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对虾池进行菲律宾蛤仔与斑节对虾混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为池塘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两年的试验,形成了一套较系统完整的混养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虾混养菲律宾蛤仔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李才根 《科学养鱼》2005,(10):37-37
1.养殖池塘的选择 池塘池底平坦,能使进水淹没,排水干露。有一定的换水能力,水质调节方便,日换水量在20%以上,如有淡水注入更佳。海水比重在1.016~1.020之间。池塘底质最好为软泥底或半沙底。池塘面积以1.3~4公顷为宜,水深1.2~1.5米。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虾池混养模式,且菲律宾蛤仔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市场供不应求。现在将本地区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池的选择根据菲律宾蛤仔的生态习性,选择养殖池最好为软泥底或半沙底,且进排水畅通,水质无污染,有淡水注入,水质肥沃,海水比重在1.016~1.020之间的,面积20~100亩均可。2.清淤消毒与整滩对虾收获后,将虾池的池水排干曝晒,用推土机将池内淤泥及沉积物清…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是我国传统的优良养殖品种,但由于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不高。为了寻找更好的养殖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山东省日照开航水产有限公司在333,3hm^2(5000亩)海水养殖池塘中进行了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6.
蓝子鱼与斑节对虾的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卓坤  陈赛 《水产养殖》2003,24(6):12-13
蓝子鱼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蓝子鱼科(Siganidae),蓝子鱼属(Siganus),俗称泥猛,共有二十多种,我国主要养殖黄斑蓝子鱼[S.oramin(Blochet Schneider)] 和褐蓝子鱼 [S.fuscescens(Houttuyn)]。蓝子鱼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市场价格稳定,而大规格斑节对虾市场货少价高。目前,在我国池塘中以蓝子鱼为主养品种较为少见,主要养殖模式是在网箱和池塘中作为混养品种,产量低。本试验是以蓝子鱼为主养品种,混养较少量的斑节对虾,最终获得大规格的产品,使产品质优价高,取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贝类养殖场,在海水池塘中开展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蛤1人工育苗与斑节对虾(俗称草虾)轮作生产模式。在1口面积28亩的海水池塘中,取得了亩产花蛤砂粒苗9000万粒、亩产值1万元:亩产斑节对虾75kg、亩产值6750元的较好效益,且蛤苗质量好,对虾达到无公害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和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各地在池塘综合混养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但在池塘中混养鳖、鳙和南美白对虾的试验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2005年在宁波市明凤渔业有限公司的养鳖池塘中进行了鳖、鳙鱼、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为今后有条件发展综合养殖的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杰 《河南水产》1999,(2):36-38
厄瓜多尔曾报道过罗非鱼和虾的成功混养试验。报道认为,罗非鱼可通过改善和稳定水质、摄食并清除池底残饵以及在池塘环境中产生一个前生命期效应来促进虾的生产。 我们评价了1996年和1997年两个生产周期。在第一个周期里,虾的产量为5378公斤/公顷,鱼的产量为371公斤/公顷;第二个周期里,虾的产量为7114公斤/公顷,鱼的产量为682公斤/公顷。对两个生产周期进行混合分析,虾的产量提高10%,规格增加7%,成活率提高9%,但饲料转换率却降低10%。考虑到虾和鱼的总产量,在饲料转换率受到轻微影  相似文献   

10.
池塘条件:利用现有的对虾养殖池,建在沿海潮上带,机械纳水。海水盐度25~28,池塘进排水分设两端,每口池塘分别设置闸门,池深2.0m,坡比1:2.5,底质为砂质,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倾斜,池中配备增氧机。为避免虾、蟹相互残食,池塘底部设置适量隐蔽物(如瓦片、石块、空心砖等),以减少相互遭遇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报道了日本对虾与菲律宾蛤仔混养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试验池投入产出比为1:3.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蛤仔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了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消毒海水净化菲律宾蛤仔的生产工艺。通过L9(33)的3次重复正交试验,以大肠菌群数的杀菌率为指标,摸索出用4倍的消毒海水(二氯化氯的质量分数为8×10-6)在充氧状态下净化菲律宾蛤仔,8h换水1次,净化时间共24h的净化工艺。该工艺经中试能使菲律宾蛤仔肠道的大肠菌群数从4200MPN/100g下降到230MPN/100g,杀菌率达95%左右;砂分从65mg/100g降到23mg/100g;挥发性盐基氮从3.8mg/100g上升到5.8mg/100g,这些指标都满足DB35/575—2004的要求。同时进行了余氯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证明净化的菲律宾蛤仔未检出余氯的残留。  相似文献   

