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1-41
问 :我种的桑园 ,今春发现桑叶边缘有深褐色的连片病斑 ,有的全叶发黑变枯 ,不知是什么病 ,如何防治 ?答 :初步分析是桑叶枯病。此病春季发病多 ,来势快 ,被害叶的边缘发生深褐色的连片病斑 ,严重时全叶发黑、脱落 ,整枝新梢只留嫩芽。随着桑叶的生长多向反面卷缩。病斑边缘色较深 ,病健部界限明显。此病是由一种半知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 ,次年春暖后 ,产生孢子 ,初次侵染。以后在新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 ,引起再次侵染 ,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 ,雨后更易发病。发病一般在春、夏季 ,多发生在地下水位高、通风透光不良、施肥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1 症状及病原草莓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叶片染病,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随后叶背斑块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枯焦或幼叶上卷;果实早期受害时,幼果停止发育,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物,与红色果实呈鲜明对比。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为Sphaerothecaaphanis(Wanr)Braun称羽衣草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北方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在温室、大棚里越冬;…  相似文献   

3.
1 症状龙眼根腐病是龙眼的主要病害之一 ,幼龄树和成年树均可发生。龙眼根腐病多发生在根颈及其以下的根部 ,病菌侵染后 ,病部皮层松软、坏死和腐烂。发病初期为黄白色至黄褐色不规则病斑 ,病健交界处不明显 ,后逐渐转为黑褐色 ,近地面的根颈处或根部促发大量新根 ,受病原菌侵染后新根也随之腐烂、坏死。病情严重时 ,大部分根系变黑腐烂 ,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 ,形成层坏死呈褐色。植株萎蔫 ,叶片黄化、脱落 ,最后整株枯死。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病部表面形成大量白色霉状物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 病原与侵染循环龙眼根腐病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1主要病害 萝卜白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两面现边缘不明显的淡黄色斑,后期病斑现白色稍隆起的小疱,大小约1~5毫米,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囊.病斑多时,病叶枯黄.种株的花梗染病,花轴肿大,歪曲畸形,菌丝体及卵孢子在病残体及种株上越冬.在寒冷地区病菌以卵孢子作为初侵接种体借助灌溉水传播,直接萌发芽管侵染致病.在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无性态孢子囊及其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作为初侵接种体,借助雨水传播,病菌无明显越冬期.高湿多雨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的植株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5.
果煤烟病又称烟煤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黑盘 孢属真菌,在南方高湿地区发生普遍,成为影响果商 品价值的重要病害之一。 1 症状 果煤烟病主要侵染橡树的果实、枝条和叶 片。果实染病后,在表面先产生暗绿色不规则的病斑,随 后颜色变深,形成黑色小粒状小点即分生孢子器,上附一 层黑灰色霉状物,酷似煤灰,故称煤烟病。病菌一般不深 入果肉。叶片和枝条染病后症状与果实相似,叶片光合作 用受阻,因缺乏养分早落。病斑附着较紧,不易擦去。  相似文献   

6.
梨叶枯病是甘肃省梨树上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仅分布在甘肃临夏、兰州、定西和天水等地。发病梨园病叶率多为 6 0 %~ 10 0 % ,病情指数 4 0~90 ,病叶上布满病斑 ,引起叶枯早落 ,树势早衰 ,严重影响梨树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直径 0 5~ 1mm的紫褐色小斑 ,后扩大为 2~ 4mm近圆形病斑 ,病斑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紫色边缘。病斑中部初为黑色后变灰褐色 ,微下陷 ,并有大量黑色小颗粒 ,即病菌子座。叶片背面病部多呈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 ,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一片叶上有病斑 30 …  相似文献   

