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多年来,我场油松育苗连续获得了稳定丰产。据调查,培育的一年生苗一般高达7—12厘米,根径0.16—0.23厘米,亩产14—20万株;两年生苗高16—18厘米,根径0.3—0.4厘米,亩产10—16万株。为造林、次生林改造,提供了大量优质合格苗木。  相似文献   

2.
我场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1969年以来,开展了油松山地育苗试验。目前,1年生出圃苗一般高5-12厘米,地径0.15-0.25厘米,亩产18-21万株;2年生出圃苗一般高10-20厘米,地径0.2-0.35厘米,亩产17-20万株。现将我们的作法简介如下: 一、苗圃地选择圃地选择的好坏,是决定山地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采取“那里造林,那里育苗”的方法,在造林地区内选择。育苗地要尽量选择生荒地(腐殖质含量多,病虫害少),也可以选十年以上撩荒地(地力已恢复)。以东北坡为最好,北坡、西北坡次之,东南向、西南向的坡地,由于日照时间长,易受干旱。地势  相似文献   

3.
我局地处秦岭山区,地形变化复杂,高低差异悬殊。两河林场秦岭东梁最高海拔2964.6米,而东峪河口最低海拔仅800米,相对高差2164.6米。为了适应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山区造林树种的需要,扩大森林资源,我们从1973年以来在两河林场、18公里苗圃、菜子坪林场等3单位进行了云杉育苗造林试验,共计育苗12.8亩,每亩产苗20万株,3年生苗高9厘米.最高的12厘米。1976年3月,相继上山造林,1978年6月29日至7月7日采用  相似文献   

4.
溧水县新桥公社地处丘陵山区,有山地面积约26680亩,为全县发展杉木较多的公社之一.前几年,公社营造杉木所需的苗木,大都从外地调进,苗木经过长途运输,质量又差,对造林后的生长成活影响很大.为了培育优质壮苗,进一步把杉木生产建设搞好,从1979年开始,公社在三级林场播种育苗5.9亩,据11月初调查,总产杉苗达36.1万株,亩产6120O株.其中苗高25~4O厘米、根径粗0.5—0.7厘米、径高比1:60的达64.7%;苗高40厘米以上、根径粗0.8厘米以上、径高比1:50的达5.9%.结顶芽的达  相似文献   

5.
城固县国有大盘林场近两年来对本场林区优良乡土树种光皮桦进行了育苗、造林实验.据调查,光皮桦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干旱瘠薄、造林成活率高.林场于2001,2002年共育苗5万亩,亩产苗量20000多株,一年生苗平均高26厘米,平均地径0.4厘米.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九年,我场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开展了油松山地育苗。几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一年生出圃苗一般高5—12厘米,地径0.15—0.25厘米,亩产18—21万株;二年生出圃苗一般高10—20厘米,地径0.2—0.35厘米,亩产17—20万株。现将我们的作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生长快,适应性强,材质坚硬,深受群众喜爱,是陕南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一九七四年开门办学中,我们调查了南郑山口子、勉县金丰大队等社队林场的马尾松育苗。他们的经验很好,培育的一年生苗木高达30—35厘米,最高的50厘米;根径0.3—0.4厘米,最粗的0.45厘米。苗齐、苗全、苗状,亩产30—35万株。现将其主要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省各地,由于多年来用泡桐埋根苗造林,以致丛枝病蔓延,为害严重。虽有报道,用播种苗造林丛枝病显著减轻,但播种苗苗期生长较慢,1年生苗多不能出圃造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83年开始,在苗床内铺设加温线,作成电热温床,外搭塑料薄膜拱棚,培育成泡桐容器苗,然后移植在大田,效果很好。两年来共生产苗木2万余株,1年生苗高一般在3~5米,地径4~5.2厘米,超过1年生埋根苗。现将育苗技术介绍于下,以供参考。一、需要的设备:1.催芽绿化室:10米~2小房一间,室内  相似文献   

9.
我场职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实行领导干部、工人、技术员三结合,多育苗、育好苗。今年在水东苗圃育杉苗30亩,获得亩产18万株(按虚面积计算,若按实面积算亩产苗30万株),平均苗高27厘米,根径粗0.4厘米;最高达62厘米,根径最粗达0.8厘米的优良成绩,为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提供了大批壮苗。在培育杉苗过程中,我们主要掌握了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塑料大棚育苗,是育苗生产实现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措施。我局经过二年的生产实践,1980年五亩落叶松大棚育苗,平均亩产苗木20万株。平均高34厘米,平均地径0.35厘米,根长平均18厘米,全部合乎上山要求。苗木千株成本0.80元,比露天培育的苗木降低成本一倍多,现将大棚育苗过程及  相似文献   

