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盛浩 《福建茶叶》2016,(9):315-316
茶作为最典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表性符号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了五千年的光阴,形成了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早在五代时期,一位名叫郑遨的文人就以茶为题写下绝句一首: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尽管全篇不见一个茶字,却句句点透茶的灵与妙。研究名茶艺术美的鉴赏的目的在于找到鉴赏名茶之艺术美的层次与途径。本文介绍了鉴赏茶之艺术美的要点,并以茉莉花茶为例提出鉴赏名茶艺术美的三步骤为:真、美、善。  相似文献   

2.
名茶美学     
名茶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论名茶,而“日常生活审美化”则是指人们将“审美的态度”直接引入现实生活,使得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的品质”所充满的这样一种总的趋势。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名茶生活与审美的角度,名茶作为日常生活审美的内容以及审美化发展却是一个基本事实。名茶美学,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刘祖生 《茶叶》2001,27(2):21-21
安徽农业大学王镇恒教授和中国农业博物馆王广智研究员合作主编的“九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志》,于20世纪最后一个月(2000年12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茶学界在20世纪取得的最后一项重大成果,也是该书300余名编著者献给新世纪的一份珍贵厚礼。 承蒙主编厚爱,我有幸先睹为快。虽粗略浏览,却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我认为《中国名茶志》这部巨著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一是篇幅宏巨。全书除“综述”与“后记”外,共20卷,182.2万字,收集了我国19个产茶省区的1017只名茶,其中有309只立条介绍,收集名茶之多,范围之广,篇幅之大,超过20世纪我国正式出版的所有茶学专著。 二是取材新颖。全书既编撰了大量历史名茶,又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地已批量生产的所有创新名茶,特别是推介了适制名茶的新品种、新工艺、新机具,总结了发展名茶的新成果、新经验、新举措。这对于促进名茶品质的提高以及名茶的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都将产生良好的作用。 三是文理结合。该书充分体现了茶学文理结合的学科特色,对于每只名茶,一方面系统介绍了有关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和采制工艺等自然科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又阐述了历史沿革、名茶产销和文化艺术等人文科学的知识,使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欣赏性融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参考价值。 四是图文并茂。全书资料翔实,文句通顺,既有统一框架,又不拘一格,从实际出发,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插图231幅,其中彩图209幅,不少系首次发表,颇有欣赏价值。 五是装帧精美。该书封面设计古朴大方,编排、印刷、装帧等均堪称一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书最后一页,出版社公开承诺:“凡本版图书出现印刷、装订错误,请向出版社发行部调换”。这是对广大读者高度负责的表现,值得学习与赞扬。  相似文献   

4.
方乾勇  汪碧丽 《茶叶》2007,33(3):178-179
奉化市雪窦山茶叶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3月,是浙江省成立的第二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12名,基地面积453.3公顷,是一家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销售、名茶开发于一体的宁波市示范合作社。该社以质量为中心,品牌为抓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监管、自由经营、自负盈亏,“五统二自”为主要经营管理手段,使合作社从成立初的5名社员21.3公顷茶园1000多公斤名茶迅速滚动发展到112名社员,453.3公顷茶园,100多吨名茶的农业龙头企业。其主营的雪窦山牌奉化曲毫荣获国内外许多金奖,并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茶园基地被认定为…  相似文献   

5.
建名茶加工集聚区变茶农分散加工为集中加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名茶机械的推广,我国一些茶区出现了“家家机声隆隆;户户名茶加工”的现象,逐渐暴露了诸如电力不足、安全隐患不断、生产标准无法统一、卫生质量难以保证的系列深层次问题。如何破解名茶产业发展中的这一困局,浙江嵊州市用建加工集聚区的办法,推广名茶加工的聚集区建设,其具体作法和成功经验值得各地茶区借鉴。  相似文献   

6.
名茶属特种茶类,它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茶树品种和采制工艺等形成的。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色香味形俱佳,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近年来,各地名茶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生产地域广,花色品种多,产销区域性也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是一个问题。“开化龙顶”自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后,发展很快,目前全县已有5个厂10几个加工点生产该茶,1990年产量达12.3吨,产  相似文献   

7.
缙云"仙都笋峰"茶产于"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丽水。缙云县现有茶园面积55102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8556亩,年产"仙都笋峰"名茶1206吨,总产值达18845万元,缙云县目前拥有名茶加工机械6790台,全县机械加工名茶产量在98%以上,但是由于茶农掌握机械加工技术不一,所生产的"仙都笋峰"茶品质难以统一,针对该现状,笔者参照DB331122/20.3-2009缙云县农业地方标  相似文献   

8.
林晓平 《福建茶叶》2022,(4):261-263
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武夷山是其发源地.岩茶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贡茶、名茶,在国内外市场发展中享有盛誉,占据重要的市场发展地位.岩茶文化内涵深厚,客家茶文化是其主内容,蕴含历史文化、生态文化、自然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以及企业品牌文化等信息,凸显岩茶自身独有的文化魅力,对客家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具有促进意义.对此,依据岩茶的...  相似文献   

