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年,国内豆粕价格在全球大豆丰产压力以及猪链球菌、禽流感等疫情打击的影响下,全年低位波动,油厂开工率普遍较低。另外,外资企业加大了对国内油厂的收购力度,大豆压榨行业进一步整合,这些都对国内豆粕市场造成了深远影响。12005年回顾1.1供求状况1.1.1进口2005年,国内大豆进口总量预计达到2659万t,同比增长31.4%,创历史新高(图1)。1-11月国内共进口豆粕12.6万t,同比增长155%,主要进口国仍为印度。图12000-2005年大豆年度进口量对比2005年,我国大豆月度进口量同比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4-8月,单月进口数量超过去年同期50%以上。各月进… 相似文献
2.
在连续两个年度全球大豆丰产以及禽流感疫情笼罩、养殖业不景气的影响下,2006年上半年国内豆粕需求持续偏弱,呈现出长达半年振荡下行的走势。1上半年豆粕市场行情回顾1.1产量据有关机构统计,2005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59万hm2,基本与2004年持平;产量为1635万t,同比降低6%。尽管 相似文献
3.
2005年,大豆市场在主产国的天气与各种畜禽类疾病的共同作用下,经历了一个先涨后跌的过程。2006年度是在底部运行抑或再次下跌,或者还是会有一波较大幅度的反弹行情?从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的月度报告来看,当前市场压力的确较大,但笔者认为,2006年度大豆市场仍将会出现较大的反 相似文献
4.
1 2006年大豆市场回顾
1.1国内生产
1.1.1种植面积
2006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同比继续下降。大豆播种面积预计910万hm^2,同比降低5.1%。豆农生产积极性下降是最根本的原因,影响因素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4年大豆、豆粕行情回顾。2004年大豆、豆粕市场是继牛气冲天的2003年之后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度,2004年上半年大豆承继2003年的牛气,CBOT及大连大豆市场4月初同步见顶,CBOT创15年来的最高1064美分/蒲式耳,进口大豆到了4100元/吨以上,连豆市场同时创出历史新高4100元/吨,国产东北大豆收购随着到3600元/吨,豆粕达到3700元/吨,大涨之后随即开始大跌,牛熊转换,真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相似文献
6.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中,CBOT与大连大豆仍然在下跌走势中结束。其中CBOT大豆在3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创出了2005年12月中旬以来的新低,下一个目标位即为2005年11月的低点(5595美分/蒲式耳);大连大豆走势相对强于CBOT大豆,3月下旬产生小幅反弹行情,但反弹势头较弱,主力0609合约收盘始终未能站上2700元/t一线。在月线图表中,大连大豆与CBOT大豆均走出一根阴线,从当前的走势状况来看,仍然处于筑底过程中,在没有明显利多消息的指引下,这种弱势格局将会继续进行下去。国内农产品期货品种中,玉米与白糖均把炒作重心转移到了2006/07年度的合约… 相似文献
7.
2005年大豆先涨后跌,期货市场上半年由于南美天气干旱因素,促使基金平空翻多,大致呈现上涨势头;下半年截止11月底,随着大豆供应数字的不断增大加上禽流感疫情的全球爆发,价格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在2005年末,寒冬中的大豆投资价值得到投机基金的充分认可,价格随之迅速窜升。2006 相似文献
8.
第一部分2004年大豆行情回顾:2004年大豆豆粕市场是继牛气冲天的、2003年之后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度CBOT及。大连大豆市场4月初。同步见顶大涨之后,随即开始大跌牛熊转换将前期涨幅尽数吞没,真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图12004年CBOT大豆期价走势1内外市场迭创新高2004年初 相似文献
9.
回顾篇
1 CBOT大豆行情走势回顾
CBOT大豆市场从2005年9月26日见底以来,指数就一直维持在550~630美分,蒲式耳区间内振荡。2006年年初的第一份美国农业部报告出台后,由于在调高产量的同时调低了出口量的预测,使得大豆价格从637美分,蒲式耳的局部高位向下进入弱势调整,直到4月5日到达阶段性低点570美分/蒲式耳一线。随后,在2006/07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减少的消息等因素的情况下,市场开始复苏逐渐走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大豆市场彻底摆脱了低迷行情.价格创历史水平。供应降低而需求持续强劲增长是今年全球大豆市场的总基调,也是成就我国大豆市场由熊市转牛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 行情回顾
2006年第二季度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完美风暴,以黄金、铜、原油为首的商品市场出现了疯狂的上涨,市场资金蜂拥而上,持仓、成交持续放大。大宗商品价格在天价区间运行。存在即合理,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但农产品大豆、豆粕与其他火热商品相比,就显得冷清,整个二季度,豆类市场价格几乎无像样的涨跌之势,而市场各种各样的良好预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又一次地让市场否定。 相似文献
12.
1 2006年度市场回顾
1.1 第1阶段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从图1可知,1月初至7月下旬,大豆价格一直处于振荡下跌过程中。当期的基本面利空因素占大部分,尤其是禽流感对养殖行业和饲料行业留下的阴影一直没有消退,并且南美大豆产量基本正常,使得大豆价格难以形成上涨行情。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第一季度,国内豆粕价格走势有别于往年,整体呈现振荡上移的行情(图1)。具体说来,1月份豆粕价格出现大幅上扬,业内看好春节前的需求是助推行情发展的主要动力,供应方看 相似文献
14.
1第一季度豆粕市场回顾
2006年第一季度,国内豆粕市场波澜不惊,总体处于窄幅震荡的格局(如图1),产区均价震荡区间在2502~2244元/t。期间,市场尽管也曾出现过对南美大豆产量的担心而引起指数基金重新介入、美国2006—2007年度大豆播种面积预期等因素的热炒,但是随着南美大豆产量的最终确定,市场逐步回归供需基本面,完全笼罩在空头氛围中,本阶段买卖双方市场心理截然不同,豆粕市场产生了新的特征。2006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场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大豆豆粕市场回顾及2010年行情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经过了波澜起伏的2008年,2009年中国大豆、豆粕市场再次回归理性,虽然仍受制于国际大豆市场,但国内一系列政策因素的影响以及行 相似文献
16.
上半年即将过去。在这半年之中,我国大豆加工行业陷入了利润低迷、产能闲置时间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大豆市场的诸多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做出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动向做出预计,对大豆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大豆市场回顾及2011年行情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国际大豆市场一度受制于全球大豆强烈丰产预期导致的供过于求的利空基本面,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担忧、强劲的中国需求及对南美产区干旱炒作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全球大豆市场摆脱弱势震荡后稳步上扬.对国内大豆市场形成支撑。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以豆粕为主的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频繁,但豆粕现货价格总体趋势仍是逐步上扬,2008年第四季度横扫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出现超跌行情,之后在养殖行业回暖、国内政策刺激和外盘豆价大幅拉升等因素的推动下,2009年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稳步上涨,沿海工厂报价曾两度上升至3800元/t附近,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终端市场采购心态谨慎,备货意识相对较弱,为价格的上扬提供了潜在支撑。进入2010年之后,全球大豆供应充裕,再加上中国储备大豆的出库,为上半年的豆粕现货价格走势奠定了振荡偏弱的基调。2010年下半年,影响国内豆粕价格的因素仍然以中国政策实施力度和效果、美国新季大豆播种预期以及美国经济趋势和美元指数走势等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