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矮秆大穗多粒小麦亲本百泉3380和郑州86115与6个小麦品种(系)组成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表明,百泉3380和郑州86115的矮秆性和多粒性的一般配合力高,宜作为小麦高产,超高产杂交育种中的矮杆大穗多粒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2.
李秀梅 《杂粮作物》2000,20(6):50-51
对新型高梁品种“大米小麦旱高梁”的单宁含量及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大米小麦旱高梁”是个不含单宁的高梁新资源。它的发现,为我国高梁优质育种、品质改良找到了十分珍贵难得的亲本材料。该品种也是进行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的理想的粮作资源。  相似文献   

3.
河南小麦主栽品种亲缘系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河南省小麦遗传背景丰富度,追溯了河南省57份小麦主栽品种的系谱信息,计算并分析了品种亲本间及品种组合间的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只有7个品种的父母本之间有亲缘关系。1 596对组合中,757对存在亲缘关系,所有组合的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0~0.7500,亲缘系数总和为65.8393,平均值为0.0413。聚类分析将57份品种分为7个类群。骨干亲本豫麦2号、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25号与57份主栽品种的共祖先度分析表明,这几个品种的利用价值很高。由此判断,供试材料的遗传背景丰富,品种组合选育优良品种还有很大潜力。骨干亲本大都是早期培育品种,今后需加强对小麦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意大利近年来小麦主要推广品种(80个硬粒小麦品种和7 3个面包小麦品种)1992-1996年在田间对白粉病的成株抗性情况,和13个意大利硬粒小麦和20个面包小麦品种及11个中国小麦品种(系)用意大利10个主要菌系进行的苗期抗性鉴定情况。在田间成株抗性监测中,12.2%和58.9%的硬粒小麦品种和面包小麦器分别表现抗病或中抗;在苗期抗性鉴定中,参试的很多中国品种(系)对大部分意大利菌株表现免疫、近免疫或高抗。由于意大利小麦品种或含有其亲本血缘的中国品种曾经在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起过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这些信息对育种和植病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间杂交选育高产品种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关键是创造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和高产潜力的亲本材料。分析并举例介绍了部分高产品种的亲缘及其亲本选配经验,利用远缘杂交、两极交配创造新种质以及运用生理、生化育种增加遗传变异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安阳市生产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和了解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以及冻害性状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采用该方法对安阳市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7个强筋小麦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济麦20、藁优9415和西农979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安阳市发展强筋小麦的主要种植品种.特别是济麦20在生产上现有强筋小麦品种中最为理想,是适应安阳市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的优质、高产强筋品种.该方法运算简便,无论样本数据量多少或样本数据是否呈典型分布,都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麦改良研究与实践的综合分析,认为目标创新,材料创新和方法创新,是品种突破的三大要素,育种目标和亲本材料的突破与创新,是“超级麦”选育的重要关键。要实现小麦超高产品种的突破,应调整产量结构,重视生理协调,全面提高品质,坚持适期成熟,保证综合抗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对新型高粱品种“大米小麦旱高粱”的单宁含量及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品质鉴定结果表明 :“大米小麦旱高粱”是个不含单宁的高粱新资源。它的发现 ,为我国高粱优质育种、品质改良找到了十分珍贵难得的亲本材料。该品种也是进行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的理想的粮作资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间两组亲本微卫量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了30个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双列杂交杂种和20个普通小麦品种间双列杂交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的测定,研究了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F1性状值及组合特殊配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62,普通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404,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单株产量平均优势为111.39%,普通小麦品种间杂种的产量优势平均为11.14%。研究发现,在所采用的两组亲本内,遗传距离与所考察的各性状杂种优势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当遗传差异从品种间扩大到种间时,遗传距离与各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利用种间杂交既可以明显扩大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1.
1991-1994年作者对27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人工苗期,成株期抗白粉病鉴定‘筛选出可作优良品种推广的8个;有希望的抗辣品系10个;可供抗病亲本利用的10个。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抗病性是稳定的,应加速推广及利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系选品种与其亲本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系选品种与其亲本间遗传物质的传递特点,利用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522个SSR标记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7个系选品种及其亲本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UPGMA聚类和品种间遗传距离分析结果与品种间亲缘关系有较好的一致性,7个系选品种与其亲本间不同位点的比例平均为25.3%,其中昌乐5号与亲本济南4号有118个(22.6%)不同位点,北京14与其衍生的6个姊妹系品种存在差异的位点数在79~179之间,分别占全基因组遗传信息的15.1%~34.3%.从基因组和染色体来看,系选品种与其亲本的遗传差异较大,其中红良5号在1A、7A、1B和4D染色体,冀麦2号在1D染色体,京双3号在7D染色体,分别与亲本北京14不同位点的比例等于或超过50.0%.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发现,7个系选品种分别与他们的亲本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13.