7.
1 细菌性穿孔病1 1 症状与发病规律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的常见病害 ,在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 ,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直径 2~ 5mm ,褐色 ,边缘有黄绿色晕环 ,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 ,故称“穿孔病”。严重时整个病斑相连 ,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 ,稍凹陷 ,以后病斑稍扩大 ,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 ,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 ,当桃树展叶抽梢时 ,从溃疡斑内溢出菌脓 ,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时有利于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8.
1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病花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后向幼瓜发展,顶尖褪绿,后呈水渍状软腐、萎缩,病部产生灰色霉层。从叶片边缘开始病斑多成V型。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高湿易发本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加强栽培管理。可用65%“抗霉威”(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钠)1500倍进行防治。鉴于病菌具弱寄生性,生势衰弱的植株或器官最易受侵害,应及时摘除黄、老叶片或残花、病果,并收集烧毁,对减少侵染和控制病害蔓延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和褐麻斑病 ,是猕猴桃生长期最严重的几种叶部病害 ,全国人工栽培区几乎均有发生。危害后常导致叶片大量枯焦或提早脱落 ,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1 褐斑病1 1 症状 :发病部位多从叶缘开始 ,初期在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污绿色小斑 ,后病斑顺叶缘或向内扩展 ,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在多雨高湿条件下 ,病情扩展迅速 ,病斑由褐变黑 ,引起霉烂。正常气候条件下 ,病斑四周深褐色 ,中央褐色至浅褐色 ,其上散生或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即病原分生孢子器 )。高温下被害叶片向叶面卷曲 ,易破裂 ,后期干枯脱落。叶面中部的病…  相似文献   

10.
苹果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孢子角和子囊壳在病枝、病皮上越冬。本文试从苹果腐烂的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谈起,着重谈了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西瓜炭疽病俗称黑斑病、洒墨水 ,是西瓜上的主要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 ,刺盘孢属 ,病菌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病菌分生孢子主要靠风吹、雨溅、水冲及整枝压蔓等农事活动传播。湿度大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 ,此外 ,酸性土壤 (pH5~ 6) ,偏施氮肥 ,排水不良 ,通风不佳 ,植株生长衰弱以及重茬地块均易感染发病且较重。1 为害症状 幼苗受害后 ,近地表的茎基部变为黑褐色 ,病部缢缩 ,致使幼苗猝倒死亡。蔓和叶柄发病 ,病斑圆形或纺锤形 ,黑色 ,稍凹陷 ,当病斑绕蔓和叶柄一周时 ,上部的叶和蔓就会枯死。叶片发病 ,病斑近圆形 ,外围…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秋季,浙江省淳安县的桑园大面积发生一种罕见的桑叶特大病斑病害。病叶呈现菌核病的典型症状:叶面形成灰褐色轮纹水渍状病斑,病斑随着病情发展以同心圆状向外延伸,颜色由里到外逐渐变深;叶背的灰色圆形病斑可见多个同心圆形绒毛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病斑与病斑外的部分组织以及病斑同心圆上的绒毛状组织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菌丝体与分生孢子形态,病斑边缘组织块在PDA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的病原菌都可观察到菌丝体形成的菌核。依据以上症状和病原真菌分离培养的形态特征,初步诊断该病为桑叶菌核病,病原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调查16个样点的480株桑树,株发病率为81.25%,叶发病率为37.63%,发病指数18.5。9~10月份气温24.4~18.7℃,多阴雨天,加之连片桑园通风透光能力较弱且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病原菌繁衍迅速,病害呈流行之势。尚未发现有明显抗性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3.
1 发病症状厚皮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大棚栽培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该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甜瓜致病变种细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 ,也为害叶柄、茎蔓和果实。叶片有 3种症状 :一是病菌由叶缘水孔侵入 ,初期在叶片的边缘上形成水浸状病斑 ,沿叶缘逐渐干枯 ,最后导致整张叶片干枯 ,似火烧状 ;二是由叶缘向叶片内呈“V”字形水浸状病斑或沿叶缘变成坏死斑 ;三是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或近似圆形的黄褐色大斑 ,逐渐焦枯 ,干燥时破裂 ,潮湿时病斑常有菌液溢出。茎蔓、叶柄和果实上的病斑为水浸状圆斑 ,有黄白色粘液 ,病斑扩大 ,高湿时病菌向果肉扩…  相似文献   

