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简化了繁殖和制种程序,减少了种子生产环节,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综述了前人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和种子成熟收割安全期的协调;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制种纯度监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71-375,382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宗修  程式华 《中国稻米》1995,(2):F004-F004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集杂交水稻育种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科学理论著作。全书分六章,系统介绍了水稻杂种优势理论和雄性不育的机制,着重反映了我国在杂交水稻三系法和两系法科研与生产方面的新成果,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内容广泛新颖,提出的问题中肯而深刻。  相似文献   

4.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71-375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系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所以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一定风险。本研究是在寒地稻区进行两系杂交粳稻的制种工作摸索,制种风险更大,大棚制种主要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的增温和保温功能调节大棚内温度,使棚内温度在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以上,不育系保持自花不育接受外来父本花粉结实,研究在寒地稻区用温室大棚进行杂交粳稻制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技术研究简报AbriefreportoncoreseedproductionofPTGMSIinesinrice欧爱辉,邓启云,符习勤,朱全仁(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410125)目前,两系法杂交稻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鉴于...  相似文献   

7.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两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三系法杂交水稻后,两系杂交稻的研究和应用是我国水稻种植业上又一项领先于世界的新技术。与三系法相比,两系法不但提高了选育的效率,而且拓宽了杂种优势利用范围,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1987年两系法育种被列入国家“863H十划生物领域第一专题,全国十多个省参与联合攻关。作为其中的一员,安徽省的两系杂交稻在研究和应用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两系杂交粳稻研究和应用成效显著我省两系杂交稻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家、省政府等的支持下,经过多部门的协同作战,完成了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栽培技术配套,到商品化经营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安徽芜湖地区农科所最早提出“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1973年湖北石明松在单季晚粳农垦58中发现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揭开了光敏核不育型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序幕。育种家认为,两系法的应用将导致杂种优势育种和杂交稻生产的新突破,并认为这是水稻生产上继矮秆品种、三系杂交稻之后的第三次突破。 1972年,作者在崇安县综合农场种植的“珍龙13”田间,选出自然不育株,并定向培育出一个育性与温度密切相关的珍龙选不育系。1974年实现两系法配套,配制出第一个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紫优一号。现  相似文献   

10.
选取湖南省怀化市12个典型制种基地气象代表站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可照时长、不同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安全系数、抽穗扬花期的降雨安全系数、低温安全系数和高温安全系数,分析表明,怀化市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最适宜采用高温不育型及临界日长≤12.9 h的长光高温不育型不育系进行两系制种,以7月下旬—8月上旬育性转换安全性高,8月中旬抽穗扬花最为安全。若考虑避开抽穗扬花期的高温因素,在海拔200 m以下地区对于不育临界温度≤23.5℃的不育系,或在海拔280 m以下地区对于不育临界温度为23℃的不育系,推荐将其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8月上中旬、抽穗扬花安排在8月下旬。对于临界日长为13.0~13.5 h的不育系,应根据当地可照时长的变化规律安排生产。不建议采用临界日长13.5 h以上的不育系在怀化市制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1984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82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杂交水稻一般比普通水稻增产20%左右。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从技术上看,有三个难题。第一,要培育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第二,要选出优势强的杂交组合;第三,要有能获得大量第一代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中国在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获得强优势杂交组合,1975年建立较完整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目前,已有早、中、迟,籼、粳等多种类型,适合在不同地区种植的杂交组合二十多个。杂交水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较好的农艺性状,较高的生理机能,较强的抗性和较广的话应性。杂交水稻的生产程序较复杂,特别是在繁殖和制种过程中容易串粉而引起混杂。为了保证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和质量并做到有计划地供种,在中国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由各级种子公司分工负责。除育种工作外,不少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在进行遗传、生理生化和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化学杀雄配制的杂交水稻也初步成功,并在生产上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2.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芯片”,不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品种的不断突破都取决于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与持续创新。自水稻光敏核不育种质农垦58S被发现以来,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历经50年,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占据我国杂交水稻半壁江山。作者通过总结我国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作者团队在制种安全实用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未来实用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1全国两系杂交稻发展概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在水稻遗传育种上又一重大技术革新,具有生产程序简化,制种成本低,配组自由,杂种优势强等优点。1987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10多年来经过科学家们不懈努力,两系杂交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2,(3):93
近日,由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一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立云教授及其团队近年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育性机理、选育策略与方法,两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及技术路线,超高产与抗逆机理,两系法杂交稻安全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尤其是育成的十多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在大面积生产应用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制种技术的优势,根据3a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10行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用于杂交水稻制种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但是.随着近几年杂交稻种子数量供大于求.制种比较效益的逐年减少.制种基地面积迅速下降.传统水稻制种优势受到新的挑战.我省制种基地发展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制种过程中,气象因素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影响杂交水稻制种开花时间、花粉和柱头活力以及异交结实率。综述了气象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制种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路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市是浙江省杂交水稻主栽地之一,杂交晚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多公顷,占晚稻面积的86%左右,占全省晚杂面积的20%,杂交早稻种植面积居浙江省各地市首位。建立稳定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发展本市的粮食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市杂交水稻制种最高面积曾发展到2700多公顷,生产杂交水稻种子223万公斤,种子自给有余,还向外地供种。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制种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的制种积极性下降,原有的一些制种基地纷纷解体,导致制种面积大滑坡。低谷时全市制种面积仅170hm2,总产种子32.98万公…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制种系列机械化技术研究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0~1992年3年对杂交水稻制种系列机械化配套制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工效提高,保证了大面积适时栽植,花期相遇良好,异交结实率提高,同时可减少收获损失,种子产量增加19.8%,为我国实现规模经营制种机械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Y两优17是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良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与强优势抗倒恢复系R1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Y两优17双亲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