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锦鲤抗寒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黑龙江地区对日本锦鲤进行富营养池塘的饲养成活率和自然环境的越冬成活率试验 ,结果表明越冬是制约锦鲤在北方寒地池塘养殖的关键问题。采用日本锦鲤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正反交 ,从正交组F1 的锦鲤型个体中选育出抗寒锦鲤 ,1~ 3龄鱼饲养成活率分别为 81 %、89%和 95 % ,越冬成活率分别为 57%、86 %和 81 % ;F1 锦鲤型个体与日本原种锦鲤回交F2 ,其饲养成活率和越冬成活率与F1 锦鲤型个体基本一致 ,且体型和体色都优于F1自交组。可以再通过连续几代的选育 ,从回交F2 的锦鲤型个体中筛选出遗传性状稳定的抗寒锦鲤品系  相似文献   

2.
锦鲤被分为十三大品系,昭和三色是锦鲤其中的一个品系,与红白、大正三色合称为大三家或御三家,这是锦鲤十三大品系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三个品系。昭和三色的体表具三色斑纹,即红、白和黑斑。而且在它的一生中,这三色斑纹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尤其是3岁以前,变化更为显著。日前。锦鲤养殖技术发展很快,但养殖场大多将其视为玉,以推动锦鲤养殖和繁育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鱼类繁育体系和杂交育种两个课题,经过4年的辛勤研究和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初步选育出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二代)和蓝色鳞鲤(二代)2个鲤鱼新品系和获得了一个高起捕率的杂交种。荷包红鲤是一个优良的杂交亲本,与沅  相似文献   

4.
锦鲤被分为十三大品系,大正三色是其中之一,与红白、昭和三色合称为大三家或御三家。这是锦鲤的三大品系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三个品系,也是市场中销量最大的品系,无论锦鲤比赛级别如何,这三个晶系都是单独的比赛类别,而其他品种可能会因为比赛级别不够而合并,只有较大的比赛才会分为十三大品系进行评比。  相似文献   

5.
利用通过2代群选和4代家系选育的建鲤新品系与市场上的普通建鲤和自繁的福瑞鲤,进行中试和小试,测定经过多代选育的建鲤新品系的育种效果,中试验结果表明建鲤新品系F4比普通建鲤生长速度快20%左右,小试结果表明建鲤新品系比福瑞鲤生长速率快,远高于普通建鲤生长速率。结果表明,建鲤经过多代选育育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审(认)定了适宜在我国推广的水产优良养殖品种,经农业部审核通过。 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审(认)定通过了33个品种(品系)、杂交种和引进种。 荷包红鲤、兴国红鲤、彭泽鲫、建鲤、松浦银鲫、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德国镜鲤选育系为适宜推广的水产优良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7.
建鲤新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建森 《水产学报》2007,31(3):287-292
设计并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鱼类新品种建鲤,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青灰色、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抗逆能力强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建鲤的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和抗逆能力,选用超大的亲本群体和选择强度、快速世代更新及低温繁育筛选等方法,对建鲤进行了3代选育和生产验证,而育成的建鲤新品系,较选育前的建鲤群体增重快13.6%~15.1%,日增重快13.7%~15.48%;青灰色、长体型等表型性状的一致性由选育前的96.2%和95%左右,提高到近乎100%。新品系体型增长,体色一致,群体整体性、美观性有明显提高,体长/体高比值平均增加0.37,增长13.8%,标准差减少11.4%,扩大了推广,进一步验证了建鲤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表3参30  相似文献   

