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癖(外一章)江西省上饶地区群艺馆徐立忠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有了茶癖。无论何时何地,没有茶就打不起精神。劳碌一生,没有茶就没有闲情。案头上没有茶,便不能写诗作文;闲聊中没有茶,便不去谈英雄,论古今;作客进门,喝一盎便知其味是淡是浓。茶中有饮不尽的乡思,...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戒茶之说江苏省盐城市凯亚读了老舍在《多鼠斋杂谈》中的述说戒酒和述说戒烟之后,接着便见其戒茶之说。乍一看“戒茶”二字,我个由一怔:哦!老舍先生当真也会戒茶么?讶异之下,便即惴揣然读下去,读下去。先读到的是这样的独白:──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蔻蔻...  相似文献   

3.
周昕 《农业考古》2001,(2):133-134
十年之前 ,对于“茶”我还是一窍不通 ,是《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把我引上了“学茶、话茶、吃茶、饮茶”的道路。什么是“茶” ?什么是“茶文化” ?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这是一个千言万语 ,万语千言也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十年来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不就是围绕着这个话题而刊发了洋洋几千万言的妙语精文吗 ?多么精美的刊物 ,多少华丽的篇章 ,让人爱不释手 ,百读不厌。就在这不知不觉之中 ,使我学之有得 ,悟之有道。概而论之 :茶 ,不就是茶树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茶树叶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人们将采摘的茶树叶 ,采用适当工…  相似文献   

4.
侯军 《农业考古》2003,(2):238-242
茶之为饮 ,除了具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消食去腻之类功效之外 ,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 ,那就是营造人际交往中的安谧祥和的气氛 ,有利于旧雨新知之间的融洽沟通 ,由此也就派生出一句老话 :“以茶会友”。算起来 ,我与茶结缘已经 2 0多年了 ,鼓捣茶文化也有 10多个年头了。年年看春芽吐绿 ,生生不息 ;品绿液红浆 ,一期一会。慢慢的 ,“以茶会友”这个字眼里 ,被融入了太多的奇闻轶事、笑语欢声 ;小小茶杯中 ,也积淀下太多的茶人本色、茶友深情。每当我独坐在煮茗斗室 ,啜香茗而弛远思 ,那些熟识的诸多茶友便会不邀而至 ,与我共赏茶韵 ,神侃畅谈。在茶的氛围里 ,我们自然成了同道和知音。我这个小小的专栏就是为他们而开设的。  相似文献   

5.
李川 《农业考古》2002,(2):162-163
早在 30年代 ,著名的生活艺术家林语堂先生就断言 :“从人类的文化和幸福的观点上看来 ,我并不觉得人类史上有一样比吸烟 ,饮酒 ,与喝茶更有意义 ,更重要 ,而且对闲暇 ,友谊 ,交际与谈话的享受更有直接贡献的发明了。”林先生深刻指出 :“对于烟、酒、茶的适当享受 ,是只有在闲暇、友谊 ,与亲睦的氛围中才得有所发展的。因为只有具有伴侣生活感觉 ,慎交友 ,爱闲暇的人 ,才能享受烟、酒 ,和茶的 ,没有了社交的本质 ,那么这些东西便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享受这些东西与欣赏月亮 ,白雪 ,以及花草一样 ,必须要有相当的友伴 ,因为这一点我是觉得便…  相似文献   

6.
四李含空一走,家中的矛盾就尖锐起来。老茶仙的老友老弟兄们都看出他的心事,都关心着他。在茶乡,只有一生制茶、技艺和茶德俱高的人才能得到“老茶仙”这尊称。“老哥,茶随天时,入随世道。如今这事,就那么回事了,你不必伤心,连治病吃的药都有假的,茶不如过去的好也算‘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7.
品茶     
我年届古稀 ,茶瘾愈来愈重。无论何时何地 ,没有茶就打不起精神 :劳碌一生 ,没有茶就没有闲情 ;案头上没有茶 ,便不能写诗作文 ;闲聊中没有茶 ,便不去谈古论今 ;作客进门 ,有茶便知其味是淡是浓。旅途上 ,行囊里 ,我必备绿茶半包 ;火车上 ,必有杯茶伴我摇晃 ,八达岭上别人喝可乐 ,我喝壶里自带的清茶 ,口中有茶香 ,茶水好提神。我常对茶自省 :为文百篇 ,不如一壶可品。茶中 ,有我的人生。杯面上升腾着热气 ,荡开条条细纹 ,一两朵茉莉小花 ,悠悠浮开茶面。这片片绿茶 ,在冬的苦寒中孕育着绿 ,在烈火烧烤中没有改变过绿 ,在千搓万揉中没有丢失…  相似文献   

