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奶源基地建设是我国奶业发展的基础,奶牛养殖小区是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的可行模式。该文依据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约有72.7%为农户养殖的现状,立足奶牛养殖小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奶牛养殖小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并提出了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相应的技术参数,目的在于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单位提供参考,改变我国庭院式奶牛饲养方式,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改善奶源质量。在平面布局上,应该有管理生活区、奶牛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等4个功能区域。管理生活区和辅助生产区应建在小区的地势较高,上风向处;而粪污处理区设在地势低、下风向处;奶牛生产区设在小区中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奶牛饲养主体的农村散户小规模饲养已占奶牛总饲养量的80%左右。由于养殖规模小,设备简陋,饲养条件差,疾病难以防控,很多地方试图通过建设奶牛养殖小区来加以解决。但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小区还没有一套可供实际推广应用的生产工艺模式,小区没有科学的规划布局,工艺技术路线和工程防疫技术不到位,设施设备的配置不合理,饲养方式不统一,管理松散,缺乏计划性和全年生产的均衡一致性,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这些矛盾。为此,作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奶牛养殖小区的舍饲散养生产工艺模式,并就该工艺模式的特点、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工艺技术参数确定、配套设施与设备、小区布局以及工程防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推进奶牛养殖小区的规模化、标准化的进程,提升我国奶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中国各地奶牛养殖小区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系统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现行奶牛养殖小区组织构成及发展趋势,界定了4种主要组织模式,并对这4种主要组织模式的特征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未来奶牛养殖小区组织模式演化的方向,并探讨了不同演化方向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奶源基地建设是我国奶业发展的基础,奶牛养殖小区是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的可行模式。该文依据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约有72.7%为农户养殖的现状,立足奶牛养殖小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奶牛养殖小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并提出了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相应的技术参数,目的在于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单位提供参考,改变我国庭院式奶牛饲养方式,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改善奶源质量。在平面布局上,应该有管理生活区、奶牛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等4个功能区域。管理生活区和辅助生产区应建在小区的地势较高,上风向处;而粪污处理区设在地势低、下风向处;奶牛生产区设在小区中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奶牛养殖粪便的生物有机肥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奶牛养殖粪便的排放量大,养殖管理无序,对农村面源、水源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试验和工程实例提出了以奶牛粪便为基料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是解决目前奶牛养殖粪便污染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使奶牛粪便无害化,还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奶牛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奶牛的生长情况和产奶质量。随着黑龙江省奶牛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奶牛饲养和养殖的过程中,大多数奶牛的生长发育过程都是在奶牛舍内完成。为了促进奶牛生长,提高产奶质量,就要改善奶牛生长的环境条件。因此,针对北方寒地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内环境问题,分析介绍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总结我国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广西奶牛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奶牛养殖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高和增强。为了进一步加快广西奶牛养殖业的发展速度,通过深入调查广西奶牛养殖企业现有的生产状况及生产水平,分析了目前影响广西奶牛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广西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奶业的发展,奶牛养殖小区作为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过渡形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本文研究分析了奶牛养殖小区发展规模确定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中国各地奶牛养殖小区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系统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现行奶牛养殖小区组织构成及发展趋势,界定了4种主要组织模式,并对这4种主要组织模式的特征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未来奶牛养殖小区组织模式演化的方向,并探讨了不同演化方向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奶牛饲养主体的农村散户小规模饲养已占奶牛总饲养量的80%左右。南于养殖规模小,设备简陋,饲养条件差,疾病难以防控,很多地方试图通过建设奶牛养殖小区来加以解决。但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小区还没有一套可供实际推广应用的生产工艺模式,小区没有科学的规划布局,工艺技术路线和工程防疫技术不到位,设施设备的配置不合理,饲养方式不统一,管理松散,缺乏计划性和全年生产的均衡一致性,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这些矛盾。为此,作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奶牛养殖小区的舍饲散养生产工艺模式,并就该工艺模式的特点、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工艺技术参数确定、配套设施与设备、小区布局以及工程防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推进奶牛养殖小区的规模化、标准化的进程,提升我国奶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估奶牛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准确评估奶牛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寻求有效减排措施和引导奶牛养殖业低碳发展的基础。该文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结合中国奶牛养殖业现状,建立了奶牛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方法;并以此方法分析了西安郊区典型的规模化奶牛场的奶牛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和排放量。结果表明,该奶牛养殖系统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是奶牛肠道发酵CH4排放、饲料生产与加工、粪便贮存,其排放量分别占整个系统的48.86%、18.97%和16.39%。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是CH4、N2O,排放量分别占整个系统的55.56%和26.9%。该奶牛养殖系统每生产1kg按脂肪和蛋白质纠正的原奶(FPCT)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为1.52kg,低于全球平均的混合饲养模式原奶生产的排放量,而高于欧洲国家原奶生产的排放水平,说明减排潜力还很大。