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祥春 《中国马铃薯》2007,21(6):363-364
<正>夏津县是全国有名的产棉大县,并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当地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发展棉薯间作。加之棉薯间作共生期短,易栽培,马铃薯产量高,耐贮存,市场前景好,这都为棉薯间作高产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丁玲 《中国棉花》2007,34(1):36
近几年,为稳定棉花面积,提高周年生产效益,淮北市推广了棉薯间作套种技术。试验示范表明,棉花与马铃薯间作,一般平均每公顷产马铃薯15t,皮棉1200kg。每公顷纯收入3万元左右。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早熟、结薯集中、品质好、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棉花选用结铃性强、不早衰、综合抗  相似文献   

3.
大豆间作套种增产效果与改土作用及技术浙江省兰溪市种子公司,321100陈静福为提高大豆产量,浙江省兰溪市利用林、桑、瓜、果、麦、棉、蔗、薯地间作套种春大豆和改田埂豆一年一熟为二至三熟,以及开发零星杂地与丘陵红壤荒地种豆,采用良种、适时播种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临清市地处鲁西北平原 ,土质绝大部分为沙壤和轻壤土。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棉薯生育期间光照充足 ,热量丰富 ,温度适宜 ,水热同步 ,土质和气候条件均适宜棉花、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棉花与马铃薯间作主要是利用了马铃薯喜冷凉和生长期短以及棉花前期生长慢、株型变化大、行距可调性的特点 ,棉薯共生期 40天左右 ,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产量与纯棉相当 ,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增收一季马铃薯。棉薯间作是提高棉田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现代棉花发展的方向。1基础条件1 .1地力基础。沙壤或壤土地耕层有机质 0 .8%~0 .1 %左…  相似文献   

5.
<正>早春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共生期短,相互影响小,能够起到以薯促棉的作用,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棉田种植模式。1播前准备实行早春套种的马铃薯,一般应选择矮秧直立不倒伏、结薯集中的早熟品种,如中薯4号、中薯6号。为使马铃薯早出苗、苗齐苗壮,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夏津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3万hm^2左右。其中,80%的棉田是一年一熟的纯作春棉,土地约有180天空闲时间。马铃薯生育期短,地膜覆盖栽培,3月上旬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拱棚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旬收获);棉花4月中下旬播种,4月下旬5月上旬出苗,棉薯共生期只有30-45天。马铃薯棵矮,棉薯间作基本不影响棉苗生长,棉花不少收,且多收一季马铃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研完对短果枝棉棉田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模式,对棉花的生育性状和衣分率无明显影响,对单铃重影响较小,单株结铃数略有下降,虽然棉花产量和产值略低于净作,但总产值均明显高于净作处理,以短果枝棉间作花生的处理棉花和间作产值均最高,总产值比净作增加35.37%,是短果枝棉棉男单作的最佳模式,花生的密度以157500株/hm^2为宜,间作早,迟生姜和黄豆的三个处理,棉花和间作的总产值比净作处理增加20%以上,仅次于间作花生的处理,在大面积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棉薯套种效应及其栽培技术金文奎,钱朝阳,朱文标江苏省射阳县经作站224300乐维和,苏风堂射阳县长荡乡农技站射阳县长荡乡经过多年的种植表明:马铃薯和棉花套种能显著地提高复种指数,培肥土壤地力,增加棉薯产量和棉田效益的作用。1套种效应棉薯套种具有时间、...  相似文献   