8.
寇丹 《农业考古》2006,(5):74-75
作为一个常常说到茶字的人,往往会被问及:“你认为什么茶最好呀?”“你爱喝什么茶呀?”我往往回答:“草帽茶”。看着对方一脸惊愕或狐疑,我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走进一位老汉的家。主人见客不速而至连忙让坐倒茶。可是一看,茶罐里空空如也,又来不及去镇街上买,情急中,抬头看见房柱上挂着一顶草帽,就摘下来用剪刀剪下一块,揉碎了沏了一壶,说声‘请用茶’恭敬地捧给了客人,这就是草帽茶。”听者以为我在玩笑,其实并非如此。编草帽的草不是茶,没有茶味;此草也不会是毒草,但可以入口,其味是茶外之茶。中国各民族不约而同都遵…  相似文献   

9.
<玉指冰弦茶艺人>一书不是单一文体的专集,它包容我几年前从品茶赏石开始,对茶文化发生浓厚兴趣以来写的一些东西,有论文、随笔、散文、剧本等. 茶也是很能包容的.我有许多爱好,玩赏奇石、旅游、藏书、读书写作等等,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这些爱好和茶联系起来以后,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变更得加有意义,使我曾经有过的许多梦想都变成了现实.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话说唐有法一路忖度着,万一茶母家走运,茶叶卖了个好价钱,她把银两还我,我便如何是好呢?总是希望她家茶叶发霉卖不出去才好;或者是她的茶叶虽卖了好价钱,但遇上了蒙面盗贼将银子全都盗了去也是好的;要不然就是保佑老天起阵大风,将茶母家的茶树连根拔起也算是帮了我……想着想着,不觉来到了九龙面的斗茶场,哇呀,那整箩整袋的茶叶,堆山塞海一大片,看来他那些“希望”都要落空了。不过,现在这茶叶终究是还没有交给茶商,要不还摆在这市场上干什么,早被运走了。再往  相似文献   

11.
茶乡风情     
一、茶客初春时节,我受别人委托,因事出差安徽六安县洽谈购茶事宜。为了便于业务联系,我来到县城郊区的一们朋友家。说也巧,朋友外出不在家,女主人曼花热情接待了我。那天,因为下着靠罪的春雨,天气带着几分寒冷的凉意。曼花女士招呼我进屋后,还没等我落坐,她便搬来一个小四方寝桌,双手捧一壶泡好的热茶,倒满一杯,递给我说:“天怪冷的,先喝杯茶取取暖。”她开口带笑,笑有酒窝:“一方风土一方情,到我们六安农家作客,先喝茶,再品茶,不然就是不礼貌!”我呷了几口茶,茶味有些浓烈,我说:“这茶好香呀!”曼花笑着对我说:…  相似文献   

12.
据闻,时下日本有些青年人,只因素昧中国茶道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竞讹传什么“中国无茶道”。此外,日本茶界也有某些人士,则以为中国茶道先前曾经有过隆盛时期,而今却已然式微了。对于这些说法,我倒是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那毕竟是来自国门之外的声音嘛。而我感到意外的则是,咱们国人之中竞也有类似的话语,传播于大庭广众之中:说是我国茶道文化传统非但没有得到“继承、完善而发展、升华,却让它在岁月的流逝中日渐消失”,云云。凡斯种种,大概也算得上是当今茶坛上的一种流行舆论了罢。然而,我这里却要追问——中国茶道是什么?中国…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位文友,在一家报社做副刊编辑。他有一大嗜好,善于饮茶。我们每次相见闲聊,总是离不开茶的话题。时间久了,我便对茶有了些兴趣。于是,我在饮茶逍闲之时,总是平心静气,慢慢品味着缕缕茶香的幽情余韵。怡情云雾茶我对茶道,是一个门外汉。听朋友介绍说,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武夷岩茶、君山银针,这是我国的十大名茶,芳名远扬,成为品茗的上乘。然而,出门旅游,可饮什么茶呢?朋友出于对我的关爱,向我介绍了旅游蹬山要饮用这样几种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赖…  相似文献   

14.
陈晓璠 《农业考古》2001,(4):281-284
这篇文章本应该和尚来做。说茶 ,我是外行 ;说禅 ,更是门外汉。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是妇孺皆知的。但要说出关于茶的门道 ,需要有相当的学问。至于禅是什么 ,什么是禅 ,就是一般的出家人 ,恐怕也说不清楚。因此 ,“禅茶”这个题目 ,必须是佛门中的大和尚来讲。但真正的大和尚 ,他是不说的。说出来的 ,便不是禅。就这样 ,一千多年过去了 ,阴差阳错地 ,我们居然很幸运地获得了一个试说禅茶的机缘。我想 ,这大概是我们的《禅茶》表演得以面世的一个原因。实在说 ,这篇文章是没有作者的。禅茶 ,就是寺庙禅堂中僧人喝的茶。禅堂是个神…  相似文献   