通过改善饲料、改进粪便管理模式和肥料田间管理等措施均能够减少单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不同措施对整个系统减排的贡献率还应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因此,建议开展不同减排措施下的生命周期评估,以获得对系统减排更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大城市郊区"土壤-饲料-奶牛"养殖体系养分流动和环境排放特征是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促进农牧结合、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畜禽产品供应等政策制定的基础。本研究选取北京市郊区28个规模化奶牛农场,调研包括饲料来源和投入、奶牛生产和粪尿管理以及产品输出情况。结合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和北京市统计数据,利用NUFER-animal模型对1980—2013年北京市规模化奶牛农场"土壤-饲料-奶牛"生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利用效率和环境损失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3年,奶牛个体尺度(仅包括泌乳牛)氮利用效率从14.9%增加到21.2%,磷利用效率从13.8%增加到27.3%;群体尺度(包括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泌乳牛和干乳牛)氮利用效率从14.5%增加到18.2%,磷利用效率从15.8%增加到24.9%;系统尺度(土壤-饲料-奶牛)氮利用效率从11.3%增加到15.8%,磷利用效率从13.3%增加到22.3%。北京市奶牛养殖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系统尺度氮利用效率在1985年前减少;而1985年后逐渐增加。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系统尺度磷利用效率均不断增加。系统尺度氮总损失从1980年的1 516 t增加到2013年的16 973 t;磷总损失从114 t增加到1 763 t。生产1 kg氮磷产品造成的氮和磷损失均表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北京市"土壤-饲料-奶牛"生产系统氮磷流动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养分利用效率和总环境损失不断增加。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模式从传统向集约化转变和环保管理措施的完善。因此,调整奶牛养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提高喂养技术和粪尿管理水平等是提高都市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可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牛奶品质,给奶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从多方面加强对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高奶业经济效率已势在必行。基于此,综述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各项治疗措施,为提高奶牛养殖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最终目的在于保障奶牛养殖户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YOLOV5s网络的奶牛多尺度行为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奶牛站立、喝水、行走、躺卧等日常行为与其生理健康密切相关,高效准确识别奶牛行为对及时掌握奶牛健康状况,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群体养殖环境下奶牛行为数据中,场景复杂、目标尺度变化大、奶牛行为多样等对行为识别造成的干扰,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奶牛多尺度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在骨干网络顶层引入基于通道的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使模型关注奶牛目标区域,同时对奶牛多尺度行为目标增加路径聚合结构的支路与检测器获取底层细节特征,并引入SE(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注意力机制优化检测器,构建SEPH(SE Prediction Head)识别重要特征,提高奶牛多尺度行为识别能力。试验验证改进后的奶牛行为识别模型在无权重激增的同时,多尺度目标识别结果的平均精度均值较YOLOV5s提高1.2个百分点,尤其是对奶牛行走识别结果的平均精度4.9个百分点,研究结果为群体养殖环境下,全天实时监测奶牛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该文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品种、管理,尤其是养殖环境等因素对奶牛蹄病发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发现影响奶牛蹄病发生与奶牛舍地面材质及牛床空间尺寸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引起行业内对奶牛舍设计、建造科学性的重视,为奶牛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促进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射频技术的奶牛身份识别系统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针对当前奶业所存在的养殖规模较小、单产水平低、管理技术落后、饲料单一、牛群血缘不清,以及由此导致动物产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的问题,提出并建立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奶牛的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瘤胃式动物电子标识来为每头奶牛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数码档案,实行一畜一标,并通过采用RFID技术以及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技术对存储奶牛信息的电子标签进行远距离识别,从而及时的实现对每头奶牛的监控与管理。研究结果表明RFID系统读卡器的识读率为100%,识读距离可达到8 m以上。该方法不仅实现了对奶牛生产养殖的数字化管理,也为精细养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主要表现特征为奶牛的生殖器官发炎、母牛流产与不育等,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会对广大养殖业主的经济收益、畜牧业的发展、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奶业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奶牛布病的防控净化,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11日上午11点整,广西第一头成年体细胞克隆黄牛在广西大学自然顺生。我校成为继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成功获得成年体细胞克隆牛后,掌握此项技术的少数单位之一。该项技术的应用对高产奶牛的复制、快速繁殖及养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奶牛身份射频识别系统的防冲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确定奶牛身份是实现奶牛数字化养殖的关键和基础。为了提高奶牛识别中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防干扰性,在对射频识别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奶牛身份识别系统整体方案;着重研究了长距离射频识别系统中多标签冲突问题,对防冲突时隙Aloha算法和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了比较,并最终采用改进的二进制搜索算法,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数据传输中,采取了对相同字段数据信息不发送的方法,减少数据交换时间。结果表明:该系统解决了多头奶牛进入射频区域后引起的冲突问题,使传感器采集的信息与奶牛个体实现了一一对应;算法的改进使传输时间节省38%,大大提高了奶牛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气候变化对奶牛热冷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对奶牛养殖的影响日益凸显,一些地区奶牛养殖的热应激或冷应激外部环境有所加剧。该文采用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和风寒温度(wind chill temperature,WCT)2个指标,分析了北京地区1951-2012年逐日的THI和WCT的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奶牛养殖应激环境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2 a来北京地区温度提升了1.93℃,气候变暖特征明显快于全国,气候变化加剧了北京地区热应激温度环境,降低了冷应激温度环境,综合考虑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气候变化对北京地区热应激综合环境影响小,对冷应激综合环境影响大。但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以来,北京地区热冷应激环境呈现"双升"态势,尤其冷应激环境明显增强,2012年冷应激天数为近10 a来最高,对北京地区的奶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对以开放或半开放式牛舍养殖为主的北京地区的牛舍改造和应激设施设备改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