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种子的加工检测包括良种的清选、干燥、检测、包衣、包装、储藏等设施和设备。目前.国内主要以风筛选、窝眼选、重力选、包衣机、计量包装系统组成的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进行种子的加工.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种子加工及检验是种子向市场流通的关键,是商业化育种中赋予种子商品属性不可或缺的环节。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是完善种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商业育种、夯实"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科学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受制于行业发展水平,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相对薄弱。本文回顾了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提出了完善中国种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围绕种业发展的需要,在做好品种优质化繁育的基础上,分析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加强种业应用性研究,建立先进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研制适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种子加工设备,打造种子加工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加工及检验是种子向市场流通的关键,是商业化育种中赋予种子商品属性不可或缺的环节。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是完善种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商业育种、夯实“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科学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受制于行业发展水平,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相对薄弱。本文回顾了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提出了完善中国种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围绕种业发展的需要,在做好品种优质化繁育的基础上,分析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加强种业应用性研究,建立先进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研制适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种子加工设备,打造种子加工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优化改造,振兴茶业”是缩小产出与收入的剪刀差,提升茶品质,实现增收的好举措。特别表现在初制厂,虽然客观因素诸多,但设备老化,厂房破旧,不管茶园管理,农残控制,采摘合理,做得多好,而到了加工环节中出现问题,不但前功尽弃,损失代价是巨大的,出口受阻,影响国家外贸声誉。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多方面与国际接轨,茶叶首当其冲,过去那种懒散、粗放的生产作风已引起有关部门和政府重视,最近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陆德彪、毛祖法撰写《浙江省卡玎制茶厂的优化改造》一文,对发展茶业具有指导性作用,从茶厂规模、选址、环境、卫生、加工设备提出符合现时代建设性意见,此文不但任浙江省有用,对全国茶区也有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花生种子老化与种子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种子活力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抗逆能力及产量形成密切相关,高活力种子是花生获得高产的前提。合理加工是提高花生种子活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老化花生种子的形态及生理特性种子活力对种子发芽、出苗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从遗传因素、温度、水分、外源化学投入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花生种子加工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研发和引进快速种子活力检测技术;②研究包衣条件下保持种子活力的贮藏条件;③研究适合我国品种特性的种子精深加工技术;④研发复合型多功能种衣剂。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正确掌握加工机械的选材、安装、性能和各工序的操作要求。有助于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笔者对乌龙茶精制加工中的圆筛机、风选机等主要设备及轻物质选别、人工拣剔等工序的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就大豆蛋白加工中的设备配置与安装工作进行探讨,提出了可供操作的技术实施方案,供大豆蛋白加工、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台湾包种茶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极适于茶树的生长.据80年代中期统计,全省茶园面积24102公顷,产茶23860吨,所产的茶叶主要是半发酵茶的包种茶、铁观音等,其中包种茶最受台湾民众所喜爱,在全省年销10000余吨茶叶中,包种茶占了8000余吨,同时,包种茶也是旅居海外侨胞及各国人士赞赏的茶类.台湾生产包种茶最早的地区是台北市南港区(原台北县七星区),次为文山区,但茶叶品质以文山区最优.本大主要根据文山包种茶的有关资料,试对台湾包种茶的加工工艺及设备作一介绍.台湾包种茶初制常用的工艺为:鲜叶→日光萎凋(有日光晒青和热风萎调两种方式) 室内萎凋→杀青→揉捻→解块→干燥→焙火,现分述如下.1.鲜叶采摘加工包种茶的鲜叶,要求叶质柔软,叶肉肥厚,色呈淡绿,老嫩一致.以顶芽形成对夹后二三天在其下二三叶尚未硬化时采摘最理想,采时以茶梢长到五叶,采下一芽二三叶,留二叶最适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