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品种权在植物品种权保护、创造、交易和实施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玉米品种权的内涵、特点以及品种权的产权结构等问题,研究了玉米品种权实施许可模式及其选择策略,指出目前玉米品种权实施许可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促进和完善我国玉米品种权实施许可有效运行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种子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需求,结合植物品种权在种子行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制订了植物品种权价值甄选办法和市场价值评估体系.探索植物品种权质押融资的新模式.建立植物品种权质押融资的业务流程,并以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水稻品种鄂早18为例进行植物品种权质押融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浅谈杂交水稻品种权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宜珍 《杂交水稻》2006,21(5):8-11
杂交水稻的发展催生了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又促进了杂交水稻的健康发展。目前,杂交水稻品种权保护存在育种单位品种权保护意识较淡薄、种子成本增加、审查速度较慢、维权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施品种权战略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价值链是企业增强与维持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因而越来越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企业市场竞争已经转向整个价值链创新能力的竞争.本文基于植物品种权价值链研究种业企业市场创新.从横向、纵向两个层面构建种业企业品种权价值链系统.概括归纳种业企业内部自主研发植物品种权价值链模式、种业企业外部合作创新植物品种权价值链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特征、优缺点、适用条件及其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种业企业市场创新关键点.旨在激励种业企业从整个植物品种权价值链角度展开市场创新,获得独特竞争优势.以此提高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以《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有关品种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现行中国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农业部有关品种权保护相关规章制度的修改,讨论了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最后指出尽快启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修订才是切实推动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国马铃薯品种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奎 《中国马铃薯》2006,20(1):42-45
1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1.1新品种保护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1999年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马铃薯为1999年农业部发布的第一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之一,《条例》规定,对于《条例》实施前首批列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的和《条例》实施后新列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的植物属或者种,从名录公布之日起2年内提出的品种权申请,凡经过品种所有人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符合《条例》规定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及命名要求的,农业部可以授予品种权。  相似文献   

7.
徐忠成  王淑文 《玉米科学》2004,12(Z1):116-11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种子行业已经走上了有法可依、有序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正确有效实施品种权,对于每个品种权人、种子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准确掌握。  相似文献   

8.
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品种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同时对国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制度、体系、品种权的实现和侵权处理等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植物品种权法应由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公布,扩大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做到植物新品种法、专利法和种子法之间的相互协调,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之间的相互协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之间的相互协调,加大品种权行政执法的力度,提高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对我国种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日益重要,但由于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立法的不完善.其不仅已经严重影响了对育种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已经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了混乱,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中国法院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的一个典型案例.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中的品种权人、培育人、育种者等关键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仿照UPOV品种权保护模式,建立了品种权保护制度,并在近年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品种权申请量已居世界第4位。但我国的品种权保护尚处于发展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解决,例如,我国品种权的国际保护还很少,对其他国家的保护制度研究不够,品种权国际保护的意识淡薄。因此,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研究品种权国际保护的政策和法规,促进我国品种权的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品种权侵权现象也日益严重。植物新品种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新类型.其保护制度需要加大完善:种子企业及种子科研单位作为种子市场的经营者、培育者也要提高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意识.抵制和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3.
新稻18号.中粳常规水稻品种.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该品种集超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07001.并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支持: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并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授权证书,品种权号:  相似文献   

14.
王建国 《杂粮作物》2006,26(3):254-254,F0003
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正式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同日正式启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开始受理来自国内外的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自《条例》实施的六年多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05,20(4):13-13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中国第1个三系杂交水稻香稻不育系“新香A”已取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为:CNA20010021.1。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仅授权湖南农富种子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新香A”种子。为维护“新香A”的品种权,凡未经湖南农富种子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商业目的生产经营“新香A”及由它配组的杂交稻组合种子,否则均属侵权行为,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6条、第33条、第39条之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6.
刘君 《杂粮作物》2005,25(3):218-220
植物新品种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建立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我国也于1999年4月24日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介绍了品种权人的权利、品种权事务及代理等知识,供植物新品种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等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植物新品种保护又称“植物育种者权利”或“植物品种权利” ,是国家审批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授于完成新品种选育的单位或者个人享受生产、销售、使用该品种繁殖材料排他的独占权。现国家审批机关———农业部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已审批28个水稻新品种 ,品种名单如下 :任何单位或个人生产、销售、使用下列品种繁殖材料 ,必须首先取得其品种权人的许可 ,否则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培矮64S培育人 :罗孝和 ,罗治斌 ,邱趾忠 ,李任华 ;品种权人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权人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 ;邮编 :410125。●Ⅱ…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是 1997年发布并于 1999年 4月 2 3日正式实施 ,但到目前为止 ,农业部受理品种权申请也只有186件 ,仅有 3 9件申请符合授权条件 ,另有 94件申请初审合格 ,并发布初审合格公告。所以 ,整个工作刚刚起步 ,进一步加大植物新品种权与代理人有关知识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参加了农业部于 10月 11~ 1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代理人培训班 ,现将植物新品种权与代理人关系谈一点初浅认识。品种权 ,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核心 ,整个植物新品种保护都是围绕…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3个月的考察学习,对美国的植物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植物品种权、植物专利和实用专利这3大保护形式的共存是美国国情所决定的,具有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了解美国植物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发展历程、审查方式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完善我国植物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稻米》2008,(1):F0004-F0004
“中9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水稻不育系,2000年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19990050.7证书号为20000005)。中国水稻研究所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为维护“中9A”产权人和合作者的合法权益,特作如下声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