晋南麦区小麦品种的血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南部麦区近15年推广品种血缘组成的分析,可将其归为碧蚂麦系、西农6028系,胜利-1817系、蚰包系、丰产号系、早洋麦系、阿勃系、欧柔系、早熟1号系、ST系、1B/1R系等11个亲本系统。明确了本区每个品种的亲本系统,分析了本区品种及其亲本系统的特征,指出推广产品种遗传基础的狭窄性。由此对小麦育种亲本选配和生产上用种的科学搭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给广适性小麦育种提供借鉴,本文对优质广适性小麦品种西农979的性状进行了解析。小麦品种西农979广适性的遗传基础有两个:一是春性发育特性与匍匐苗相的结合,在发育方面打破了春性与耐寒性的连锁;二是群体调节能力强且综合抗性好,育种上聚合了众多亲本的优良性状。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通过发育调控提早熟期将成为育种取得突破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鄂麦24号是由小麦品种苏9356的分离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苏9356是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1982年以中间材料6698(白)为母本、以鉴2为父本作复合杂交经系谱法育成的小麦品种(后被定名为苏麦6号)。苏9356一方面具有高产、多抗、优质等优点,另一方面具有亲本组成复杂的特点(多年没能完全稳定),因而使进一步选育具备了较好的遗传基础。鄂麦24号原代号为323,2004年8月由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湖北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中品质最好,品质的稳定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16.
高原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8个小麦品种(系)在高原生态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间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差异极显著。8个亲本蛋白质含量的广义遗传力hB^2=35.4%,狭义遗传力hN^2=23.0%。其中,GBI63和青农801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在蛋白质含量的改良中可以作为亲本广泛应用。Clamksuan和龙麦15由于一般配合力效应低,特殊配合力方差小,在育种中无多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间两组亲本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及 30个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双列杂交杂种和 2 0个普通小麦品种间双列杂交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的测定 ,研究了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F1性状值及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6 5 2 ,普通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 0 .4 0 4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单株产量平均优势为 111.39% ,普通小麦品种间杂种的产量优势平均为 11.14 %。研究发现 ,在所采用的两组亲本内 ,遗传距离与所考察的各性状杂种优势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当遗传差异从品种间扩大到种间时 ,遗传距离与各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利用种间杂交既可以明显扩大亲本间的遗传差异 ,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旱地小麦品种聚类分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减少组配小麦杂交组合的盲目性,选取34份在中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旱薄地、旱肥地、水肥地及水旱兼用型小麦材料,以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穗小穗数、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以分为3组,第Ⅰ组是节水高产型品种,可作为高产型亲本;第Ⅱ组耐旱性强的旱薄地品种,可作为改良耐旱性状的亲本材料;第Ⅲ组在旱作条件下综合表现较好,主要表现为有效分蘖多,株高适中,单株粒重、千粒重大,是较为理想的节水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研究表明,中国小麦育种已经从耐旱潜力的挖掘转向了节水高产潜力的挖掘,选育抗旱节水高产品种是现代育种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疆小麦品种及部分引进小麦品种资源的HMW-GS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新疆小麦品质育种中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66份新疆小麦品种、69份国内引进小麦品种及67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间HMW-GS变异及亚基组成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在新疆材料中,Glu-1位点共检测到11种亚基和10种亚基组合类型;国内引进材料中,Glu-1位点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17种亚基组合类型;国外材料中,Glu-1位点共检测到18种亚基和29种亚基组合类型。但新疆材料中具有优质亚基5 10和14 15的品种(分别占28.5%和1.5%)明显少于国内外材料。这些结果说明新疆材料的遗传亲本基因比较匮乏,而国外材料的亚基变异及亚基组成种类非常丰富,因此新疆在今后的育种中要重视利用具有优质遗传背景的材料,以提高新疆小麦品种优质HMW-GS的分布频率。  相似文献   

20.
京花12号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常规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京冬23/京冬17。亲本均为本单位选育。京冬23是节水小麦品种,京冬17是具有高产、稳产性能的品种。组合配置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接种F1代的花药培育而成。2012年秋播升入品比,代号京农12-79。2013-2014年参加北京市预试,2015-2017参加北京市区试节水组和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试,2018年完成北京市区试和国家区试程序,同年通过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京审麦20180005和国审麦201800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