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1968年采收的261份黄麻资源种子,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用干燥器密闭贮藏,其中长果种49份,圆果种212份。1989年测定结果表明,发芽率81%以上的品种份数,占贮藏总份数的63.2%,发芽率61—80%的占22.2%,发芽率60%以下的占14.6%。1991—1992两年种植贮藏的长、圆果种共12份,没有观察到生育特性、植株形态和单株生产力的明显变化。1993年4月测定11份长、圆果种品种的种子含水量范围为2.91—4.64%,有9份品种的发芽率达90%以上,表明黄麻种质资源贮藏在内放干燥剂的干燥器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举了迁江糖厂蔗区甘蔗品种布局的基本情况。从种植面积看,第一个时期为1978—1981年,桂糖3号占47.1%,台糖134占34.7%。桂糖3号为早熟品种,加上其他早熟品种共占55.6%,这几个榨季平均蔗糖分达14%(绝对值)。第二时期为1982—1985年,中晚熟品种台糖134占43%,而早熟品种桂糖3号减少,榨季蔗糖分下降。第三时期为1986—1994年,早熟品种桂11号占46%,文章中指早熟高糖品种是桂1、3、7、9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豆东京1号1992—1995年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6省(区)试验、示范总面积达2333hm2,一般产量在3750-6195kg/hm2,比当地品种增产30%以上。该品种属多分枝适稀植品种,生育期115-120天,是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省的早热品种,适于在黑龙江省的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种植。该品种属工有限结荚习性。分枝早,结荚密,主茎荚占40%左右,3、4粒荚占70%以上。单株产量50—150g,百粒重22一23g。该品种抗逆性强,可抗早春晚霜和初秋的早霜轻微冻害。抗御夏天30天无雨的干旱如夏秋大雨的涝灾,而不至…  相似文献   

4.
甘蔗亲本的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亲本创新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及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3年建场起就开展甘蔗亲本创新和利用的研究,50多年来,在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斑茅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近年来使用的293份常用亲本中,220份为自育品种(品系),约占75%,其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及其下属场选育的材料约占自育亲本材料的56%。海南甘蔗育种场通过“高贵化”育种途径,利用大茎野生种和当地割手密选育出导入新的野生种血缘的崖城73—226、崖城58—43、崖城58—47和崖城82—108等创新材抖。至今,我国自育品种中至少有17个品种含有当地割手密的血缘,1个品种为大茎野生种的后代。在斑茅利用方面,海南甘蔗育种场于2001年获得了一批斑茅蔗BC,真杂种,并于2003年育成一批BC2后代。  相似文献   

5.
福香占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粤晶丝苗与H603杂交选育的籼型常规香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0—2022年在将乐县作中稻示范种植,具有熟期适中、抗性较强、适应性广、抗倒伏、中抗稻瘟病、米质优、食味性好等特点。总结了福香占在将乐县作中稻机插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海秀占9号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大穗型高产品种矮秀占为母本.以多穗型优质品种丰穗占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经系谱选择法定向选育而成的感温籼型常规稻品种.于2007—2008年参加海南省早造水稻区试及生产试验。同时试验、试种和示范表明.海秀占9号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优点。2008年12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泸优明占是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用泸香618A与双抗明占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于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5—2020年在尤溪县西城镇湆头村进行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种植,结果泸优明占表现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米质优、抗性较好,适合作低桩机收再生稻栽培。总结了泸优明占在尤溪县作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引进长果黄麻品种多点生态适应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国外引进的6个长果黄麻优良品种进行2年5点生态适应性试验与抗病性、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引进品种比我国对照增产的有4个,占引进长果种品种的66.66%,其中3个达到极显著水平;O-1丰产性最好,增产19.19%,经济性状优良;稳定性与适应性较好的品种为O—4;纤维高于500支的特优异品种1个为O—6。引进的黄麻品种在抗病能力上与我国品种基本相当,具有高抗黄麻小黑点炭疽病能力的品种有O—2和O—4,没有发现免疫材料。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亲缘关系概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淮海地区育成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70.6%的品种分别归属于齐黄1号、莒选23、新黄豆、徐豆1号、58—161、晋豆1号、晋豆4号、科系8号、滑县大绿豆、商丘7608等20个骨干系谱与小系谱。其中,有61.9%的品种分布在前5个骨干系谱中。105个品种的细胞质来自于做为母本的莒选23、齐黄1号、山东四角弃、58—161、徐豆1号和科系8号,占育成品种的47.5%。96个品种的细胞核来自于做为直接杂交父本的5902、5905、徐豆1号、晋豆4号、野起1号、58—161、滑县大绿豆、集体5号、铁4117、泗豆2号、Williams、Clark63、Beeson等17个品种,占育成品种的43.0%。分析结果也表明,莒选23、齐黄1号、徐豆1号、58—161、晋豆4号、Williams、Clark63、Beeson等品种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5902、5905、莒选23、野起1号、集体5号、科系8号、齐黄1号、郑州135、泗豆2号、铁4117、58—161、徐豆1号等品种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黄淮海地区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不利于高产稳产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0.
品种的改良和良种的推广是农业增产的措施之一。它的效果大、作用快、成本低。甘蔗糖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同甘蔗品种不断更新,良种不断发展过程分不开的。从湛江蔗区而言,90年代以来蔗区推广了一大批甘蔗良种。计有自育品种粤糖79—177,粤糖81—3254,粤糖86—368,粤糖89—113,粤糖93—159,桂糖16号、17号和引进台湾新台糖一系列品种。如新台糖1号、2号、10号、16号、20号、22号、23号、25号等品种。良种占种蔗面积60%-80%。这些良种在蔗糖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今后还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抗病性鉴定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淑梅 《大豆科学》1991,10(3):240-244
本试验是在日本国农林水产省东北农业试验场作物开发部大豆育种研究室进行的。试验在网室内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用日本的大豆花叶病毒(SMV)病五个生理株系(SMV—A.—B.—C.—D.—E)对我国125份大豆品种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认为,对SMV—A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26%;对SMV—B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6%;对SMV—C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16%;对SMV—D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15%;对SMV—E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8%。在供试品种中对SNV五个株系表现全抗的品种只有铁丰18,抗两个以上株系的品种有27个,占供试品种的22%。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常规水稻育种具有辉煌的历史,近40年(1982—2021年)共通过审定359个常规稻品种。本研究将这40年分为8个时期,对各时期审定品种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产由5 313.0 kg/hm2稳步提升至6 882.2 kg/hm2;平均株高逐渐增加,有效穗数明显下降,穗长和穗粒数明显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未明显改变;直链淀粉含量由26.1%下降至16.5%;审定品种总体优质率75.2%,近3年(2019—2021年)审定品种的优质率达85.2%,其中国标1级优质稻占比达39.5%;稻瘟病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85.8%,白叶枯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44.0%;通过审定的359个品种来源于406个亲本,其中有8个亲本直接衍生10个以上品种,黄广油占和五山丝苗分别衍生25个和21个品种,而这8个亲本均衍生自当前我国籼稻育种中重要骨干亲本丰八占;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的品种共55个,其中12个品种超过66.67万hm2,黄华占和双桂1号推广面积均在333.33万hm2以...  相似文献   

