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安徽省小麦根际线虫的鉴定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调查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等在安徽省小麦根际发生种类和分布,利用"zig-zag"法对萧县等有代表性的24个县市的小麦地进行土壤平面或分层取样,分别用FenwiekOostenbriak法和贝尔曼法分离土样中的孢囊和根土样中的移动线虫,并根据田间孢囊平均含卵量测算田间卵密度,用扩散系数法判断田间分布型。依据de Man法,结合雌虫阴门锥形态对比等方法进行线虫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萧县禾谷类孢囊线虫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在田间为聚状分布,最高卵密度为42.8粒.g-1,其二龄幼虫(J2)垂直分布集中在0~100 mm土层,占该层线虫总量36.1%,J2在该层虫口密度为2.8头.g-1。在萧县等8个县市发现CCN,其中萧县70.6%调查点发现CCN。另外,在小麦根际还发现咖啡短体线虫和剑线虫等重要植物线虫。  相似文献   

2.
线虫对小麦纹枯病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小麦成株期,调查植株茎基部线虫量,结果表明:茎基部0~5cm处存在大量线虫,感染纹枯病的植株线虫量高于健株,病株(茎鲜重)线虫量为93.9~102.7条·g~(-1),健株(茎鲜重)为15.8~43.4条·g~(-1)。以杀线虫剂克百威处理小麦根部土壤后,植株线虫量明显下降,病株(茎鲜重)降至57.5~84.6条·g~(-1),健株(茎鲜重)降至1.6~33.8条·g~(-1),但纹枯病随着植株线虫量的下降而明显加重,病株率较未施用杀线虫剂田块上升1.32倍。将线虫与小麦纹枯菌混合接种小麦植株,病株率无明显变化,但病斑平均长度降低34.80%,说明线虫对小麦纹枯菌的浸染、扩展有一定干扰作用。经初步识别,小麦茎基部的线虫中90%以上为腐生线虫,少数为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线虫。  相似文献   

3.
首次对甘肃天水清水县小泉乡麦田土壤线虫种群进行了探索性调查分析,获得了麦田线虫种群构成关系的初步数据,并根据营养类群将线虫划分为:植物寄生线虫(Phytophage nematode)、食细菌线虫(Bacte-rivorous nematode)、昆虫线虫(Insect nematode)、食真菌线虫(Fungivorous nematode)、杂食/捕食线虫(Om-nivore/Predator nematode)5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天水麦田土壤线虫涉及4目9科11属,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涉及2目6科6属;非植物线虫共涉及2目3科5属。植物寄生线虫占绝对优势,占线虫总数的67.7%,食细菌线虫占总数的27.4%,昆虫线虫占总数的4.15%,杂食/捕食类线虫不足1%,未发现食真菌线虫。瓦斯乐斯卡平均指标(WI值)为0.401,远远低于土壤健康一般指数1.000。该结果初步反映了同一个地块多年连续种植小麦引起的严重土壤健康问题,为天水地区种植规划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发生规律。[方法]2015—2018年,通过定点采集小麦田土壤和小麦样本,监测土壤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卵量、2龄幼虫数量以及小麦根系内部孢囊线虫的发育情况,鉴定田间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类型。[结果]安徽省宿州市试验田内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线虫的混合种群,其中以禾谷孢囊线虫为主;其孵化和侵染高峰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3至4龄幼虫发育高峰期为4月上旬,5月上旬根部可见白雌虫。[结论]明确了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的种类和发生动态,为其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系统调查了田间小麦根组织和根围土壤中小麦根腐线虫群体密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发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调查发现,小麦根腐线虫群体数量在郑麦004和豫麦70号的根组织中都出现了2个高峰期,分别是2008年12月1日(每克根组织中1535条、290条)和2009年5月1日(每克根组织中2...  相似文献   

6.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发生世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河南省于1990年由作者在安阳市良种场首次发现。对其研究结果表明,该线虫在安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寄主范围很窄,受害小麦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侵染时机在3月中旬以前,小麦返青后是用内吸杀线虫剂防治的有利时机。盆栽试验其秋季不能浸染小麦。  相似文献   

