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防控纵坑切梢小蠹对红松的危害,在抚松县林业局红松母树林利用人工合成信息化学物质———聚集信息素对纵坑切梢小蠹进行监测与防治,结果表明:利用聚集信息素诱捕器对纵坑切梢小蠹的诱捕数量比人工调查查获数量提高50倍以上,监测准确率可达到100%,持续防治4 a后的林间诱集量下降率为81.6%。纵坑切梢小蠹在抚松县的扬飞期从5月中旬开始,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扬飞量明显减少,至9月上旬扬飞期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初步摸清了纵坑切梢小蠹在砚山县的发生规律,对其年生活史、扬飞时间、转梢危害习性、危害与林分条件关系等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在掌握纵坑切梢小蠹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基本符合砚山县实际的治理模式及相应的配套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陆良县遭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林为样区,应用NOAA/AVHRR、LandsatTM、CBERS-1 CCD和EOS/MODIS 4种卫星遥感数据,对其受纵坑切梢小蠹的重度危害区和健康林分进行了光谱信息的分析。据此,初步提出了两种监测模型,差变率(DR)模型和灾害指数(DI)模型,可用于区分典型的云南松健康林分和遭受纵坑切梢小蠹重度危害的林分。表明若DR值较大,云南松林的健康状况较好;反之DI值越大,林分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4.
松纵坑切梢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切梢小蠹属.是一种钻蛀树干为害很严重的森林害虫。该虫主要发生在立地条件差、林地卫生条件不好或其它各种原因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的林分。小蠹虫主要包括柏肤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柏肤小蠹为害侧柏、桧柏等;纵坑小蠹虫主为害油松、黑松等。  相似文献   

5.
纵坑切梢小蠹聚集化合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辉 《林业科学》1993,29(5):463-467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属于聚集性松树害虫。它是利用化学气味物质建立种内或种间联系,并由此形成聚集危害的。早在60年代,Oksanen和Perttunen等已注意到具有化学气味的物质对纵坑切梢小蠹聚集行为的影响,并对此进行过大量研究。近二十年来,探索纵坑切梢小蠹的聚集机制,已受到更多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多种原因,关于引起纵坑切梢小蠹聚集的化合物种类及释放量的问题仍然存有较大争议,该虫是否具有信息素物质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结论。确定引起纵坑切梢小蠹聚集的化学气味物质对于揭示该虫的聚集机制,加深虫害发生规律的认识,进而利用这些化合物进行害虫测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现将部分诱虫试验,和对有关气味化学物质的检测分析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6.
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捕食量及对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和繁殖率的影响.在室温为22~24 ℃条件下,繁殖期疑山郭公虫平均每天可捕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0.61±0.043头.在实验室内,先将纵坑切梢小蠹引入云南松新鲜木段,7 d后再引入疑山郭公虫成虫.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成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产卵过程形成干扰,从而导致后者繁殖率下降.疑山郭公虫幼虫可以捕食木段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各虫态,捕食率为8.3%.在野外,将疑山郭公虫成虫放到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干上,再用尼龙网将其包裹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对树干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幼虫和蛹)的捕食率大体为10.6%.疑山郭公虫对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的影响主要包括捕食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干扰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以及捕食纵坑切梢小蠹幼虫等.研究初步认为,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增长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分布很广,80年代以来,在昆明,红河,楚雄3地,州30个县的云南松人工林内猖獗危害,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该虫在云南1a一代,全年危害,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5 ̄11月蛀梢,11 ̄翌年5月蛀干,树皮下各虫态种群高峰期出现在2 ̄5月,此时是清理蠹害木的最佳时期,成虫干转梢及由梢转干在林间扬飞期1 ̄14d,集中扬飞3 ̄4d,扬飞期对防治成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测定清西陵小蠹虫发生情况,应用信息聚集素诱集小蠹虫,共诱集到3种小蠹虫,其中1种为油松梢小蠹,另外2种分别为海小蠹亚科的根小蠹未定种和小蠹亚科的锉小蠹未定种,并测定了油松梢小蠹飞扬高峰期和扬飞期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油松梢小蠹在清西陵地区飞扬期持续2个月左右,4月11日为始盛期,4月15日为羽化盛期,5月7日为盛末期。  相似文献   

