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扁桃四种不同栽培树形的光合、冠层、微环境等指标及其对应间作区域光照和小麦生长情况的测定研究,旨在为南疆扁桃-小麦间作体系中,扁桃适宜树形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晚丰品种为试材,设主干分层形、纺锤形、高干圆头形和开心形四个处理,研究四个树形间的差异,调查间作区域光照分布和小麦生长情况.[结果]纺锤形处理单株负载量略低于主干分层形为1 184个/株,由于树冠体积小,单位投影面积负载量最高,达到94.8个/m2,是主干分层形的2.06倍;树冠内部光照情况优于其他三个处理,达到自然条件的31;;对间作区域遮阴影响程度较轻,且持续时间短,其整体和两侧近冠区域全天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条件的40.89;和34.57;.[结论]扁桃纺锤形树形负载量大,对间作区域影响小,适合应用于果粮间作立体复合种植体系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南疆地区间作种植模式下,研究成龄扁桃4种不同树形树体结构、枝叶分布差异;树形对间作区光合有效辐射(灌浆期)分布、日变化规律及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差异,为南疆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选择适宜高光效树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1年生扁桃(晚丰)-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主干分层形、高干开心形、开心形和小冠半圆形四个树形结构处理,对其树冠结构指标、枝条及产量分布范围进行调查;对间作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及日变化规律、小麦产量构成指标进行分区测定.[结果]不同树形处理树冠体积、枝量、单位体积枝量、不同区域枝条分布比例、单株负载量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树形对不同间作区域PAR强度和日变化规律存在影响较大,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开心形、主干分层形、高干开心形和小冠半圆形;树形对不同间作区域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存在较大影响,部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区域小麦千粒重、单穗粒重与PAR日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树冠对光能的拦截受树冠体积、枝条量、枝条分布的共同影响,树冠截光造成的遮阴胁迫是盛果期扁桃-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籽粒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冠半圆形和高干开心形树形间作区光环境优于其它2个树形处理,对间作小麦产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与20年生扁桃树下间作棉花的产量、光合特性及土壤养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扁棉间作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间作减少了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铃数和单株成铃数,进而影响到了子棉和皮棉的单位面积产量,扁桃树树冠内侧、树冠外侧2 m处的子棉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较对照递减了66.92%和42.78%.②扁棉间作改变了棉花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对照棉花的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双峰曲线,而间作棉花的变化规律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与树影变化长度和方向有关.③扁棉间作降低了距离树干5 m处(垂直树冠外围附近)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而对其他各处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说明扁棉间作系统中光合作用是决定棉花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与20年生扁桃树下间作棉花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养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扁棉间作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间作减少了亩株数、亩铃数和单株成铃数,进而影响到了子棉和皮棉的亩产,扁桃树树冠内侧、树冠外侧2米处的子棉平均亩产分别较对照递减了66.92%和42.78%。②扁棉间作改变了棉花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对照棉花的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双峰曲线,而间作棉花的变化规律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与树影变化长度和方向有关。③扁棉间作降低了距离树干5米处(垂直树冠外围附近)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而对其它各处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说明扁棉间作系统中光合作用是决定棉花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与20年生扁桃树下间作棉花(扁桃树下东西两侧第一行的棉花、垂直最大冠幅处的棉花、垂直最大冠幅外2 m处的棉花)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扁棉间作改变了棉花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对照棉花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双峰曲线,而间作棉花的变化规律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与树影变化长度和方向有关.②扁棉间作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间作减少了株数单位面积、单位面积铃数和单株成铃数,进而影响了籽棉和皮棉的单位面积产量,扁桃树树冠内侧、树冠外侧2 m处的籽棉平均667m2产分别较对照递减了66.92;和42.7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扁桃棉花间作对棉花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与22年生扁桃树下间作棉花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扁棉间作降低了树冠附近棉花的品质,棉花的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强度、伸长率、可纺系数和成熟度指数6个指标CK>树冠外侧2 m处>垂直树冠处>树冠内侧第一行,距离树干越近,棉花各指标数值越小;棉花短绒指数和马克隆值2个指标CK<树冠外侧2 m处<垂直树冠处<树冠内侧第一行,距离树干越近,数值越大.[结论]扁桃棉花间作系统中扁桃树冠对棉花品质影响显著,距离树干越近,影响越大,测试的8个指标中扁棉间作对棉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谢辉  韩守安  王敏  张雯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9):1610-1623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扁桃遮阴程度对间作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扁桃-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主干分层形(DC)、开心形(OC)、高干形(HS)和小冠半圆形(SC)等树体结构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的4个树形为处理,以大田为对照。