13.
臻两优钰占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抗稻瘟病优质温敏核不育系隆臻36S与自育的优质恢复系钰占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稳产、抗病抗逆、广适、品质优良、抗倒性强等特点,2020—2022年相继通过长江中下游中籼、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湖南中籼等4个生态区域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恒优丝占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恒丰A×丝占(广恢998/蓉恢906)杂交选配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19年永定区引进恒优丝占作早、晚稻进行新品种区试、示范,表现适应性广、抗性强、优质、高产、抗倒伏等特征特性。总结了恒优丝占在龙岩市永定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早熟区粒用高梁品种多而乱。但主导品种不多,敖杂1号、四杂25、吉杂90等这些20世纪80—90年代育成的高梁品种,目前仍占高粱播种面积的50%左右。遗传基础狭窄,杂优模式简单,种质创新不够是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今后应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更新杂种优势模式,增强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提高早熟区高粱的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7,(6):1-4
以2011—2015年四川省水稻审定品种公告为依据,分析了审定品种的主要特点。结果表明,四川"十二五"(2011—2015)期间审定了80个水稻品种,其中,米质达到国标2级的占5%,达国标3级的占7.5%,糯稻1.3%,专用稻12.5%,稻瘟病中抗以上品种3.8%;按熟期分,中籼迟熟占87.5%,早熟占2.5%,中熟占8.8%。"十二五"期间审定中籼迟熟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 150.3 kg/hm~2,比对照增产4.94%,没有一个品种减产。"十二五"期间审定品种的产量结构更加合理,其中增幅较大的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明显优于产量增幅较小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2001—2002年对14个甘蔗品种(系)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桂糖94—116、粤糖93—159、田野25、桂辐96—25、水电25表现较好,其蔗茎产量、蔗糖分与含糖量等主要性状优于或与对照品种桂糖11号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2016,(2):1-8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19.
康青3号是我所以“甘肃岷县青稞/1211//1172/青海69早”为亲本进行复合杂交,再对其杂种第二代进行辐射诱变处理而选育出的青稞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突出优异性状。很快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裸大麦区推广种植。我州在1985年开始种植,1995年种植面积达到1.53万hm^2,占当年青稞总播面积的51%。1988—1995年推广该品种累计新增青稞2470多万kg;1995年以后种植面积保持在1.53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力源占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桂林市力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细长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该品种米质优,粒长、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等指标均优于几个国际名牌优质米品种的平均值;一般产量400—450kg/667m^2,与普通优质稻品种相当。2007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d左右,比对照七桂占迟熟5d;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08d左右,比对照七桂占迟熟2-3d。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