9.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在云南分布很广,80年代以来,在昆明、红河、楚雄3地、州30个县的云南松人工林内猖獗危害,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该虫在云南1a一代,全年危害,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5~11月蛀梢,11~翌年5月蛀干,树皮下各虫态种群高峰期出现在2~5月,此时是清理蠹害木的最佳时期。成虫干转梢及由梢转干在林间扬飞期1~14d,集中扬飞3~4d,扬飞期对防治成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玉溪市新平县1a发生1代,成虫有二次产卵习性,世代重叠.5月中旬至6月上旬,2月上旬至3月中旬是成虫干转梢和梢转干的高峰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小蠹虫在树干上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期,是蠹害木清理的安全期 .5月中旬至6月上旬用莱氏野村菌、粉拟青霉菌,川宝一号防治小蠹成虫的效果分别为83.5%、79.8%、66.3%;准确掌握最佳防治时间,喷施莱氏野村菌、粉拟青霉菌对小蠹虫均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松墨天牛在江西南北不同地区的季节性物候特征和种群动态规律,为提高当地松墨天牛的种群监测预报水平和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方法 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分别设立全南、南康、万安、南城、湾里和浮梁等6处的马尾松纯林作为监测点,通过悬挂诱捕器的方式进行林间种群监测,统计松墨天牛在各地的成虫的始见期、终见期和活动高峰期等物候学特征以及种群密度和雌雄性比等指标。 结果 松墨天牛在江西的始见期在3月下旬—5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延迟,终见期在10月上旬—12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提前,成虫发生期持续5~9个月且自南向北呈明显缩短趋势。成虫的活动高峰期出现时间自南向北逐渐延后且峰值由2个过渡到1个。种群密度以赣中地区最大,偏南或偏北地区的种群数量均明显下降。松墨天牛在江西各地的成虫偏雌性,性比在1∶0.74至1∶0.87之间且不存在地区间的差异。松墨天牛全年诱捕量和该地马尾松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结论 地理纬度和当地气候条件明显影响松墨天牛的季节性物候发生期和成虫活动高峰期,种群密度与其寄主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榆林沙区2009年引种栽培的班克松进行了连续3年的物候及年生长规律观测。结果表明:班克松在榆林沙区4月上旬芽膨大,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主梢、枝生长旺盛,年平均生长量主梢47.7cm、侧枝19.9cm,6月中下旬芽完全形成。4月底至6月中旬针叶生长,平均2.63cm。雄球花5月初散粉高峰期,雌球花4月底5月初授粉。5月上中旬幼果形成,二年球果4月底至5月底生长迅速,平均纵径34.15cm,横径17.13cm,9月中旬球果成熟。  相似文献   

13.
黄缘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在赫章危害华山松.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始见成虫并产卵,4月中旬幼虫孵化,5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入土,进入越夏越冬状态.4月中旬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4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幼虫最佳时期.采用30%氯马乳油1500倍液树冠喷药,12 h虫口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重齿小蠹对人工合成聚集信息素的昼夜反应节律发生在白天7:00~21:00,反应高峰在14:00-19:00,反应模式为"单峰式—白天型";利用人工合成的聚集信息素对重齿小蠹成虫发生期监测表明,成虫扬飞的开始时间为5月20日左右,扬飞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上旬,扬飞末期为8月26日,成虫扬飞的持续期为98 d。2007-2009年大量诱杀防治的试验前、后重齿小蠹致死木平均分别为3.39株/hm2和0.76株/hm2,致死木减少了77.58%,而对照区试验前、后致死木平均分别为15.89株/hm2和18.11株/hm2,致死木增加了13.97%,3 a大量诱杀试验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The flight activity of the larch case-bearer mothColeophora laricella can be succesfully determine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by pheromone traps baited with (Z)-5-Decen-l-ol. The activity starts in the middle of Bohemia (Czechoslovakia) at the beginning of June and ends at the end of June, with a short peak between the 2nd and 8th June.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木蠹象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木蠹象主要危害樟子松枝和主干。在长春地区,1a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浅土层内和树皮裂缝内越冬。第2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中旬开始产卵,高峰期5月下旬;孵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6月下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上旬;7月上旬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旬。卵期平均14d,幼虫期平均34d,蛹期平均12d,成虫期长达300~330d;幼虫分6个龄期。  相似文献   

17.
对红王子锦带生物学特性及苗期高生长节律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栽植的红王子锦带一般在4月中旬叶芽开始膨大,4月下旬芽开放4,月末开始展叶;5月初为展叶盛期,5月中下旬现蕾;6月上旬初花,6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扦插苗观察6年,高生长于第2年进入速生期,随着树龄增长高生长逐渐趋于缓慢;高生长一年中有2个高峰,二次生长高峰大于一次生长高峰,并于9月中旬停止生长,温热不足,冬眠前生理成熟受限。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在喀左县发生规律,采用林间踏查、悬挂诱捕器的方法对喀左县油松林内褐梗天牛发生规律及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褐梗天牛在喀左县成虫期为每年4月底5月初至10月上中旬,每年有两个羽化高峰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下旬。试验结果为喀左县防治褐梗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蔓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Adults of Cephalcia lariciphila emerge and start their activity at Vetrny Jenikov village (Czech Republic) during mid-April. First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Malaise traps at the same time as from emergence traps. Last specimens flew at the beginning of May or even the beginning of June. Adult occurrence typically lasted about 20 (–30) days. One Malaise trap and five yellow sticky boards were placed on three plots, and sawflies were collected at 1 hour intervals in two two-day periods. The variables with the best explanatory power for activity of imagos were temperature in interaction with humidity. Sawflies were most active at 16°C with 20% air humidity and numbers caught decreased steeply up to 0°C and 80% air humidity. The daily flight activity began at 10 a.m. and ended after 5 p.m. Both methods, the Malaise traps and the yellow sticky boards, should be used in forest practices from the middle of Apr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