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卑霉素摇瓶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其接种量、装量和初始pH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豆饼粉45 g/L,可溶性淀粉5 g/L,甘露醇24 g/L,葡萄糖5 g/L,硫酸铵2 g/L,硫酸镁0.05 g/L;最优发酵条件为:摇瓶装量100 mL/L,接种量8%,C aCO35 g/L(调节pH值),在温度28℃、发酵周期40 h的优化条件下,得到卑霉素的效价值为77.12μg/mL,较对照(64.11μg/mL)提高了20.29%。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卑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扫描卑霉素的乙酸乙酯溶液在200~400 nm的吸收峰,准确配制出系列浓度的卑霉素乙酸乙酯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在最佳波长下进行测定,然后对发酵样品进行3次离心处理得到样品溶液,再对样品液进行重现性、稳定性的研究和回收率的计算,用抑菌圈法验证样品的抑菌效果。[结果]选择275nm波长作定量峰,卑霉素的乙酸乙酯溶液浓度在0.5~12.0 mg/L范围内、pH值为4.6的条件下,其吸收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y=15.968 0x+0.030 7,相关系数为0.995 5。样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 h保持仍稳定,平均回收率为102.13%。[结论]试验证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发酵液中的卑霉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肠杆菌XD-12发酵培养基,以提高转氨酶的转化得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菌种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 g/L,玉米浆28.3 ml/L,蛋白胨9.3g/L,MgSO_4 0.5g/L,NaCl 0.5g/L,pH值7.2,在此条件下,酶转化得率的预测最优值为93.8%,实际平均值为93.0%。[结论]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发酵情况,用于大肠杆菌发酵产酶培养基的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褐多孔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DA培养基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对最佳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和培养基装液量进行筛选,并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其最佳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PDA液体培养基(葡萄糖马铃薯液体培养基+酵母粉5.37 g/L+葡萄糖26.31 g/L),褐多孔菌在培养液装液量为每250 mL中装入60.74 mL,经28℃,150 r/min旋转振荡培养68.32 h,次生产物对小麦赤霉的抑制作用最强。培养基优化后褐多孔菌的抗菌活性显著提高,表明响应面法在培养基优化中十分有效,相对简单,且节省时间和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绿色木霉和黑曲霉为出发菌种,采用Placket-Burma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优化的方法,对生物质水解复合纤维素酶混菌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确定了培养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了优化培养基组成为:微晶纤维素20 g·L-1,玉米芯20 g·L-1,蛋白胨1 g·L-1,(NH4)2SO44 g... 相似文献
8.
杯伞发酵培养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在原有的Plackett Burman设计与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 (RSM )研究了影响杯伞 (Clitocybesp )AS5 112生长与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关键成分的最佳水平。实验结果表明 ,当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NaNO3 和MgSO4分别为 14 0 0、 5 11、 2 0 7、 2 0 0和 1 2 8g·L-1时 ,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 10 81 80 μg·mL-1(以发酵醪计 ) ;当上述自变量为 2 4 0 0、 3 2 3、 1 5 2、 2 36和 1 6 0 g·L-1时 ,菌丝最大生长量为 6 81mg·mL-1(以发酵醪计 )。欲同时获得最大量的胞外多糖和菌丝量 ,则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NaNO3 和MgSO4须为 2 1 74、 4 33、 1 6 5、 2 4 5和1 5 0 g·L-1,在此条件下 ,每毫升发酵醪可同时获得 10 11 30 μg的胞外多糖和 6 6 6mg的菌丝量 相似文献
9.
10.
