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凝视理论,以天目月乡村落景区的官方宣传与游客评论、游记等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文本中的高频词汇进行筛选分析,然后进行维度、情感分析对比并绘制语义网络图,进而对天目月乡村落景区旅游形象投射和感知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天目月乡村落景区旅游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存在一定差异.(2)天目月乡村落景区中的月亮桥村最受游客关注,游客量最大.(3)官方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对天目月乡村落景区的反应总体以积极情绪为主,官方投射的积极情绪比例大于游客感知,而消极情绪少于游客感知.针对研究结果,对今后景区的发展提出了保持自身优势、提升村落历史文化形象体验、促进核心景区带动周边发展和适度开发周边景区的建议,以期为改善景区旅游管理与游览质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网络游记文本为原始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运用扎根理论,借助ROST CM6软件,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3个维度分析长沙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长沙的旅游吸引物的认知比较高,历史文化底蕴的认知不足;在情感形象方面以积极为主,但消极情感占了近1/4;总体上,游客对长沙的总体形象感知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梵净山游客感知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3篇梵净山网络游记和209条旅游点评为数据源,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及内容挖掘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对梵净山游客游览感知形象和游客感知情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梵净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感知深刻,金顶、蘑菇石等热门旅游景点凸显;对该景区吃、行、购、娱方面的感知较为平淡;对其作为"佛教名山"的历史人文定位以及作为"武陵正源"的自然定位感知度强;对其正面情感远高于中间情感和负面情感,表明游客对梵净山旅游景区的整体满意度很高,且游客的重游意向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网络文本分析法为手段,对马蜂窝、大众点评等网络上的关于濮上园的游客评论文本进行语义网络、高频词以及情感分析,研究游客体验感知.结果表明:(1)游客较为关注濮上园的娱乐属性,最关注的主题是"旅游地氛围与环境",其次是"休闲娱乐"和"旅游吸引物",游客来到濮上园的主要目的是游乐休憩,这符合景区作为一个面向市民的休闲娱乐旅...  相似文献   

5.
贺祥  熊康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83-5486,5489
基于对贵州省镇远县古城景区游客的随机问卷调查,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修正并构建以游客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为结构变量,以景区形象、游客预期、景区基础设施、景观特点、景区门票价格等13项指标为观测变量的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游客对镇远古城的满意度不高,对观景设施、交通、住宿条件、景观特点满意度较低,景区对游客吸引程度较弱。镇远古城游客综合满意度77.653。据此,政府应加强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景区特色的构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实现镇远古城景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新的研究手段更加便捷、深入地研究游客对湿地公园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感知,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通过百度、大众点评、携程网等搜索引擎和旅游网站,将相关的评论和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从景区环境、活动项目、旅游景点、设施服务、背景文化等5个方面分析游客对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对景区的整体印象及景区环境评价较高;对于在景区内开展的休闲娱乐等活动情况较为满意;对于湿地公园的背景文化认识不够深入;在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城市湿地公园的深度旅游开发应在保持特色优势,改善设施服务,加强文化宣传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环境和过程的感官和思维活动而经历的感受,贯穿在整个旅行的过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大唐不夜城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挖掘分析景区游客体验,据此提供旅游体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游客对景区体验总体满意,对人文景观和娱乐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好,对购物、住宿、餐饮感知较弱,在景区环境方面,游客体验较为“拥挤”。景区应深耕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持久吸引力,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旅游对古镇土地利用影响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古镇研究的热点。使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青岩古镇创5A景区前后的2个时间点,研究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青岩古镇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青岩古镇景区在2013—2017年期间耕地、林地和住宅用地等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在减少,商服用地、交通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长较快;在2013—2017年期间,1层建筑物的数量在减少,2、3、4层建筑物的数量都在增加。景区建筑物的增多及建筑面积的增大,使得整个景区的容积率从2013年的0.31增加到2017年的0.38;在2013—2017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以转向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未利用地为主,各转入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林地,其中商服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占用的耕地和林地较多;从青岩古镇发展的驱动力来看,古镇周边相对平坦的地形利于旅游用地从景区核心向四周扩展;青岩古镇在2013年被列入创5A级景区计划,对青岩古镇从景观提升、景区管理、智慧旅游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青岩古镇具有距离市中心、机场和高铁站较近的优势,且离贵阳市这个最大的省内客源市场最近,成为省内外游客游览必去之地;古镇居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成为古镇旅游发展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建设已进入"万村景区化"的时代,月亮桥村是首批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了解游客对月亮桥村的旅游形象感知,能够为月亮桥村在今后景区村庄的建设、发展方面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文章采用游客受雇拍摄法(visitor-employed photography,VEP),对月亮桥村景区村庄的游客形象感知进行了研究.结...  相似文献   

10.