9.
《茶叶》2005,31(2):110-110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研究茶文化的重要机构,宣传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每年开展广泛的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接待数十万的国内外观众和游客。为更好地为茶区服务,中国茶叶博物馆自2005年专项推出名茶产区特色展览,地方名茶或名茶产区特色展览主要介绍各地名优茶,每期展出一个地方政府所推出内容,配合名优茶产区地方政府、有关公司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扩大对外促销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名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人自古就与名茶结下不解之缘,基于这样的历史文化条件,本文从名茶创制、名茶消费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名茶审美(或欣赏)所形成的贡献,以强化人们的名茶审美意识,进一步发展名茶事业提供借鉴或思考。  相似文献   

11.
龚永新 《茶叶》2013,(1):45-49
撇开物质层面,如果说名茶是技术的结晶,那么从更深层次的理解,名茶也是审美与创意发展的完美结合。做好"名茶美学"这篇文章,不仅是名茶作为"按美的规律"创造的对象世界,能够为人们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审美;同时在这个"按美的规律"创造的名茶产业化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创意的渗透。于是有理由认为,发生在名茶产业链上审美激发创意,创意丰富审美是持续的、无休止的过程,认识名茶产业链上创意渗透与审美事实的形成,进而促进其互动发展,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茶艺审美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茶艺是茶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饮茶方式为对象的具有规范仪式的审美创造活动.本文论述了茶艺作为一种形象的认识,它具有仪式化、人格表现、情趣与意象、大众性四大审美特征:仪式化使茶艺成为一个可认知的审美对象,人格表现是茶艺的审美核心,情趣与意象是茶艺的审美内容,大众化是茶艺作为日常生活美学存在的特征.茶艺是一种审美化的仪式,是仪式化的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淳安千岛湖茶区红茶生产现状的分析及红茶生产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了下一步调整茶类产品结构,实施“绿+红”战略,利用鸠坑种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名优绿茶、红茶共同发展,实现千岛湖茶区茶产业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4.
龚永新 《茶叶》2008,34(1):42-44
"湖北第一名茶品牌"以及"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形成与认定,结束了湖北茶叶在全国无名牌的历史,也标志着湖北茶叶发展进入了一个品牌战略发展新阶段。深入分析湖北名茶品牌以及中国名牌农产品"出炉"的必然性,总结名茶品牌创建取得成功的作法与经验,不仅有利于推动茶叶品牌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而且有利于推动省际茶叶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交流与借鉴,以取得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方颖 《茶叶》2017,43(1)
品茶在我国有其悠久的历史,尤其盛行于唐宋时代。唐代以前,虽也茶饮,但大多为药饮、解渴,还谈不上是品茶艺术。到了中唐,陆羽《茶经》问世后,品茶着重细煎慢饮,加上唐宋以来僧道、士大夫们的参与,助长了茶道的盛行,提升了饮茶的境界,而形成了一种品茶艺术。品茶与琴棋书画,与生活诸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日品茶虽不易达到古人所拥有的那般理想自然境界,但至少品茶的优良传统,不但应该保持,而且应该持续。现如今,正当品茶艺术蓬勃发展之势,提升品茶的情趣,结合生活诸艺,似可更加丰富及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杭为茶都”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铉周  梁月荣  邵淑宏  陆建良 《茶叶》2009,35(3):182-186
本文分析了杭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产业基础,认为杭州是我国茶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现代高层次茶学人才培养中心、现代茶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城市,同时在国际绿茶贸易中处于龙头地位。通过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的完善,茶文化历史遗存的进一步挖掘以及茶文化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建设“杭为茶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鹿苑茶各工序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化制作的鹿苑茶能够达到手工制作的品质要求。工艺流程及选用的设备为: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二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闷堆—做形(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放泡(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干燥(6CHP-60型名茶烘焙机)—增香(6CHP-60型名茶烘焙机)。通过正交试验对鹿苑茶做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做形温度150℃左右,茶叶含水量40%,投叶量2Kg左右的条件下,干茶外形条索紧细,“环子脚”明显。在做形后期升高温度,能够较好形成“鱼子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朱红缨 《茶叶科学》2012,32(2):155-159
茶艺作为特殊的饮茶活动,从日常生活方式演变为社会生产方式。本文从茶艺的生产力、生产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茶艺生产方式的具体存在,茶艺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和产业模式。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环境下,类似茶艺的新文化产业如何获得制度的激励,并进一步获得地位和空间,是本文最后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龚永新 《茶叶》2016,(4):202-205
福建闽南是一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区域,闽南人富有特色的饮茶习俗,不仅孕育了本地以功夫茶为主的茶艺,同时也赋予了茶艺的一些特殊品性、品质,这就是茶艺的特性。本文在分析总结闽南人的饮茶习俗的基础上,针对中华茶艺的主要特性及其表现展开研讨,并结合当今推广普及茶艺的形势需要,就如何开发利用中华茶艺特性,推动茶艺多种价值的实现,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驱动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丽水茶园土壤肥力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丽水市名茶及普通茶相应茶园土壤养分指标、茶叶品质指标,并运用dps3.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秋茶品质最关键的土壤养分指标是速效氮含量,它与5个茶叶品质指标存在相关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它与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呈线性相关。春茶品质主要受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丽水市土壤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较高,这是该地区茶叶具有较高品质的主要原因。应保持有机肥、氮肥适量施用,配施钾磷肥,促进茶叶产量及品质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