9.
种植模式和氮肥形态对威芋3号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马铃薯品种威芋3号,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薯玉传统间作模式、薯豆间作新模式下氮素形态对马铃薯产量、品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间作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比单作和薯玉间作分别增产17.2%、5.8%,并显著提高薯块粗蛋白含量和单株氮、钾含量,但使淀粉含量降低。与硝态氮肥相比较,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分别增产15.73%、13.49%;与其他两种形态氮肥相比,铵态氮肥显著提高了薯块的粗蛋白、Vc含量、植株氮、磷、钾含量,但显著降低了还原糖、淀粉含量。氮肥形态与间作对马铃薯粗蛋白、淀粉、还原糖、产量、单株氮、钾含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0.
棉豆间作的综合效益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豆间作的综合效益及其配套技术周存高浙江省江山市农业局江山3241001棉豆间作的效益分析1.1生态效益4月底至7月上旬为棉豆共生期。5月底前,棉豆均处苗期,植株互无影响。6月棉花处蕾期,豆处花期,双方生长较快,棉株比豆株高出30~40cm,棉的遮荫...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发展商品生产,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解决棉粮瓜争地矛盾,保定地区从1983年开始试行棉花西瓜间作,1985年又发展到棉瓜菜间作。1987年全区棉田间作面积为11.8万亩,其中棉瓜菜间作面积2万亩。1987年定州市推广棉瓜菜间作8000亩,获得成功,棉瓜菜亩经济效益1313.6元,比  相似文献   

12.
总结广西区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以促进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棉瓜间作高效配套技术①李齐练河南省夏邑县棉花办公室476400罗云佳中国农科院棉花所455112棉花西瓜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效益。一般可比麦棉套种的每公顷增收1.5万元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棉...  相似文献   

14.
辽河流域棉花-花生间作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棉花、花生4-2式排列,比较间作棉与单作棉的生育期、纤维品质及产量。结果表明:间作棉开絮时间提前且集中,有利于棉花统一收获;间作能改善纤维品质,提高衣分、霜前花率;总体经济效益增加,每公顷可增加产值1476元。  相似文献   

15.
申传运 《中国棉花》2022,49(6):9-12
为有效解决传统棉作模式存在的作物间茬口不顺、环节间衔接不畅、产业间技术协同不强等问题,探索适合鲁西南短季棉的栽培模式,以大豆品种齐黄34和棉花品种鲁棉2387为供试材料,设计单作棉花、单作大豆和棉豆间作(二四式、四四式、四六式)5个处理,研究了棉豆间作模式对大豆和棉花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四式棉豆间作的棉花吐絮早2~5 d,吐絮畅,而且铃大,衣分高,单株结铃增多1.0~2.5个,烂铃较少,2行均为边行,通风透光较好,边行优势明显;二四式棉豆间作的每666.7 m2经济效益最高(625.6元),分别比四四式棉豆间作、四六式棉豆间作、单作大豆、单作棉花高81.3元、106.0元、294.2元、245.1元。综上,二四式棉豆间作模式的复合群体空间分布合理,较为适于鲁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新晃县旱作农业粮食低产和低收入问题,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了麦—玉—薯;麦—烟—薯;麦—瓜—椒;薯—玉—薯;麦—菜—玉—薯—椒等多熟制高效栽培模式,同时采用分厢间作套种,选用耐旱良种,适时播种移栽,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生物化学调控耐旱技术,加强病虫防治,确保农业丰收等先进配套农艺措施,从而获得旱作农业大面积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7.
杏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生长及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和LAI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间作下棉花的铃重、株铃数、有效果枝数和衣分相比对照均有一定的减少,各处理与对照间单株铃数和果枝数差异极显著,间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果枝数株铃数铃重衣分;间作减少了棉花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在杏、棉间作下试验的3个品种中鲁棉研28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南阳盆地植棉区棉田综合效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建立了棉瓜薯套作高效栽培模式。本文对棉瓜薯的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水肥管理、整枝打顶、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枣树与棉花间作对不同棉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枣棉间作对中棉所43、中棉所49、新陆中26、新陆中36、新陆早50和品系6011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棉间作对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和现蕾期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但延长开花期至吐絮期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不同程度降低.不同棉花品种产量显著降低,主要原因是单株结铃数下降;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综合分析认为新陆早50、中棉所43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适宜枣棉间作.  相似文献   

20.
何钦安 《江西棉花》2006,28(3):41-41
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关系比较协调的作物,同一时间或在幼苗期前后进行有规则的相间种植的方式。这种种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地力和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近年问作发展较快,特别是棉地间作不仅面积扩大,形式多样,而且还探索出了一些高效问作模式,如棉间豆角、棉间西(甜)瓜、棉间辣椒等,产值达15000元/hm^2左右,有的更高。根据近年来的经验,要搞好棉地问作主要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