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提高小麦基因枪转化效率,对基因枪轰击参数的优化、受体材料的种植方式、载体类型的选择和受体基因型的筛选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枪轰击时,金粉用量为每枪250μg、轰击距离为9cm、轰击压力为1 100psi、轰击次数为1时,小麦转化效率较高;受体材料种植于温室,且具备较高CO2浓度和温度,可以提高小麦转化效率;3种载体类型中,线性表达载体转化效率明显高于环状表达载体和双元表达载体;周麦19、郑麦7698和郑麦0943为再生能力强和转化效果好的受体品种。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作实践,在总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的基础上,提炼出品种权转让等6种模式,围绕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开展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创新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农业成果转化应用空间的对策措施,以增强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2 0 0 2年科技服务工作为例 ,探讨了在新形势下科技服务工作的内涵、分类管理和加强科技服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茆训东 《江西棉花》2000,23(3):39-41
由新洋农试站棉花育种家郭长佐等主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苏棉9号,1995年4月定名,同年5月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九五”棉花后备品种,12月获农业部棉花育种科技攻关新品种二等奖。1996年被列为江苏省“九五”科技新成果重点转化项目和江苏农科院重点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1997年8月又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成果,全国入选该项目的棉花品种仅两个,1998年起被列为江苏省棉花当家品种。盐城市政府连续三年将苏棉9号的良繁和开发利用列入农业重点工程,1997年苏棉9号获盐城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又…  相似文献   

5.
《云南热作科技》2012,(3):31-38
调研分析了云南农垦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现状、创新成果技术熟化程度和市场供求,对项目产品今后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对影响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子进行了讨论,提出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PCR检测水平评价了PPT在再生过程,再生植株喷施和体外浸泡中筛选方法的效率,结果表明PPT浸泡方式效率最高,能够准确鉴定出转Bar基因甘蔗。  相似文献   

7.
孙大为  王岩  张淼  邓春辉 《杂粮作物》2010,30(4):314-316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采用的是以计划为主的推广模式。它是以政府主办的专业推广机构为主体、多层次的农技推广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纵向直线模式,其运行机制是利用行政手段以政府行为为主的推广模式不利于发挥科技人员和农民各自的积极性,不能使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发生普遍的、直接的信息联系,容易造成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脱节,与农民需求脱节,农业科研偏向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科技的先进性,而忽视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最后导致农业科技成果难,成果长期积压在科研单位,被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8.
大豆通常被认为是较难转化的豆科作物之一,大豆基因型是影响大豆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方法,对2个国外大豆品种和9个国内品种进行转化研究,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BAR试纸条和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再生率及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国外品种Jack和Bert,南方大豆品种华春6号和东北大豆品种沈农9号具有较高的再生率和转化效率,转化效率分别达到6.45%、3.80%、3.24%和2.86%。对来源于沈农9号的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受体大豆品种,该受体品种实际转化效率为2.14%。对外源T-DNA插入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拷贝(1~2个)T-DNA插入比例为75%。本研究筛选了4个转化效率较高的大豆品种,为开展高效大豆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大豆主栽品种,利用华春6号和沈农9号作为受体品种开展转基因研究,对于加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总结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绩,分析影响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效率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3个籼稻品种和2个粳稻品种为对象,对农杆菌转化水稻过程中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GL1和EHA105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转化和转化前菌体重悬对抗性愈伤率有显著影响;琼脂粉加倍和超净工作台上风干4 h的方法因能明显提高抗性愈伤率和分化率而被认为是最适合的干燥培养方式;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或脯氨酸(Pro)可以提高分化率;壮苗时加入适量的NAA有利于壮根并提高移栽成活率。应用此农杆菌转化系统,获得了一批经PCR和点杂交鉴定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1.
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开展大豆转基因育种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前提。自1988年首次建立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以来,围绕影响大豆转化效率提高的各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大豆转化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包括在共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类化合物,选用强毒农杆菌菌株以及不同的外植体和筛选剂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豆遗传转化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已报道的大豆转化效率最高可达32.6%。文章对近年来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影响大豆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麦基因枪法遗传转化中幼胚组织培养有很强的基因型依赖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转基因小麦的广泛应用。为了建立克服基因型障碍的小麦高效再生系统.促进转基因小麦的规模化应用,对15个小麦基因型的幼穗、幼胚两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率在两种外植体之间无差异,但幼穗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质量好于幼胚。15个基因型幼穗外植体的绿苗分化率均高于其相应的幼胚外植体绿苗分化率,表明幼穗是很好的外植体材料。对其中H6756和H311两个基因型不同外植体所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了基因枪转化,姑果表明,幼穗受体的基因转化效率明显高于其相应幼胚受体的基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卢锦荣 《杂交水稻》1999,14(1):13-15
阐述了近几年的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现状,指出种子质量不稳定的原因有:a)亲本纯度问题;b)种子生产、加工过程中质量检测、监控不严;c)种子市场管理力度不够。提出了提高种子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文处理工作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各单位对公文处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工作水平,已成为目前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建立健全了收文处理、文稿审核、公文管理方面的相关体系建设和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以渠道防渗技术为例,在辽宁稻区通过对其节水科技成果应用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整理出辽宁节水农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应用统计学研究方法,比较渠道防渗技术科技成果应用前后对辽宁稻区农业节水及产量的变化,分析节水农业应用的价值和潜力。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为辽宁稻区节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整个节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技术作为植物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育种技术的独特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主要是幼胚或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由于受到基因型、生长季节、取材时间等因素制约,大大限制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产业化应用。总结对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玉米遗传转化的产业化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提高稻瘟病菌转化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pAN7-1质粒导入稻瘟病菌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的转化率,进行了对转化效率影响因子的研究。稻瘟病菌转化溶液中使用50 mmol/L CaCl2浓度,PEG4000 40%或PEG80000 40%多聚物,添加30 μg鲱鱼精DNA,供体质粒DNA呈直线状都有利转化频率的提高。其中鲱鱼精DNA作用尤为显著,由于添加30 μg鲱鱼精DNA,转化频率高达71.6转化子/μg DNA。42℃热冲击对稻瘟病菌转化并非必需,转化溶液中添加受体菌2539w DNA后,反而引起转化频率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徘徊不前,是当前制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霞浦县近年来汕优46制种生产实践,从制种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入手,结合目前的制种生产水平和实践经验分析认为:母本结实率偏低是制种高产的首要制约因素,其次是母本有效穗普遍不足。并从这两方面着手,提出汕优46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生产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加强名、特、优、新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新品种转化应用.对促进作物良种更新换代、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种子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贾东 《北方水稻》2009,39(4):53-55,65
<正>21世纪人类将面临人口增长、环境资源退化和粮食短缺的三重挑战。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要满足100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粮食生产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