以知名旅游网站中相关游记为样本数据,使用ROST CM6软件对游客网络游记的高频词、社会语义网络和情感进行分析,从认知和情感的角度研究游客对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的感知特征。研究发现,游客对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的整体感知印象较好。游客的认知评价可以划分为旅游吸引物、旅游配套设施、公共环境和服务3个维度;游客对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的情感倾向以正面和中性为主,为国内风景道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屏蔽意指遮蔽、阻挡,旅游景区也存在形象屏蔽现象。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屏蔽实质上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发端于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形成于旅游者对景区的比较和选择。所以,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是在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中,通过旅游决策行为里的景区感知形象排队所表现出的景区选择次序上的先后和选择结果的去留。“先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后者”;“留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去者”。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演进表现为三个阶段,即原生性景区形象屏蔽、现实选择性景区形象屏蔽和实地感知性景区形象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对于旅游者来说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某种稳定性,但当条件变化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屏蔽也必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的形象直接关系着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并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游玩的过程体验以及游客对于景区的基本印象。本文就从旅游景区的形象出发,研究旅游景区对于游客满意与忠诚的影响,并从增强对景区代表物的宣传、做好旅游景区的安全工作、加强旅游景区的服务、加强旅游景区的交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满意与忠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一  邵林涛  赵建  匡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98-16202
运用IPA分析法对无锡惠山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惠山古镇目的地形象与游客期望总体上还存在差距,古建筑、文物古迹、空气质量等是古镇形象目前的相对优势,而原生态生活、河水质量、旅游服务以及公共厕所等是古镇形象目前的相对劣势,是今后形象建设的重点。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尤其是要刻意地将惠山祠堂群与古镇标志性景观和古镇特色结合起来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4.
讲解员讲解服务已经成为景区导游服务的核心,讲解员的服务态度、知识能力和讲解水平都会影响到服务质量,关系到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形象,这就直接影响着景区形象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讲解员讲解对景区形象的影响,提出了通过讲解员讲解提升景区形象的策略,希望能给旅游从业人员带来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地质旅游是我国最具自然及人文特色的旅游活动之一,探究影响地质公园旅游形象的内在因素以推进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方法/过程】以“携程网”“美团网”“同程旅游”3个在线旅游平台的网络评论文本为数据基础,借助ROST CM内容挖掘软件及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游客对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地质遗迹景观是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游客认知太姥山的最核心部分;(2)太姥山网络评论文本语义网络呈现“中心—次中心—边缘”三层结构,中心层由地质遗迹类词汇紧密联结构成;(3)游客的情感倾向以积极情绪为主,太姥山收获了较好的游客反馈。综合分析影响太姥山旅游形象的负面因素,提出策略:(1)建设独具地方特色的地质类景观旅游地,实现“求同”与“存异”;(2)与周边资源融合发展,丰富旅游类型与活动内容;(3)加强人员培训和运营监管,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巩固浙江省“万村景区化”建设成果,摆脱乡村旅游中“千村一面”的发展困境,充分挖掘村落旅游吸引物本土特色,采用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OTA网站和抖音视频的用户评论内容进行分析,研究OTA下杭州市指南村旅游吸引物的传播过程。结果表明,OTA网站中的旅游吸引物传播可以分为游客评价产生、群体情感共鸣、内部价值重构三个过程。OTA为游客提供了表达情感价值的虚拟空间,其中点赞转发、情感交流是旅游吸引物传播的核心环节,依据研究可为新媒体语境下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有效传播和精准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游客行为是其内在需求与景区资源的交互过程,把握游客行为及兴趣点是提升景区旅游品质的有效手段。以七宝古镇为例,融合游客定位追踪法(GVP)和游客受雇拍摄法(VEP),对游客路径游览、空间停驻和照片拍摄数据逐步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受古镇布局与游览资源的非均质分布影响,路径游览频次表现局部高度集聚与长尾特征;游客空间停驻受空间及风貌变化、人流密度等因素影响;游客拍摄兴趣受古镇标志景点的质量与文化内涵、规划布局等因素影响;对于七宝古镇,游客对江南水乡元素、地方传统文化元素较为钟情;古镇游线与重要标志景点分布决定了游客拍摄兴趣的变化;对高频路径、停驻点、拍摄兴趣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解释。GVT与VEP的结合,实现了对游客主观感受表达和客观行为观察两个维度的整合,为古镇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朱浩宇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3):114-116+131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基于游客的心理认知角度,在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环境质量等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体系,分析湖州市南浔古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南浔古镇乡村旅游发展尚不完善,特别是乡村旅游景区的民俗风貌、文化体验等方面均显不足,需要结合自身特色,融合乡村特色文化,提高游客服务感知水平,从而提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西桂林市为例,从游客感知的基础上对桂林市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信度效度、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桂林市游客的形象感知以及感知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秀美山水"和"休闲天堂"是游客对桂林市旅游形象的基本感知。不同感知类型游客的人口社会属性不同,对桂林市的感知形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桂林旅游形象的感知质量也存在差异,对旅游目的地的体验满意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托百度指数平台,通过搜索中国世界遗产景区的关键词,精选50项、 76处中国世界遗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将百度指数和网络游记关键词两类数据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层级分析法、网络文本分析法了解网络用户和现实游客对中国世界遗产景区的关注度差异与体验特征,明确并解决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1)网络用户的景区关注度在2011-2017年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2018年略有回落,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有明显的下降;(2)网络用户关注度与游客关注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但用户关注度与游客关注度之间差异较大,呈现出“名过其实”“名小于实”“名副其实”的3大类关注态势;(3)游客满意度主要以积极情绪为主,丰富的旅游资源、浓厚的景区氛围、较高的服务质量是旅游者产生积极情绪的显著性表现,而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游憩时间、旅游活动、身心体验、旅游环境等体验感知方面.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世界遗产景区网络关注度与满意度的提升和中国世界遗产资源的进一步保护与开发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