14.
胶孢炭疽菌侵染柱花草叶片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胶孢炭疽菌在柱花草叶片上的侵染进程和植株接种病原菌后的反应,用胶孢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生长6周的热研2号柱花草幼苗,显微观察接种后炭疽菌在柱花草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统计植株病情指数。结果表明,接种4h时孢子开始萌发、少量形成附着胞;6h孢子大量萌发,12h时大量附着胞形成并形成侵染钉;36h时开始产生菌丝;48h时菌丝大量产生纠结成网状;60h时开始形成分生孢子梗;72h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接种72h部分病原菌完成了一个侵染循环。同时柱花草发病症状为:叶片24h黄化,有侵染点细胞膜破裂,48h出现褐色病斑,72h病斑出现黑褐色坏死线、点状菌核、绒毛状菌丝,96h细胞崩解死亡,组织液外流。8d病情指数为54.52,11d有55%的接种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5.
砀山酥梨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1 1 轮纹病 :病原为梨生囊孢壳菌PhysalosporapiricolaNose真菌。梨果染病初期果面产生水渍状、浅褐色、近圆形的小斑点 ;随着斑点扩大 ,逐渐形成暗黄色的同心轮纹 ;后期病斑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轮纹病以菌丝、分生孢子及子囊壳在梨树病部越冬 ,次年 4— 6月形成分生孢子 ,7— 8月分生孢子大量散发 ,借风雨传播 ,落到果实上 ,从皮孔侵入 ,至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高温多雨年份发病较重。贮藏初期由于窖温偏高 (日均温 1 8℃以上 ) ,带菌果实迅速发病 ,1 0天左右整果全部腐烂。1 2 褐腐病 :病原为果生链核盘…  相似文献   

16.
<正>1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病花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后向幼瓜发展,顶尖褪绿,后呈水渍状软腐、萎缩,病部产生灰色霉层。从叶片边缘开始病斑多成V型。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高湿易发本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加强栽培管理。可用65%"抗霉威"(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钠)1 500倍进行防治。鉴于病菌具弱寄生性,生势衰弱的植株或器官最易受侵害,应及时摘除黄、老叶片或残花、病果,并收  相似文献   

17.
《山东饲料》2005,(12):20-20
一.症状 主要侵浸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5毫米。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产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18.
1 叶枯病的症状及发病期银杏叶枯病主要是由链格孢菌、炭疽菌和盘多毛孢菌等复合侵染引起。发病初期叶片先端部分黄化 ,病斑呈波状 ,颜色较深 ,病健交界处比较明显 ,其外缘有时还有宽窄不等的鲜黄色线带 ,以后病斑逐渐向叶基延伸 ,使整个叶片变为褐色或灰褐色 ,提前枯萎脱落。一般来说 ,每年 6月上旬开始发病 ,8~ 9月为发病盛期。2 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2 1 冬春清园 ,清除病害侵染源。园中枯枝落叶是叶枯病菌的越冬场所及次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因此 ,冬、春季节必须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 ,并运到园外烧毁。清园后 ,用波尔…  相似文献   

19.
浦江桃形李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推广发展 ,目前已形成面积超 1333hm2 ,果品超万 t的我国桃形李主产地。从 1995年开始 ,由于布朗 (李 )品种的大量引进 ,细菌性穿孔病开始蔓延 ,导致 90 %以上的桃形李果园发生细菌性穿孔病 ,严重影响桃形李的产量和品质。1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该病是由一种黄胞属细菌侵染引起。病原菌在枝条组织内越冬。枝条上春季溃疡病斑内的细菌是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翌春随气温回升 ,潜伏的细菌开始活动 ,病菌从病斑中溢出 ,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叶片一般于 4月中旬至 5月中旬发病 ,该病严重发生时 ,易引起枝梢枯死 ,早期…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 1991年从新疆引种种植哈密瓜 ,1996年发现细菌性果斑病 ,近几年发生严重。巴盟地区 5月上旬播种哈密瓜 ,6月上旬见到病斑 ,7月份严重。小瓜表面见不到病斑 ,大瓜上病斑清楚可见。病菌在瓜上糖后进入瓜体内部 ,侵染瓜肉 ,成熟时腐烂。气候对病害发生有较大影响 ,干旱年份发病轻 ,高温、多雨潮湿年份发病重。品种抗病性有差异 ,感病的有皇后系列、86系列 ,抗病的有西域系列和甘密宝。栽培方式对发病有影响 ,起垄栽培发病轻 ,平地栽培发病重。该病为害叶片和果实。叶部病斑圆形至多角形 ,水浸状 ,灰白色 ,后期病斑中间变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