于冬小麦抽穗期、花旗、灌浆期和乳熟期4个关键生育时期对不同处理不同间作区域小麦旗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响应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产量构成指标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扁桃-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等指标受树形和间作区域的共同影响,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小冠半圆形(SC)、高干形(HS)、开心形(OC)和主干分层形(DC),与单作相比降幅分别达到18.24%、33.00%、35.43%和63.68%;灌浆期不同树形处理叶绿素a/b比值均降低,扬花期和灌浆期4个树形对应间作区域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均显著降低,与单作相比扬花期和灌浆期降幅分别在18.24%~48.88% 和15.55%~56.38%;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小麦旗叶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小麦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籽粒产量降低与间作导致旗叶光合能力的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扁桃树形对间作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下高光效树形的选择和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小冠形、开心形、高秆形和分层形4个树形处理,于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等生长关键时期,对远冠区、东西两侧近冠区、东西两侧冠下区等5个间作区域的PAR日变化动态和环境光谱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新疆南疆地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不同间作区域PAR均呈单峰曲线日变化动态,扬花期至拔节期不同树形处理间作区域光照条件均明显劣变,小冠形、开心形、高秆形和分层形4个树形处理2个时期间的降幅分别达到18.93%、39.06%、23.24%和46.00%;扬花期扁桃对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已基本趋于稳定,该时期不同树形间作区域PAR强度水平分为小冠形、高秆形和开心形、分层形三个水平,每日PAR强度维持在400~1 400 μmol/(m2·s)范围内的时间占在全天70%、40%和20%左右。【结论】 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拔节期至扬花期(4月8日~5月3日)间作区域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均值大幅降低,扬花期至灌浆期(5月3~25日)基本稳定;小冠形对应间作区域光环境条件优于开心形和高秆形,优于分层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杏麦间作模式下杏树根系对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杏麦间作模式下,采用隔断杏树根系的方法,研究杏树根系对小麦根系(长度、表面积、干重)分布、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水平方向上,扬花期和灌浆期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表现为距杏树距离的增大而增加.垂直方向上,隔根处理扬花期和灌浆期三个冠区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在0~20 cm土层显著低于不隔根处理;扬花期近冠区和远冠区20~40 cm,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隔根处理低于不隔根处理,冠下区高于不隔根处理;灌浆期三个冠区20~100 cm土层,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质量密度隔根处理显著高于不隔根处理.隔根处理0 ~40 cm根系占总根系88.7; ~ 91.4;,不隔根处理占95.7;~97.1;.隔根处理小麦根冠比低于不隔根处理,产量高于不隔根处理,冠下区达到显著差异.[结论]杏麦间作模式下杏树根系影响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从而对根冠间的物质分配和产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冠下区影响较大.间作小麦(不隔根处理)根系分布较隔根处理在土层中分布更浅.  相似文献   

10.
张雯  刘翠荣  周玉梅  周皓  谢辉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12):2238-2246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扁桃树体结构指标与间作区域光环境指标、光环境指标与间作冬小麦产量构成指标的相关关系,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下冬小麦产量的预估、高光效树形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扁桃-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树形树体结构指标、间作区域光环境指标和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分析产量指标与光环境指标的相关性、树体结构指标与间作区域光环境指标的相关性、树体结构指标与扁桃负载量的相关性。【结果】新疆南疆地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与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PAR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小麦千粒重和单穗粒重与灌浆期日平均光照强度、及400~1 400 μmol/(m2·s)PAR持续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树体负载量与树冠体积、树冠投影面积和平均冠幅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冠高与树体西侧冠下株间区光照指标显著相关,冠幅对树体西侧冠下株间区和远冠区2个区域光照指标显著相关。【结论】灌浆期400~1 400 μmol/(m2·s) PAR的持续时长和冠幅可以作为新疆南疆地区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产量预估、评级及高光效树形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杏树是新疆主要特色林果树种之一,在南疆地区广泛栽培,栽植模式主要以果粮间作种植为主,随着树龄的增加,树冠遮阴胁迫对间作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选择适宜间作模式的高光效杏树树形结构,以9a生杏(‘胡安娜’)—冬小麦(‘新冬20’)间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主干分层形、高干圆头形(提干改造)、开心形(落头改造)和自然大冠形(不修剪对照)4个树形结构处理。对各树形体结构及负载量间的差异进行调查分析,测定树冠不同区域叶片质量及光合效率、不同间作区域冬小麦旗叶质量(灌浆期)、产量,综合分析不同处理间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各树形处理负载量和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主干分层形、自然大冠形、开心形、高干圆头形,各处理相同区域叶片指标及光合指标差异显著;树形处理对间作小麦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主要为冠下区和近冠区,间作区域小麦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开心形、主干分层形、高干圆头形、自然大冠形。综合分析认为:4个树形处理中,主干分层形树冠体积适中,单位体积负载量15.60 m-3,单株产量53.28kg;对间作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小;果粮综合产值为1 826.71元/667m2,综合经济效益较高干圆头形、开心形和自然大冠形提高136%、32%和41%。可见,9a生杏-麦复合系统4m×6m种植模式适宜选择主干分层形作为主要栽培树形。  相似文献   

12.