8.
日本锦鲤繁育技术及高产高效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锦鲤,是由野生食用鲤通过人工选择、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名贵大型观赏鱼。它体态优雅高贵,有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锦鲤品系,隶属鲤形目、鲤科、鲤属,为鲤的变种,原产于我国,16世纪传入日本,经日本人数百年选育,成为名贵大型观赏鱼类之一,日本锦鲤因此得名。随着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日本锦鲤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已是休闲观赏渔业的当家品种,越来越博得广六养鱼爱好者和观赏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RAPD技术分析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亲本的基因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40个随机引物对荷包红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黑龙江野鲤三个品系鱼进行RAPD反应,共扩增出366条带,获得多态性的DNA片段60条。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荷包红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黑龙江野鲤的基因组变异指数分别为0.77和0.90。说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基因组与其亲本黑龙江野鲤的基因组较荷包红鲤具有更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锦鲤     
锦鲤原产于日本北部沿海的新泻县,是鲤鱼突变品系经人工选育而成的名贵观赏鱼类。根据日本文献记载,18世纪日本人民就在湖、河自然水域中发现了红鲤、白鲤、黄鲤等鲁鱼突变品系,当时这类有色种被称为红或花鲤,很多地方开始了红鲤的养殖。这期间以新泻县古志郡山古志村为中心的中越地区养鲤业者最先开始热衷于培育具有独特色彩、斑纹的鲤鱼品种。因其色彩如锦似缎、姿容如珠似玉,这类色鲤便逐渐以锦鲤之美名风行于世。日本学者按其皮肤、基本色素及群的特点将锦鲤区分为5大系统,即黑色质地系统、白色质地系统、德国红系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地区锦鲤的饲养和抗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进的日本原种锦鲤在黑龙江地区土池(富营养)饲养,采用与食用鲤鱼相同的养殖条件,对锦鲤一龄鱼,二龄鱼,三龄鱼,四龄鱼和亲鱼的成活率测定,分别达77%,85%,95%,94%,100%,得出锦鲤适合黑龙江地区的土池养殖。进行原种锦鲤,杂交种锦鲤一龄鱼,二龄鱼和三龄鱼室内和自然条件下赵冬成活率的比较,原种锦鲤在水温11℃的室内越冬成活率较高。在高寒地区自然越冬条件下成活率接近0,抗寒能力极差,但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交的杂交种锦鲤,一龄鱼,二龄鱼和三龄鱼和在自然条件下越冬成活率分别达56.6%,86%和81.1%。抗寒性状可通过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杂交遗传给杂交种锦鲤,并对自交种,杂交种的后代较好体色的锦鲤进行了统计,自交后代为35%,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杂交种后代为6%,杂交种后代体色较好的锦鲤明显低于自交种。  相似文献   

12.
对1995年和1996年秋季的易捕鲤选育系(F2)的分离情况及形态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易捕鲤选育系(F2)按外部表型可分离出四种形态:大头鲤体型占15.55—16.39%、易捕鲤F2占75.31—75.98%、鲤体型占3.67—3.72%、镜鲤体型占4.80—5.12%。形态学特征中易捕鲤F2体型与大头鲤相近,全长/体长1.16—1.23、体长/体高3.05—3.06、体长/头长3.09—3.13、体长/尾柄长6.37—6.46、尾柄长/尾柄高1.21—1.53、头长/吻长3.43—3.63、头长/眼径4.87—5.08、头长/眼间距2.21—2.49。  相似文献   

13.
<正>锦鲤是一种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观赏鱼类,隶属于鲤科、鲤属,体色鲜艳且多样化,素有"水中活宝石"和"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锦鲤于中国起源,于日本改良,目前已选育形成包括红白、大正、三色等为代表的13个品系100多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藕塘套养锦鲤是莲藕和锦鲤共生的一种生产模式,藕塘中丰富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水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三种锦鲤的特征与分类1.红白锦鲤白底上有红色花纹者称为红白,是锦鲤的代表品种。与大正三色和昭和三色一起被称为"御三家",在日本被认为是锦鲤的正宗。包括二段红白、三段红白、四段红白、闪电纹红白、一条红红白、口红红白、覆面红白、掩鼻红白、富士红白、拿破仑红白、御殿樱红白、金樱红白、德国红白。2.大正三色锦鲤在鱼体的纯白底色上布红色和黑色斑纹,与红白同为锦鲤的代表品种。根据其鱼体上红、黑色斑的分布可分为4种:口红三  相似文献   

15.
锦鲤养殖业是观赏鱼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近年来锦鲤的市场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各地都有锦鲤养殖,养殖锦鲤以港、澳、台三地的质量较好,价格较高,大陆的质量则参差不齐,这是经济水平的差异所致。锦鲤可分为13大品系,大正三色是其中之一,它与红白、昭和三色合称为“大三家”或“御三家”,它们是锦鲤的13大品系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3个品系,也是市场中销量最大的品系。无论锦鲤比赛级别如何,这3个品系都是单独的比赛类别,而其他品种可能会因为比赛级别不够而合并,只有较大的比赛才会分13大品系进行评比。大正三色的体表具有三种斑纹:红斑、白斑、…  相似文献   

