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南阳盆地棉花营养钵育苗期间,由于较长时间受到低温、寡照、阴雨等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播种时间偏晚,播期长,出叶速度慢,苗病发生重,死苗多,总体苗情为近几年来最差。根据多年经验,培育壮苗应从苗床建设、适时播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旱冻交加"的气候条件下遥感监测小麦苗情的可行性,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利用多时相MODIS为遥感数据源,引入了广泛用于小麦苗情监测的距平植被指数(AVI),同时基于植被健康状态指数(VHI)和晚霜冻害综合指数(I),构建了旱冻双重胁迫条件下的小麦苗情综合指数(CI),以反映冬小麦拔节期的生长状况,并分别利用实测样点苗情分类和距平植被指数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I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5.00%,Kappa系数为0.74;冬小麦总茎数与CI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拟合方程为y=8.732CI+1.256,决定系数为0.605 3;与实测样本对比,CI预测精度为73.30%,苗情分类分级更符合小麦生长实际情况。因此认为旱冻双重胁迫下可以利用CI对冬小麦苗情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2):23-23
目前,国内小麦产区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部、山东东部冬小麦仍处越冬期,陕西中部及黄淮大部已进入返青期,江淮、江汉大部、陕西南部处于分蘖期,川贵大部及云南部分地区处于拔节期,四川南部及云南大部处于抽穗期。近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强,但对冬小麦生长影响并不大;特别是大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降水过程,土壤水分得到及时补充,有利于小麦返青早发和晚弱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济阳区2017—2018年度冬小麦减产较多,主要从气象角度分析济阳区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对冬小麦主要发育期与积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冬小麦受阴雨天气影响,播种较最适宜播期晚了1周左右,越冬前积温不足,小于450℃,苗情弱,导致冬小麦抗冻能力差,受冻风险增加,不利于形成冬前壮苗;越冬前降水较常年偏少13.2 mm,导致部分麦田受旱,麦苗群体小、分蘖少,苗情差;小麦越冬期间,低温日数较多,≤-10℃的时间为11 d,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0.6 mm,造成小麦晚播弱苗受旱受冻;返青—抽穗期出现低温天气,影响小麦生长,4月上旬的日最低气温0.4℃,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冬小麦幼苗和叶片受冻;开花—灌浆期出现了高温、干热风和多雷阵雨天气,不利于冬小麦开花、灌浆和产量的提高。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使得2018年度冬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等均较2017年降低。对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对于做好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更好地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秋季由于连阴雨的影响,小麦播期普遍比正常年份推迟10d左右,针对小麦春季苗情及土壤墒情等特点,早春麦田管理的主题是促分蘖、要壮苗、争群体。在具体措施上应以锄划增温、保墒促苗为切入点,适当运作肥水为重要手段,搞好分类管理,及早实现苗情转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可划分为5个时期,即始发期、缓慢增长期、越冬停滞期,盛发期和稳定期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有利条件是秋冬气温高,春季降雨多;播期早,播量大;偏施氮肥,浇水饮数。  相似文献   

7.
2016年江苏高邮市秋收秋种遭遇了历史罕见的连阴雨天气,水稻收获严重偏迟导致小麦大面积延迟播种。为抢秋播进度,全市积极采取改耕翻盖籽为浅旋一次性播种,改人工撒播为机械播种,改适期半精量播种栽培为迟播独秆栽培的"三改"技术措施,力争增加小麦播种面积。应用"两降一增"肥料运筹策略,采取机械适墒镇压、适度化控促壮等抗灾措施,促进苗情迅速转化,小麦生产在灾年仍取得了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产优质的中晚熟粳稻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机械化插秧等新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人为推迟水稻播种期,使水稻熟期明显推迟,给下茬小麦的适期播种造成了影响。小麦播种偏迟,难以形成冬前壮苗,常规生产上应用的高产优化调控技术在迟播麦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根据我县近几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实践,对晚茬小麦的一些主要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晚茬小麦实现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小麦生产潜力定量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省小麦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估算了河南省15个生态点连续50年(1963-2012年)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了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8 350~9 996kg·hm-2,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为2 590~7 943kg·hm-2,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河南大部分麦区光温生产潜力变化范围为9 173~9 446kg·hm-2,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43.5%。光温生产潜力高于9 447kg·hm-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豫北麦区(安阳、新乡西北部)及豫中麦区(许昌、西华),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33.6%。河南省大部分麦区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范围为4 375~7 050kg·hm-2,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59.5%。河南省15个地点的水分满足率为28%~91%,大部分地区水分满足率不到60%;河南小麦灌溉增产潜力变化范围为723~6 573kg·hm-2,其中三门峡、郑州、开封、商丘等地以北地区的灌溉增产潜力在4 623kg·hm-2以上,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49.4%,而驻马店以南及信阳地区的灌溉增产潜力低于2 673kg·hm-2,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17.5%。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属典型的拉尼娜年,春季连续出现低温,7月上、中旬夜间出现障碍性冷害,初霜偏晚,降雪偏晚。分析阐述了2015年拉尼娜现象造成的低温对黑龙江省桦川地区水稻营养生长期的出苗、返青、分蘖和结实期的拔节孕穗、灌浆、结实率、收获等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下年的水稻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河南省小麦晚霜冻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基于河南省1971-2019年111个气象站温度资料和17个农气观测站小麦发育期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终霜日的时间及极值概率分布进行拟合分析.结果 表明,河南省小麦拔节期常年值在第73-第91日(年积日),小麦晚霜冻终日均值在第80-第95日,小...  相似文献   

12.
