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17-18719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栽培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露地麦和适时麦的异同点。[方法]对晚播覆膜麦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露地麦和适时麦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产量结构进行比较。[结果]一定晚播条件下的覆膜麦,单株性状次于适时麦,而单茎性状则优于适时麦;幼穗分化,不仅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经历时间长,且在决定每穗小花数和穗粒数的穗分化主要时期,还长于适时麦;产量结构,优于晚播露地麦,而与适时麦相当。[结论]晚播覆膜麦比晚播露地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获得适时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正> 晚茬麦地膜覆盖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有显著增产效果,这已为许多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但覆膜麦的晚播极限与旧地膜的增产效果迄今尚未见详细报道.1987~1989年我们在惠民地区中肥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小麦的晚播极限和旧地膜的增产效果,探讨了有孔地膜的利用前景.一、晚茬麦旧膜覆盖的增产效果1988~1989年度设置了新、旧膜对比试验,以不覆膜为对照,每亩播量均为7.5公斤和15公斤.试验设在邹平县西店村,试验地  相似文献   

3.
晚播覆膜麦,在揭膜前后麦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均高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露地麦和适时麦,麦株体内糖的含量有两个高峰期,一个在越冬期,一个在揭膜后持续10 d左右,而露地麦只有一个,在越冬期。揭膜时,覆膜麦正值二棱期,有机物质充足,有利于形成更多的穗数。  相似文献   

4.
<正>因晚播麦(10月中旬以后播种的小麦,一般称晚播麦)播种时间晚,难以做到苗全、苗壮、苗匀而不易获高产。但是如果管理得当,高  相似文献   

5.
程洪花 《北京农业》2007,(10):41-41
因晚播麦(10月中旬以后播种的小麦,一般称晚播麦)播种时间晚,难以做到苗全、苗壮、苗匀而不易获高产。但是如果管理得当,高产也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7.
介绍晚茬麦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与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播前准备、适时播种、覆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从而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塔里木盆地最西缘,年降雨量70mm左右,年蒸发量2500~3000mm,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灌溉农业区.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棉花种植面积已不断扩大达3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因此,棉-麦倒茬造成晚播冬麦面积达60万亩以上.晚播小麦冬前形不成壮苗,单产下降,还因棉-麦倒茬,致使麦、棉需水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从1998年起,大面积推广晚播冬麦"膜下条播"技术,起到了很好的增温、节水,增产、增收效果.到2000年全地区累计推广面积52.42万亩,平均亩产461.4kg,较常规小麦增产28%,增纯收入98元,亩节水80m3以上,覆膜期间累计增温150℃以上,促进了粮棉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选用适宜晚播品种。晚播小麦生育期短,积温少发育慢,应选用弱春性或春性品种。适合我省种植的中晚播弱春性品种有:豫麦18、豫麦34、豫麦47、豫麦20;晚播春性品种有郑麦9023。  相似文献   

10.
10月中旬以后播种的小麦,一般称晚播麦.由于播种时间晚,难以做到苗齐、苗壮、苗匀,而不易获高产.但是,如果管理措施得当,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