16.
日本锦鲤体态优雅高贵,有大正三色,红白锦鲤等品系,隶属鲤形目、鲤科、鲤鱼属,为鲤鱼的变种,原产于我国,16世纪传入日本,经日本人数百年选育,成为名贵大型观赏鱼类之一。随着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日本锦鲤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已是休闲观赏渔业的当家品种。本文着重介绍日本锦鲤的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头鲤、黑龙江鲤、德国镜鲤及其杂种F3肌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头鲤、黑龙江鲤、德国镜鲤及杂种F3背部肌肉的肉色、嫩度、pH、失水率、系水力和肌纤维性状进行研究,评价杂种F3的肌肉品质.结果表明:(1)杂种F3肌肉的亮度为47.37,红度为1.85,黄度3.27,嫩度为1.65 kg·f,pH 6.62,失水率为22.54%,系水力为97.30%,肌纤维的横截面积为128.76 μm2,纤维的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83.38根,肌纤维面积的比例为55.55%.(2)杂种F3与亲本肌肉品质的比较,肉色亮度与黑龙江鲤相近,高于大头鲤和德国镜鲤;红度与大头鲤和黑龙江鲤相近,低于德国镜鲤;嫩度与大头鲤相近,小于黑龙江鲤和德国镜鲤;肌纤维的横截面积与大头鲤相近,小于黑龙江鲤和德国镜鲤;肌纤维密度与大头鲤相近,大于黑龙江鲤和德国镜鲤;pH、失水率、系水力、肉色的黄度和肌纤维面积的比例与3亲本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杂种F3具有与大头鲤相似的肌肉品质,经进一步选育可以育成一个优质的鲤新品系.  相似文献   

18.
<正>锦鲤(Cyprinidae)学名:Cryprinus carpiod,隶属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鲤属。它原产于日本,由日本传至中国,锦鲤的原始品种为红鲤,早期由中国传入日本,从日本发展和兴盛起来,经过人工选育改良为绯鲤,又称色鲤、花鲤,二战后改称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中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由于它对水质要求不高,食性较杂,易繁殖,故受到人们的欢迎。锦鲤体格健美、  相似文献   

19.
正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人工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的优良鱼类养殖新品种。它是选择母本荷包红鲤与父本元江鲤杂交后代作为育种基础群,选育出F4长型品系与两个原始亲本相同、选择指标一致的雌核发育系相结合,并进行横交固定,其子代(F5和F6)的遗传性状稳定性和一致性达到95%以上,定名为建鲤。建鲤生长快,生长速度较荷包红鲤、元  相似文献   

20.
金万昆 《淡水渔业》2005,35(1):10-12
墨龙鲤是由几个锦鲤品种混合交配繁殖,将其后代中出现的4尾黑色个体留下建立自交系,再从自交系繁殖的黑色个体后代中采用混合选择技术逐代选育至F-6,而育成的一个鲤鱼新品种.墨龙鲤体披全鳞,全身(包括各鳍)均为黑色,腹部灰白色,体纺锤型,稍粗短,可食用也可观赏,已试验推广养殖,深受养殖户欢迎.锦鲤源于中国、兴于日本,其养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锦鲤的体色、鳞被和体型等表现极为多样,尤以体色和斑纹变异大.在分类学上锦鲤与鲤鱼属同一种,但其色彩花纹已有十三个品系百余个品种,如红白锦鲤、大正三色锦鲤、别光锦鲤、乌鲤、浅黄及秋翠、衣锦鲤变种、黄金鲤、光写锦鲤、金银鳞锦鲤、丹顶锦鲤等.日本对锦鲤体色、斑纹、体型、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至今还未选育出一个体色遗传相对稳定的品种.我国对锦鲤的研究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外还未见有关黑色鲤鱼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选育的墨龙鲤是经连续6代定向选育的一个食用、观赏两用的新品种,其黑体色遗传稳定性达87%以上.现将选育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