7.
小麦根际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际线虫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在小麦根际中,寄生线虫占线虫总数的54.4%,腐生线虫占36.69%。肉食性线虫占3.6%。矛线类线虫占5.28%。寄生线虫中共鉴定出七个属,其中以螺旋线虫属(Helicotvle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为最多,小麦根际线虫的水平分布,以近根处为最多,距根越远,线虫密度有所降低,垂直分布,以0~20cm深的耕作层内线虫密度最大,且寄生性线虫比例较高,腐生性线虫则以15~20cm上层内为最高,而捕食类线虫以20~30cm上层内比例最高,矛线类线虫多分布于30~40cm上层内,小麦生育期对根际线虫密度有影响,从灌浆到完熟,根际线虫密度趋向减少。  相似文献   

8.
2010、2011年从烟台地区麦田采集土样,分离到褐色和白色胞囊,通过分别对胞囊、2龄幼虫和卵的观察、相关数值测量并拍照,鉴定该种线虫为燕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1924.这是首次在烟台地区发现该种线虫.  相似文献   

9.
2011年4-5月,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在西安地区每涉农区县按东西南北方位选40块麦田,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调查病田率、发病点率、病株率和孢囊数;采根际土壤,运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用生物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在西安地区3个区县(长安、周至、阎良)发生,其中阎良区、长安区发生相对严重,阎良病田率分别达到50%,长安发病株平均孢囊数10.36个。小麦孢囊线虫在西安地区呈快速传播态势,研究小麦孢囊线虫在西安地区的发生状况与分布,为全面防治小麦孢囊线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中南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4-5月,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采用5点取样法,取根际5~20 cm土壤,运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统计100 g土孢囊数量,用生物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调查的39个县市中20个县市均有分布,南部县市尚未发现小麦孢囊线虫,关中地区发生普遍且较重.其中,周至县、岐山县、西安市临潼区、扶风县、眉县、杨凌、三原县、高陵县、泾阳县、华县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密度较大,每100g土壤的平均孢囊含量达9.8~63.0个.小麦孢囊线虫在陕西省分布广、危害严重,呈快速传播态势.这是首次报道陕西中南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状况与分布,为陕西省全面防治小麦孢囊线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珠兰花叶斑线虫病的化学防治方法。[方法]采用阿维菌素的2种剂型(颗粒剂杀线通、乳油剂线灭)对歙县珠兰花叶斑线虫病进行化学防治试验,颗粒剂作用于土壤,乳油剂作用于叶片和叶芽。[结果]颗粒剂对珠兰花叶斑线虫病无防治效果;乳油剂能有效防治珠兰花叶斑线虫病,其最佳稀释倍数为600倍。[结论]研究结果为歙县珠兰花企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能够有效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药剂。[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10%噻唑膦GR、0.5%阿维菌素GR、10.5%阿维菌素·噻唑膦GR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并提出了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控技术。[结果]按有效剂量计,10.5%阿维菌素·噻唑膦GR 2 756.25和3 150.00 g/hm2、10%噻唑膦GR 3 000.00 g/hm2、0.5%阿维菌素GR 225.00和262.50 g/hm2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为75.5%、82.0%、78.0%、72.4%和79.5%,可有效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生,且对黄瓜安全。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应以"化防为主、多种防治相结合"为原则。[结论]为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属于复杂病害系统,涉及到传播活动、媒介昆虫、寄主植物和松材线虫。该病虫 害属于严重森林灾害,诊断方法与防治技术能够对松材线虫的防控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此次研究主 要是探讨分析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首先介绍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诊断技术,之后提出详细 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松材线虫的诊断与防治起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乳瓜根结线虫防治药剂进行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丁硫毒死蜱、防根结线虫剂、1.8%阿维菌素+5%啶虫脒乳油4种药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根结线虫的发生,其中以丁硫克百威防效最好,相对防效可达15%。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Y病毒病与根结线虫病发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华  李兴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31-133,137