11.
光皮桦种子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固县国有大盈林场近两年来对本场林区优良乡土树种光皮桦进行了育苗、造林实验。据调查,光皮桦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干旱瘠薄、造林成活率高。林场于2001、2002年共育苗5万亩,亩产苗量20000多株,一年生苗平均高26厘米,平均  相似文献   

12.
我局从1956年起,由东北引进樟子松,进行育苗造林试验,10多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般3年生出圃苗苗高25厘米,地径0.4厘米,亩产25万株左右。在黄土盖砂地定植,10年生平均高217厘米,地径4.82厘米,比同期栽植的油松分别高10.7%和0.4%(见表1)。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随县国营谢家寨林场,几年来在育苗中曾获得马尾松亩产130万株的纪录。今年播种马尾松54.69亩,其中45.45亩平均亩产量为893,000株,最高亩产量为1,144,000株,其次为1,070,000株。苗木高度一般为18公分,最高22公分,根径0.25公分。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苗木培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3年试验表明.樟子松1—1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均达到了辽宁省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标准,造林平均成活率在84%,应以株行距5~8×10~15cm移植,比培育3年生苗木提高圃地利用率,是培育造林苗木的主要方法。从5种密度切根不移植培育2年生苗木的试验看出,造林平均成活率达88.8%,最高为95%,以125~150株/m2密度培育.转培育1一1苗省移植工序.是培育造林苗较理想方法。比1年生苗剪根保留15cm和20cm根长,培育1—1苗木为佳。  相似文献   

15.
墓上林场从1977年春起,在新垦河滩淤泥沙壤土上开展了杉木壮苗试验,初获成功。杉木壮苗试验面积0.7亩,1977年3月初播种,1979年5月6日调查:总产苗83160株,平均每亩产苗11.8万多株。2年生杉木苗,平均高52.0厘米,最大高76.0厘米;平均地径1.0厘米,最大地径1.2厘米;平均侧枝数2—4对,冠幅30.0厘米;平均侧根数26条,最多侧根达31条;平均侧枝长30.0厘米,最大侧根长48.0厘米;平均主根长45.0厘米,最大主根长48.5厘米,根幅25.0厘米,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生长健壮,茎直干粗,顶芽饱满,根系发达,高径比例适当,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杉木壮苗出圃造林标准的要求。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黑松为著名的海岸绿化树种,既能美化环境又起防护作用。同时是嫁接五针松,雪松等松类苗木的良好砧木。 以往培育黑松苗木多以撒播和条播为主。一般当年生苗高8.5厘米,平均根径0.186厘米,并有三分之二没有顶芽,要留床或移栽一年后才能做砧木或上山造林,这样费工费时。近年来运用芽苗移栽法培育黑松苗木,不但省工、省材物料(无需覆盖物),而且苗木长势好,一年生苗高可达9厘米,平均根径0.5厘米,有顶芽率为百分之百,当年生苗可上山造林,第二年无需再移栽即可做砧木。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处理种子 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小时,清除泥土以及破碎种子后,再放入30%的双氧水中浸泡20分钟,取出晾干后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17.
泡桐育苗的方法很多,有播种、埋根、埋干、留根等。生产上,本地通常是先播种育苗,然后取1—2年生苗的根、干进行无性繁殖。一九七八年以来,我局苗圃用播种、埋根的方法培育了部分苗木,供机关和社队种植,多数苗木当年高2—3米、根径3—4厘米。现将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田林县周马大队林场,在生产实践中,认真摸索和总结出杉木全光育苗法,从一九七六年以来,四年共培育杉苗六十多万株。今年二月十六日播种,九日二十六日测定,苗木平均高42公分,根径0.5公分,最高55公分,根径0.7公分,七个多月时间,苗木高、径分别超过出圃要求(高33公分,根径0.4公分)的27%和25%。并且大部份苗木都是2—4侧枝,菊花头,紫绿叶,木质化,须根多。几年来该场用这样的苗木造林,其成活生长都很好。  相似文献   

19.
罗平县牛街区黄泥乡林场,在生产实践中,试行杉木育苗与荞混作,找到了山地培育杉苗的好方法。多年来,这个乡林场每年育苗十亩左右,产杉苗三十来万株,不仅满足了自己造林需要,还增加了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杉木在我县南北二山均有生长,栽植历史较长。过去多用根孽法繁殖,产苗量小,满足不了大量种杉的需要。为了大力发展杉树加速基地建设、我县八里关公社从1976年开始用种子育苗。并有5个大队进行了山地育苗试验,当年苗高10厘米以上。1977年又在8个大队林场共育苗37.8亩,实现了苗全苗壮,为杉树山地育苗就地造林,加快建立以杉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起了示范作用。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