14.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在感染对虾中肠腺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贵生 《水产学报》2001,25(2):141-146,T001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在养殖早期班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5个部分,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离中部越远,相对感染度越低。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水产研究所在总结牙鲆陆地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港湾放流增殖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牙鲆养殖业基础设施完善和技术领先的双重优势,通过对沙泥底质池塘进行技术改造,探索出牙鲆与日本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混养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牙鲆生长速度、商品鱼品质,有效挖掘池塘综合利用潜力,而且降低了常规养殖病害发生几率,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一、养殖池塘条件传统的沙质、沙泥底质养虾池通过人工挖深、堤坝加固、进排水闸门维修等项改造,即可成为较为理想的牙鲆与日本对虾、菲律宾蛤仔混养池塘。单个池塘有效…  相似文献   

16.
淡水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Penaeu Vannamei),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为开拓淡水养殖新品种,2000年在上海市奉贤县柘林镇天富养殖场淡水条件下养殖南美白对虾获得成功,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初试情况介绍如下: 一、试验条件 1.场地选择:本试验点选择在上海市奉贤县拓林镇远离海水养殖区的天富养殖场内,以西进水东排水的土地一只,规格:31m×103.7m,面积4.83亩,软泥底质,水深1.2m-1.8m,进排水方便。另外配备一只5m×20m的驯化暂养池一只,面积0.15亩,水深1m,具备进…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et Reeve)俗称沙蚬子,是海产经济贝类,贝壳呈长卵圆形并有各种花纹。菲律宾蛤仔营养价值较高,加之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既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蛤干、五香蛤仔食用,是近年新兴食用的海鲜贝类之一。当前菲律宾蛤仔苗种来源主要靠采捕天然苗及少量人工培育的土池苗,工厂化育苗则鲜见报道。2004年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海水池塘虾蟹贝健康养殖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曾志南  宁岳 《福建水产》2011,33(5):43-47
本研究对采用虾蟹贝健康养殖模式的海水池塘理化因子及生物因子进行调查,实验结果如下:海水池塘水温在(17.5±1.7)~(31.1±3.6)℃之间,比重在(1.022±0.001)~(1.024±0.001)之间,pH在(8.0±0.2)~(8.3±0.1)之间,透明度为52±7.9cm,溶解氧为6.76±0.18mg/L,无机氮为0.59±0.61mg/L,活性磷酸盐为0.019±0.013mg/L,底质硫化物为59.2±43.4mg/kg。池塘藻类种类数为23±5种,单位水体数量为(1.08±1.16)×10^5个/L,藻类优势种8种,其种群丰富度不高但保持相对稳定。日本对虾、远海梭子蟹和菲律宾蛤仔等养殖生物生长迅速且健康无疾病,其月均生长曲线表明该养殖模式是一种成熟、高效的健康养殖方式,可以进一步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与梭鱼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永胜  杨庆满  屠林君 《水利渔业》2006,26(6):72-72,74
利用南美白对虾与梭鱼的生物互补性进行无公害健康养殖,不仅能有效地利用水体空间、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对提高池塘养殖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菲律宾蛤仔为原料,比较其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抑菌活性最强的酶解产物的制备工艺,并测定最优酶解条件下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胃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副溶血弧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较高,对四联微球菌则未见明显的抑菌活性。胃蛋白酶的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h,温度35℃,pH 2.0,加酶量3 000U/g,料水比1∶4;该条件下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5000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