吹式”造型的主要是“逆枝”,因而也是以枝的造型姿态来命名的(图1)。 (11)垂枝式:垂枝式不论主干之形式,其造型特点是所有枝条飘然下垂,迎风遥曳,具有柔和飘逸的风格。因此,也是以枝的姿态命名,如垂柳姿态。一般适用于枝条细长的树种(图2)。 (12)提根式:提根式亦称露根式、上根式、提踵式等,是以树根姿态命名的桩景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树根拱起于盆面,犹如蟠龙巨爪支撑全株,妙趣横生(图3)。  相似文献   

12.
《诚的奉献》(如图)是笔者在去年第二届花卉博览会上的获奖作品。其内容和形式与一般插花艺术表现手法不同,它是插花艺术与树根艺术的巧妙融合,着重展示了自然美的意境与神采,刻划了老黄牛的奉献精神。一、开拓插花意境,使思想性融于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树根资源极其丰富,适用制作根艺作品的树根品种繁多,选取的共同标准应以质地坚硬、细腻、去皮后的表面光洁、透亮者为优。至于树根外表的原色有红(杜鹃)赤(赤楠)黄(樟木、黄杨、黄荆、紫薇)褐(雀梅、(?)木)及黑、花(这两种往往是受外界火灼、水浸后的一种变色)等等,各有特色。若能形色相符,再好没有。根艺价值的高低,并不在于是否选用红木、楠木、梨花木等贵重树根。而在于作  相似文献   

14.
将“根雕艺术”一栏更名为“树根艺术”,我以为不够贴切,还是恢复原各为好。在“根”字前冠以“树”,当然就限制了根的范围。事实上,不仅树的根可以加工成艺术品,其他的藤根、竹根等等,也有同样的价值。有的同志认为,“树根作品的  相似文献   

15.
我业余爱好树根艺术,一些年来在探索中,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就教大方,现不揣陋塞总结几点: ●取自然树根艺术贵在自然。作品的优劣高低,首先取决于自然形状的保存程度:一分雕琢、一分失败,一分凑合,也一分失败。即使一件树根艺术品雕琢或凑合到“天衣无缝”,它也不可避免留下俗气。为此,树根造型从寻根开始,就得珍惜原形  相似文献   

16.
去皮,是根艺作者最头痛、最棘手、最费劲、最劳累的一道工序。在加工中,我深深感到:表皮好剥,韧皮难去,疙里疙瘩最难办。这就要“因根制宜”,不同性质的根采取不同的去皮方法。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和我地的树根资源状况,简要介绍三种树根去皮方法: 一、雨淋日晒法这是利用“湿涨干缩”的原理,促使韧皮纤维与木质部分离。对那些经过雨淋、日晒、风吹而不变形、不裂口的树根或灌木根(例如:枣树  相似文献   

17.
树根是平凡的,然而它在一些人的手中又变得不平凡。树根没有彩色缤纷的表面,只有深藏在泥土中黑黑的肤色;树根也没有它头顶的大树那样引人注目,而只是默默地藏在大树脚下的泥土中,为这树悄悄地奉献着一切。总之,树根没有被人们羡慕之处。然而,这些其貌不扬的平凡树根,经过人们的精心构思和加工,成为造形优美、奇特的根艺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树根,千姿百态。树根艺术,就是巧妙地利用树根的天然形态,注入作者的灵感和情思,经过必要的艺术加工和技术处理,洗炼地表现人或事物的艺术。树根艺术贵在发现,“发现自然之美,塑造美的自然,给人美的享受”。贵在自然:利用自然之根,保持自然之色,借鉴自然之形,抒发自然之情,表现自然之神。这是树根艺术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上期的拙作中,小议了树根造型的艺术手法。为了创作出优秀的树根造型作品,我们还须对根料的特性有所认识,并掌握相应的加工技艺,方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根料树根生长在泥土里山岗上,它们在长年累月的生长中,随着所处的自然条件在地下形成各种奇异的形态。用于树根造型的根料,多生长在土层较薄的山石上面、峭壁崖缝之间。有的枯木虽久经年月  相似文献   

20.
根艺作品的素材不一定都是树根。笔者认为,凡是有创作价值的任何植物的根,都可以利用。除树根外,尤其以藤、竹、芦苇的根最为常见。早在几年前,南昌市的熊宇安老师就在报上发表过芦根作品《对虾》(见中国青年报82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