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的苹果树上的轮纹斑、干腐斑及病枯枝取样,观察到苹果轮纹病菌与苹果干腐病菌的有性阶段的形态特征容易区分,无性阶段在形态特征上不易区分。经人工接种,两种病原菌在果实上引起的症状相同。经测定,两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酯酶同工酶有差异,两菌的菌丝能融合。  相似文献   

2.
对枣树焦叶病(又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发病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的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菌,无性阶段为胶孢炭疽菌。对病叶进行分离培养,有一菌株在其菌落上可产生黑色粒状菌核。在菌核上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略弯曲,一端稍尖。并有褐色分隔的刚毛。经鉴定确认是墨色刺盘孢菌。本病原以无性孢子在树上的枣吊上越冬,由风传播。病菌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潜育期4~8天。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温、湿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一般以每年6月温度为23℃,相对湿度82%时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下旬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80~89%时为病害发生盛期;9月中旬后病害停止发生。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我区柳州等地的杂交竹枯死较多,且具有明显传染扩展趋势,经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诊断为杂交竹枯萎病。该病表现的症状为:部分枝条慢慢黄化枯死,最后整株枯死。病竹枝梢基部可见有赤褐色的条斑,病原菌子实体在病部表现不明显。剖开病竹根部或茎部,均可见木质部变黑褐色。我们利用病竹的根、茎部分别进行病原菌的组织分离培养(培养基为pDA)。7天后,培养皿上长满白色棉絮状菌丝,置显微镜下镜检,菌丝有隔分枝,冬季观察还可看见菌丝上单生或串生厚垣孢子,且有两种类型的无性孢子:大型孢子,半月形或镰刀状,两端尖,无色,…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5.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痛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6.
枫杨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枫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和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杭州地区的枫杨白粉病不能侵染胡桃树,而桑树虽能侵染但会促使病的菌在无性及有性阶段发生形态变异。越冬后,子囊孢子飞散是在3月至9月。由于微寄生物的存在而使子囊和子孢子数量减少。经初步鉴定明确此微 一咱Cladosporium(芽枝孢)属的真菌。此外,杭州华家池枫分病菌已了出现变异现象,这和微生态环境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银杏黑斑病菌进行营养生长、产孢条件和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病菌适宜的生长温度22~25℃,适宜的孢子萌发温度28~34℃,玉米粉培养基最适宜病原菌的生长,槐树叶组织培养基最适宜产生孢子。病原菌生长范围、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分别为6.0~9.0和7.0~8.0。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紫外线照射有利于孢子的形成。扑海因、保鲜克、代森锰锌完全抑制银杏黑斑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从有杜鹃花枯梢病的病株上分离到Phytophthoracactorum,在温室内,病菌的游动孢子悬浮液喷布植株的幼嫩组织均能致枯梢病。嫩梢上的病斑在2~3天内发展成浅褐色至暗褐色的病斑。游动孢子不会侵染无伤植株上的老组织,但侵入到植株体内的菌丝能穿过幼嫩组织而在老组织中定殖。老叶片上的楔形斑就是因病茎中的病菌穿过叶柄而产生的。病原菌在感病的寄主组织内部能产生卵孢子。病组织保湿12小时后,在被感染的组织内形成孢子囊。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孝感本地板栗实腐病菌的种类及其多样性,对分离自孝感的11株板栗实腐病菌的ITS进行了测序和RFLP分析。用通用引物ITS4和ITS5扩增病原菌的ITS1-5.8S-ITS2区域,PCR扩增产物经EcoRⅠ、HaeⅢ和TaqⅠ分别酶切,酶切结果用软件NTSYSpc2.1作聚类图。经ITS-RFLP分析得到了11条多态性DNA条带,在遗传相似系数0.72水平分为4个类群。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相似序列用MEGA5.1构建系统发育树。经形态学和ITS双向测序和比对分析,病原菌主要来源于3个属:Botryosphaeria(无性态Diplodia)、Neofusicoccum和Fusarium(有性态Gibberella),其中Neofusicoccum为引起板栗实腐病菌的新报道属。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杨树灰斑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抑菌活性物质,采用3次浸渍提取法对丁香、肉桂、厚朴、毛茛、兴安白芷5种中草药进行提取,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提取液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用植物提取液对杨树灰斑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丁香、肉桂、兴安白芷提取物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丁香提取液浓度在16 mg/mL时,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到98.02%,同样浓度的肉桂、兴安白芷提取液抑制率也可达到91%以上;5种药用植物提取液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强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丁香、毛茛对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说明5种药用植物75%乙醇提取液中含有抗菌成分,为生物防治杨树灰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肉桂枝枯病进行评估,其属于中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加强肉桂产地疫情的监测,防止病害的自然传播。将肉桂枝枯病的传播媒介肉桂泡盾盲蝽列为地方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加强检疫监管,防止人为传播。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园林植物的病害种类调查,鉴定出28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是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真菌。为害的寄主植物有观赏树木、宿根园林植物、木本花卉植物、地被植物及多浆植物等。对各种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产孢情况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肉桂藻斑病是一种在福建省华安县肉桂林中发生十分严重的病害,是由寄生性红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从3月上旬至10月上旬病原以游动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侵染,以孢子囊在病叶上越冬。该病属于单循环病害。在病原侵染初期分别用1%波尔多液、50%托布津和50%多菌灵做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66.2%、45,9%和33.8%。  相似文献   