产L-精氨酸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coli LGE35 (Thr-,Met-, Kan+)为实验菌株,利用SAS软件中的Plackett- 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八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蔗糖、硫酸铵和酵母粉为影响摇瓶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主要因素.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这三个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Y=14.397+1.177 812 X1+0.701 125 X2-1.058 062 X3-1.067 688 X1X1+0.100 5 X1X2-1.244 813 X2X2+0.469 375 X1X3+1.296 25 X2X3-1.873 437 X3X3,并最终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为:蔗糖 71 g/L,硫酸铵31 g/L,酵母粉14 g/L,硫酸镁1 g/L,磷酸氢二钾3 g/L,L-蛋氨酸150 mg/L,L-苏氨酸100 mg/L,卡那霉素50 mg/L,VB1 100 mg/L.与对照相比,在此条件下L-精氨酸产量提高了19.26;,残糖降低了33.04;. 相似文献
11.
利用Minitab软件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nitab软件中的响应面设计法,对1株产高纯度阿维菌素B组分的阿维链霉菌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研究原始培养基各成分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玉米淀粉、黄豆饼粉、CoCl2.6H2O三因素对阿维菌素B1a组分产量影响显著,进一步利用Box-Behnken分析方法确定了其最佳质量浓度。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g/L):玉米淀粉92.19,花生饼粉10,黄豆饼粉9.70,酵母粉5,酵母浸膏2.8,玉米浆2.2,CoCl2.6H2O 0.04。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其发酵液阿维菌素B1a产量达到525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2.
在培养基单因子筛选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株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1)为黄豆饼粉10.13、玉米淀粉16.89、蛋白胨1.13、葡萄糖2.41、硫酸铵7.96、硫酸镁0.45、磷酸氢二钾0.45、氯化钠4.50。用优化培养基对W10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的抑菌率为90.37%,比优化前抑菌率(73.90%)提高22.3%。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原生质体融合菌株ZAUF7的谷氨酸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的培养基反应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对培养基最优化组合的各种单因子要素的产量反应规律及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及单因子试验表明,甜菜增产菌P_(10)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蔗糖1.0%,酵母膏0.10%,氯化钠0.05%,磷酸氢二钾0.03%;发酵工艺各项指标为:最适温度35℃,最适pH7.5,最适通气量1:0.5—0.7,发酵周期29h。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原生质体融合菌株ZAUF_7的谷氨酸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较好预测性能的培养基反应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对培养基最优化组合的各种单因子要素的产量反应规律及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响应曲面法优化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提高该菌发酵活菌数。[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以及响应曲面法对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确定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中显著影响发酵活菌数的因素,并通过响应曲面法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组分。[结果]试验表明,所得二次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优化后的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9%、酵母粉4.19%、果蔬汁10.03%,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活菌数可以达到8.25×109CFU/m L。[结论]研究证实了响应曲面法可用于优化提高罗伊氏乳杆菌发酵活菌数,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南昌霉素A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霉素 A 产生菌———南昌链霉菌( 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 N A W - 3 菌株经原生质体再生及原生质体紫外线照射处理后,通过摇瓶发酵筛选出高产株 N A W- 3(1) ,其产南昌霉素 A 能力由出发菌株 N A W - 3 的1 383 单位/ m L,提高到1 895 单位/m L,产素能力提高了37 % 。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板分离结合刚果红染色法从野生苎麻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果胶酶产生菌Lys-5304。经形态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该菌株鉴定为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该菌产果胶酶的最优条件为:葡萄糖3.0 g/100 m L,菜子粕0.2 g/100 m L,接种量1.5 m L,培养基起始p H 8.0,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为72 h,培养温度为37℃。在此条件下,该菌的果胶酶活力达到1 021.33 U/m L,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发酵培养基的黄豆饼粉、淀粉、糊精和葡萄糖4个组分进行优化,再对硫酸铵、碳酸钙、玉米浆和磷酸二氢钾4个组分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2.89%、淀粉3.025%、糊精2.04%、葡萄糖1.97%、碳酸钙0.7%、硫酸铵0.1%、玉米浆1.2%、磷酸二氢钾0.04%,优化后发酵产物中红霉素生物效价比优化前提高22.55%。[结论]得到了红霉素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使红霉素的发酵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