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2008001。  相似文献   

2.
石杂101是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SGK321为母本培育的转Bt+CpTI双价抗虫基因杂交棉新品种,2006—2008年参加了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和河北省冀中南抗虫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在多年各级区域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前列.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性、高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2009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C111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97049”作母本,“41系”作父本配置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08)第160号”。2003年进行杂交配组,2004—2005年在武汉、应城等地进行组合测优,2006—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
湘X1107为转基因中熟杂交棉品种,耐枯萎病和黄萎病,2019―2020年国家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8.0 kg、110.5 kg、107.1 kg,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标准。概述了其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并总结了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2016―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区域试验的159个棉花新品种(系)对棉铃虫抗性的动态进行分析,为棉花抗虫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参试品种(系)类型包含中熟常规棉、中熟杂交棉和早熟常规棉。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20年有4.35%的低抗品种(系)外,其他均为中抗或高抗,无不抗棉铃虫的品种(系)。多数年份以抗虫品种(系)为主。中熟杂交棉抗虫性多优于中熟常规棉,棉花苗期平均抗性多高于蕾铃期。5年参试品种(系)对棉铃虫的平均抗性值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郑杂棉4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2007年推荐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8年续试,同时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08号);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号为豫审棉2009007。  相似文献   

7.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所以自育早熟棉新品系4—14为母本、外引优质中长绒材料H2为父本.利用病圃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成。2007—2008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生产试验,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GKZ-23F1为转基因核不育两系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国审棉2005016),属大铃丰产型品种。2008年在江西省都昌县蔡岭镇松林村进行了2hm2集中示范种植,平均子棉单产达6430.5kg/hm2,并同步参加了与当地4个当家品种进行的对比试验,单产排名第1,子棉理论单产达6844.5kg/hm2。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邯杂棉13号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冀中南春播植棉区平均生育期120 d,株高103.7 cm,铃重6.4 g,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8―2019年河北省冀中南春播杂交棉区域试验中,邯杂棉13号每666.7 m2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9.3 kg、113.5 kg和102.2 kg。简述了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棉1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鲁棉研33号(鲁H22),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最新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2003—2004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棉区试,2007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棉生产试验,经试验鉴定,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该品种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获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编号分别为:农基安证字(2006第157号)、  相似文献   

11.
新陆早44号(原代号新垦杂1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以本所自育抗病品系MP1为母本、自育抗病品系FP1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而成的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本所杂交棉比较试验.2007—2008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新疆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9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组专家现场考察鉴定.2009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09年60号)。  相似文献   

12.
双价抗虫棉锦科杂1号是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从锦科杂交系列组合中筛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母本为转基因双价抗虫棉sGK791,父本为常规非抗虫棉豫668。2001年组合杂交;2002年组合鉴定,2002年冬季海南测交制种;2003年在所内进行杂交棉品比试验;2004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预备试验;2005-2006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豫审棉2007012,证书号为:豫审证字2007039号。2007年12月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冀H17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棉花杂交新品种,该品种是以冀棉169为母本、161选系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F1,经2年多点杂交种比较试验表现突出,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春播杂交棉组区域试验,2006年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6)第356号],2011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11003号.  相似文献   

14.
华杂棉4号(原代号H-05—1)是华中农业大学以自育高产新品系B11为母本,优质、抗病虫系119—1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杂交的方法,经多年培育而成的杂交棉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西省棉花预备区域试验,2006年和2007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5.
双价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银棉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棉2号是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邯郸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抗虫、抗病三系杂交棉新品种。2003年参加国家棉花品种区试,该品种于2005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同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解决棉花常规杂交制种中存在的成本高、纯度难保证的问题,同时克服了三系杂交棉中胞质不育与产量呈负相关的难题。1选育方法。本所于1999年从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引进棉花三系中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通过海南南繁加代,…  相似文献   

16.
泗阳328系江苏泗阳棉花原种场利用陆地棉品种(系)间相互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组合。2004年~2006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2006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田守芳  王晓玲 《中国棉花》2009,36(12):22-22
新科棉2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5年推荐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预备试验,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2008年11月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5247E。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158号)。  相似文献   

18.
中棉所5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转双价基因抗虫棉为母本与常规、丰产、优质棉品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棉新品种。2004-2005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并在金华、上虞等地试种,同年9月份通过浙江省棉花专业组专家现场考察鉴定,12月份获得在浙江省的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高抗枯萎病的转基因抗虫陆地棉新组合。出苗到吐絮平均121天,与对照湘杂棉2号相仿。植株塔形,较松散,株高中等;茎秆茸毛较少,…  相似文献   

19.
高品质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与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在棉花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了植棉效益,深受棉农的欢迎。然而,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虫棉品种和杂交种,纤维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试图通过高品质棉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以选育出转基因高品质抗虫棉新品系,并探索新育成品系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前景,为高品质转基因杂交棉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湘文1号系湖南文理学院从泗棉2号中选育的结铃强、吐絮畅、耐旱、高产变异单株作母本,与自育的优质、抗虫新品种湘H002作父本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2006年进入湖南省棉花品种续试,同步进入生产试验,同年12月获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