核(桃)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麦间作是目前南疆大力发展的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粮食安全的种植模式,由于间作系统环境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对新疆墨玉县2种核(桃)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间作较单作灌浆后期单株绿叶面积减少11.18~14.01cm2,成熟期推迟4~6d,穗部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每株减少0.22~0.53g,穗粒数降低13.36%~20.64%,千粒质量减少10.78%~23.43%,收获穗数减少20.38%~20.74%,产量减少47.63%~74.53%。间作系统内,近树区麦株生长、顶叶SPAD值、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受到的影响高于远树区,且随生育期推后其值受影响程度有增大趋势,表现出累积效应。间作对小麦生长性状的影响大小为单株绿叶面积单株茎蘖数茎绿叶数株高,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生长影响大小为茎穗叶,对产量构成影响大小为收获穗数千粒质量小穗数穗粒数穗长。通过比较,核桃9m×3m模式间作小麦产量优于6m×4m模式,是值得推广的配置。  相似文献   

13.
棉花-小麦双丰收高效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小麦套种可有效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环境效益明显。通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棉花-小麦双丰收的高效套种技术。作者从小麦和棉花的播种、管理、收获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6.
选取对洛南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品种、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四因子,进行配套栽培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品种。初步确定洛南县小麦行套种植的最佳因子处理组合为A1B2C2D2,即品种陕麦150,播量240万粒/hm2,施肥量P2O5135 N180kg/hm2,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中氮肥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调节作用,达到合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监测小麦/玉米间作不同生育期土攘水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小麦/玉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31 ̄1.53,小麦相对于玉米的水分竞争比率(CRwm)约为1;在小麦收获时,间作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39.0 ̄46.7kg/mm.hm2)远远高于玉米(1.28 ̄4.81 kg/mm.hm2),也高于单种小麦(25.43 ̄30.75 kg/mm.hm2);在小麦收获后,间作玉米(除N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当玉米收获时水分利用效率高达32.49 ̄47.46kg/mm.hm2,明显高于单种玉米(27.30 ̄38.77 kg/mm.hm2);【结论】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小麦玉米两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布时间上的错位是小麦/玉米间作高效利用水分资源的基础,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间作种植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取苹果、香梨、桃、杏、核桃、红枣等果树,在南疆果棉间作生态区,研究开展间作果树类型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为形成稳定、高效的配置结构,以及制订系统科学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产中的主要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关键生育时期,调查棉花的主要生长指标、冠层微气象指标、产量指标及纤维品质指标。[结果]遮荫对棉花冠层微环境的改变显著,树冠直径与遮荫效果呈加性效益,同一树种间比较,冠层微环境的变化幅度依次为冠下〉冠外〉中间测点,不同树种间比较,冠层微环境变化幅度依次为桃树〉香梨〉苹果〉桃核〉红枣。树冠直径与果枝台数、单株结铃数的下降呈正比,遮荫是造成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树冠增大导致棉花冠层光强、冠层温度降低,冠层湿度升高,微环境因子的改变对棉纤维品质的形成具有影响作用。[结论]对间作棉花产量、品质及冠层环境综合指标较为有利的果树依次为红枣〉桃核〉苹果〉香梨〉桃树,生产中采用红枣等冠层较小的树种或适度修剪营养枝,能够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