[目的]探讨适合昭阳区的有效防治马铃薯Y病毒(PVY)和根结线虫的生物药剂,降低PVY和根结线虫病对烤烟生产造成的损失。[方法]通过防治根结线虫病的4种药剂和防治马铃薯Y病毒病的3种药剂之间的随机组合进行2种病害间的联防,研究根结线虫的发生对PVY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得出3种最优组合:一是在施用0.5%肯邦线尊颗粒剂(0.5%阿维菌素)作为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前提下,后期施用克y特灵(5.6%嘧肽吗啉胍)作为防治马铃薯Y病毒病的药剂,病情指数表现偏低;二是在施用金东旺(阿维·丁硫)作为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前提下,施用宁南霉素(8%菌克毒克水剂)作为防治马铃薯Y病毒病的药剂,病情指数表现偏低;三是在施用金东旺作为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前提下,施用超敏蛋白(3%微粒剂)作为防治马铃薯Y病毒病的药剂,病情指数表现偏低。[结论]根据研究结果,一方面马铃薯Y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应分别防治;因为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在没有根结线虫的情况下照样发生,所以需改变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同时也达到防治马铃薯Y病毒病的想法;在2种病同时严重发生的地域,更应重视2种病的同时防治。另一方面根结线虫的存在会加重马铃薯Y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鸡粪发酵提取液对番茄生长及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为科学利用鸡粪防治作物根结线虫病提供参考.[方法]设5、10、25、50、100、300、500和1000倍8个稀释倍数的鸡粪发酵提取液处理,以清水为对照,通过浇灌已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盆栽番茄,研究其对番茄植株生长及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2龄根结线虫和根结线虫卵,研究不同稀释倍数的鸡粪发酵提取液对根结线虫致死和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结果]50、100和300倍鸡粪发酵稀释液更有利于番茄植株前期生长;5、10和25倍鸡粪发酵稀释液更有利于番茄植株后期生长,且能显著降低根结线虫发病率,最高防效达72.7%.培养试验结果表明,5、10和25倍鸡粪发酵稀释液能显著抑制根结线虫卵孵化,抑制率在70.0%以上;5和10倍鸡粪发酵稀释液对根结线虫的致死作用明显,处理后24 h即达到100.0%的致死效果.[结论]5~10倍稀释的新型鸡粪发酵提取液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显著抑制根结线虫卵的孵化,杀死2龄线虫,减少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是一种操作简便且环保安全的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结线虫分布广、寄主多,在农业生产中危害严重。随着许多高毒杀线虫剂的禁限用以及根结线虫对一些传统杀线虫剂抗药性的累积,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对根结线虫防治药剂的发展使用及其抗药性现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根结线虫的药剂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葱对辣椒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辣椒为试材,研究了辣椒苗期插葱对其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根结线虫的数量,增加产量,降低辣椒苗叶片和根部的SOD活性,减少辣椒根部病害的发生,且具有高效、无毒、无农药残留、可使辣椒重茬种植等优点,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木醋液的杀线活性及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维蛟  李强  胡先奇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4120-4126
 【目的】初步探究木醋液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抑制作用,以及木醋液及其配剂对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不同稀释浓度的木醋液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抑制作用,根据实验室测定结果设计小区试验,进行木醋液及其配剂对石榴根结线虫病、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大田防治。【结果】不同稀释浓度的木醋液对4种常见根结线虫的2龄幼虫均有抑制作用,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抑制作用减小。木醋液稀释浓度为150倍处理72 h时,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了76.3%、78.4%、77.9%和72.2%。木醋液和木醋液配剂对石榴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63.9%和50.5%。木醋液和木醋液配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寻甸分别为54.1%和28.6%,个旧的为27.8%和19.6%。【结论】初步证明木醋液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抑制作用,对石榴根结线虫病和番茄根结线虫病有防治效果,对防治根结线虫病有研究价值、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食线虫真菌在生物防治线虫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圆锥掘氏梅里霉(Drechmeria coniospora)是一种典型内寄生真菌,专一地侵染和寄生其宿主--线虫。利用高分辨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D. coniospora侵染秀丽隐杆线虫整个过程的清晰图片,为研究D. coniospora侵染线虫及与侵染相关的基因提供了直接、客观地依据。扫描电镜结果显示,D. coniospora 通过分生孢子完成对线虫的识别,特异地吸附在线虫头部或生殖孔,进而进入线虫体内。分生孢子在线虫体内萌发,长出菌丝。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穿透线虫体壁,造成线虫死亡。在空气中生长的菌丝体产生新一代分生孢子,这些孢子成熟后,遇到线虫幼虫又将开始新一轮侵染周期。D. coniospora的这种特异侵染方式和高效侵染能力,使其成为生物防治线虫的潜在优良菌株,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