15.
茶道与屎道     
5月末,湖州(长兴)的国际茶会召开期间,有6个省市和3个国家的茶友专程到我家相聚喝茶聊天.河北的舒曼、胡智学和陕西的韩星海先生是第一批.有朋自远方来该喝什么好茶呢?这些人什么名茶没品尝过呢?思索良久,决定请他们喝屎茶.  相似文献   

16.
从谷来出发,驰过一段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便到了嵊州市著名的产茶村——谷来镇湖上院村。刚到村口,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龙井茶清香。循着的这飘溢的香气,笔者来到一幢新式的三层楼房前,只见走廓上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炒制龙井茶,我便与她聊了起来,她说:“每年谷雨一到,村里家家房房就开始采制龙井茶了。我是1985年学会做龙井茶的,现在全家4口人都会做茶,还带出了不少徒弟……”此时,她已炒完一锅,笔者便请她把我带到了村支书家。  相似文献   

17.
舒曼 《农业考古》2002,(2):89-90
常听到中国研究民族文化理论家的两句名话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提出异议 ,说不能概括全貌。我对理论这套玩意不是内行里手 ,对这种异议提不出什么异议 ,我反而觉得这两句话是有道理的 ,中国茶文化就是一个例证。茶原本不是姓茶 ,是姓荼、姓木贾、姓、姓 ,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 ,故先为药用。经过多少人的演化、改进 ,去粗取精 ,终于形成了茶。中国唐朝是茶文化的发端 ,期间不但有陆羽的《茶经》问世和禅宗“吃茶去”公案的诞生 ,中国茶还漂洋过海到达日本 ,这也为以后日本茶道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茶兴于唐而盛于…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7,(8)
<正>女儿的暑假生活转眼已过了一半。这天开家庭会议,我让女儿总结一下暑假里的生活,都玩了什么,学了什么,有什么事让她记忆深刻?她便侃侃而谈起来,从读书的种类到学游泳的快乐,再到钢琴过十级的兴奋……听得我们都为她鼓掌叫好。正当大家为女儿的进步深感欣慰时,她突然站起来,嫩手拍腿,脆声高喊道:"我也学会了当医生,就像爸爸一样,我  相似文献   

19.
也可以清心     
茶乃俗中雅物,世人皆可饮之,而能从中饮出境界者,则人数寥寥了。茶饮到了一定层次,花样与方式也开始繁复起来,譬如日本的茶道,其程序和仪式早已超越了饮茶的本身,成为了一种茶文化,它的精髓更多地体现在循序渐进的饮茶方法、心平气和的饮茶态度,以及人茶合一的至高无尚的禅意上。中国人民是一个善饮茶的民族,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庐山云雾茶、四川蒙顶茶、峨嵋清茶、云南下关砣茶、东江擂茶诸名茶享誉神州,而茶馆更是星罗棋布,遍布大江南北。闲来三俩新朋老友相邀,以话泡茶,浅浅而饮,待茶汁微淡时,人情味却越发浓起来,这时面前的清茶已退居其次,把盏轻啜的仿佛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闲情逸志,一杯好茗在手,万件俗事皆丢矣。最不济的乃端杯牛饮者,甚有暴食天殄之虞。一日远友来访,嘱妻取出珍藏已久的一级旗枪待之,但尚未等枪干在杯中缓缓打开紧卷的大旗,客便已一饮而尽,且皱眉叹曰:“苦煞人”。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20.
茶缘     
今生与茶有缘。在我童年乃至少年的时候 ,常常和我的爷爷、奶奶还有父亲等家人一起围在炕头上 ,一边聊天 ,一边喝味道并不怎么香的茉莉花茶。那时候的日子 ,纵然艰难 ,却也过得有滋有味。庄户人家 ,吃完饭后还能喝点茶 ,确也是赛过神仙了。虽然我家的茶叶也不是很多 ,品质也不是多好 ,但在炎炎的夏日能喝茶消渴 ,对我而言 ,是最畅快的事了。有时候来了客人 ,我和姐姐便很积极地刷茶壶和茶碗 ,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俗话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常常为柴、米、油、盐发愁的日子里 ,能喝茶在庄户人家眼里就是奢侈了。爷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