14.
肉桂枝枯病菌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肉桂枝枯病病原菌毒素研究的首例报道。生物活性测定显示,病菌知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导致内桂嫩梢萎蔫和叶盘褐变坏死的致病毒素。改良Fries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和PD液体培养基青止培养为较好的产毒培养方式。病原菌毒素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除肉桂外,还对香樟、马尾松、薇苷菊、卤地菊和番茄等植物具有致萎活性,毒素为弱酸性(pH5.4),对冷、热稳定性强,极性较大,易深于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丙桐及乙酸乙酯,部分溶于氯仿,基本不溶于乙醚。研究表明毒素为非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类大分子物质。含毒滤液可能含有糖醛类物质,其致毒活性经乙醇和丙酮纯化后有所增强,经HPLC分离出的组分I可能为毒性成份。肉桂叶盘经毒素处理后,其相对电导率较对照大幅度增加,感病的本地桂比抗病的大叶青化桂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Decomposition of prunings and weed monitoring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a field under alley cropping with hedgerows ofCassia Siamea, Flemingia Congesta andGliricidia Sepium, at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Ibadan, Nigeria. Decomposition of cutbacks and subsequent prunings ranged from 2.7 to 5.8% dry matter loss per week and the order was: gliricidia > flemingia > cassia for the cutbacks, and gliricidia > cassia > flemingia for the prunings. In 120 days, gliricidia cutbacks released 71% of the total N required by maize, flemingia, 26%, and cassia 77%. It appeared possible to supply the 29% N deficit in the gliricidia plots from a second pruning at about 66 days after planting (DAP) of maize. In the case of flemingia and cassia, external sources of N would be needed. During the fallow period, weed control was most effective under cassia, followed by gliricidia and flemingia, and during the cropping period, cassia mulch still maintained a fairly good weed control.  相似文献   

16.
肉桂作为传统中药材,在我国的利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本文中,阐述了近几十年来关于肉桂的研究概况和取得的成果,主要涉及肉桂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品种、栽培技术、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最后就肉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报道西双版纳由茎点霉引起的一种橡胶幼树林叶片病害,及该病害病原菌的鉴定、防治药剂筛选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肉桂(Cinnamomum cassia)是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名优经济树种。针对国内现有栽培的肉桂品种单一、桂皮薄、培育大桂(桂板)所需时间较长、桂油含量较低、抗性较差和经营效益低等问题,引种越南清化肉桂(C.cassia B1.forma macrophylla),开展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越南清化肉桂是适于我国南亚热带作为板桂培育的优良品种,可在适宜立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河源的自然条件适宜肉桂的生长,尤以厚土层、质地疏松、湿润的缓坡山地中下部最适宜肉桂生长。初植密度以9000株/hm^2为宜。摘叶蒸桂油剪枝强度不能超过1/2,否则影响植株生长和剥桂皮。在河源若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可规模发展肉桂林基地。  相似文献   

20.
致伤类型与树皮含水量对肉桂枝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年生肉桂枝条采用不同致伤方式接种发现,深刻伤引起发病的程序最严重,其次为浅刻伤,烫伤和针刺伤,病害程度与致伤类型关系密切,无伤接种不产生症状,但对嫩梢接种引起发病,枝条树皮相对含水量与病害程度显著相关,枝条失水愈多,发病愈严重,防止伤口,减轻干旱可对控制肉桂枝枯病的发生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