适期播种的地膜覆盖小麦,揭膜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5℃,穗分化处在二棱期(不能超过二棱后期),在惠民地区的时间约为3月5日前后,正值大田小麦的返青期。大田小麦开始返青时(惠民地区常年在二月下旬),膜下小麦的主茎叶龄超过了6叶1心以及早播晚盖麦田,揭膜时间宁早勿晚,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3℃时即可揭膜,以延长穗分化时间,争取更多的穗籽粒数;当膜下小麦的主茎叶龄在5叶1心以下,生长锥未进入伸长期时,应适当推迟揭膜时间,以促进穗分化,加速生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增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机理的核心是覆膜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地表和耕层上温,增加或部分增加因晚播而减少的积温。这一效应,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而且能促进小麦根、茎、叶的生长,使小麦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延长幼穗分化时间,补偿生育期的不足。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独特的生育特点。针对其生育特点,研究了适宜盖膜期、播种量、揭膜期和肥水运筹等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从而为晚播小麦开辟了一条新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8至2009年江苏省小麦适期偏晚播种,一播全苗;越冬期降水偏少,淮北干旱严重,至2月下旬末,旱情才有所缓解.返青期全省连阴雨,淮北旱情解除,淮南低洼地区发生渍害;3月中旬后气温稳步回升,小麦生长先慢后快;抽穗开花期多晴少雨,抑制了赤霉病的发生,有利于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灌浆期温高光足,有利于光合累积,提高千粒重;成熟收获期晴雨相间,淮北地区部分白麦出现穗上发芽现象,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播稻茬小麦种植方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邳州市2014年10月下旬受连阴雨等因素的影响,稻茬麦播期推迟,晚播小麦面积较大。通过对赵墩、八路等镇晚播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调查分析,探索补救措施并配套相应的生产技术,以提高晚播小麦抗灾减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洛麦1号(原名洛麦8716)是洛阳市农科所1987年采用太谷核不育杂交技术选育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1997~2000年参加河南省高肥组区试,2000~2002年参加河南省晚播早熟组生产试验,2002年7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洛麦1号”,审定编号为“2002007”。几年来,该品种在各级试验及大面积生产示范中,不仅表现高产稳产、穗大粒多、长相清秀、抗病抗热,而且品质优良,是一个理想的适应水肥地中晚茬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增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机理的核心是覆膜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地表和耕层土温,增加或部分增加因晚播而减少的积温。这一效应,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土壤中的不,肥,气,热状况,而且能促进小麦根,茎,叶的生长,使小麦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行光照阶段,延长幼穗分化时间,补偿生育期的不足,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独特的生育特点,针对其生育特点,研究了适宜盖膜期,播种量,揭膜期和肥水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新品种郑麦58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采用"异地种植,品质检测"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3),已申请国家小麦新品种权保护。1特征特性1.1综合农艺性状优郑麦583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0.3d。苗期长势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穗数多,穗层整齐;成株期株型偏紧凑,穗下节偏短,旗叶半披,株高79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小麦单产和总产均居全国首位,然而当地农户施肥量大,且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现象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较低.为解决这些施肥问题,依据河南省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小麦营养需求规律,并考虑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形态配伍和协同增效,优化肥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开发小麦专用复合肥料,于2017-2018年在河南禹州进行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江苏部分地区赤霉病大流行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江苏省里下河和沿海地区,小麦在抽穗扬花之前的苗情,具备再夺丰收的良好基础。由于遭遇到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罕见的小麦抽穗扬花期与持续高温连阴雨高度吻合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对该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试图寻找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以及病害发生后如何解决保险理赔、商品小麦收购等稳定农民情绪,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组织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