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业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对于我国农业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文选取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期望能够为我国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要靠人才,我国对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培养出符合农业创新发展需求、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的政策为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将结合《能力本位教育:地方农业院校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探讨产教融合与农业院校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各个行业对农业机械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农业机械专业人才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针对农业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采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对于培养我国农业机械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不同的培养模式实践中总结很多宝贵的经验。本文针对中职农机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阐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分析和探索中职农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现阶段应用型农业院校农机类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制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师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匮乏、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知识融合度不足、学生自我创新创业学习意识薄弱和实践教学环节趋于形式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借助现代教学理念,促进农机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学科竞赛优势、提高学生“大创”项目参与度、构建开放型实训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以期为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农业院校农机类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文章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研究自动化类专业群、汽车类专业群及轨道类专业群相继与各大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本院学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全面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社会背景下,培养技术性的人才就成为相关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就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应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职业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应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金虎  严其艳 《南方农机》2017,(7):133-134
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阐述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为电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苌霖韵  王颇  王琳 《农业工程》2019,9(9):119-121
为迎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校企合作教学体系案例,分析校企合作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背景、存在问题、建成初步成效以及未来建设方向与措施,期望能为农学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针对本科院校专业教师年轻化、高学历化、非师范化的现状,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与科研脱节、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单一等方面分析了制约高等农业院校机电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水平发展的原因。提出以一体化教学、科教融合、赛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等途径提升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围绕上述途径,详细介绍了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及方式。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改善农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其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桂莲  张海清 《农业工程》2016,6(5):122-124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农学类专业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转变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是关键。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实例,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背景、建设初步成效和未来建设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肖凤姣 《农业工程》2018,8(6):126-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农业英语课程也面临着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业英语课程将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现阶段,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农业英语课程还存在着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缺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主要对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农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国秀  刘颖沙  刘伟 《农业工程》2021,11(9):107-111
专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人才的培养,应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典型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厘清质检人才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明确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培训模式以及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措施,从而构建起一套完备的质检人才技能培养体系,才能强化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有效提升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农产品质检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第峰娟 《农业工程》2018,8(11):107-108
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对提升农业专业学生的农业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英语能力有重要作用。基于ESP理论,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和师资培训方面探索了如何积极创建农业专业英语ESP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高校农业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推动我国农业专业英语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霞 《农业工程》2017,7(5):146-150
农机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农机服务市场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总结农机合作社在发展中的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使之更好地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轨迹。介绍了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北京河南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以及经营管理情况,并结合农机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对在职人员培养提高的措施,以及为解决农机合作社后继专业人才来源的初中学生开展学农教育的做法,为农机合作社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张敬  乔晓光  马峰柏 《农业工程》2014,4(3):129-130
大学生就业难是这些年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就业环境等客观条件影响的同时,高校应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在校外合作建立机电专业“厂中校”实训基地,以及引进企业开办“校中厂”实训基地为例,阐述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莹 《农业工程》2018,8(11):112-114
在农业高校实际发展中,专业英语教学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专业英语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语言能力,能提升专业教育水平,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农业高校发展期间,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具有一定必要性,高校应予以重视,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何秀成  孙步功 《农业工程》2022,12(1):126-129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等农业院校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对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仍然非常严峻,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高等农业院校农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提升农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时代意义,针对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探究提升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水平和质量,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张晓龙  孙鹏  张庆丰 《农业工程》2014,4(3):135-136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农机专业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了“3+3”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朱梅  刘晓丽  周婷  谢传流 《农业工程》2021,11(1):108-111
结合当前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标准,从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与实践教育两个方面对安徽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方案贯彻教书与育人理念,融合课程思政,且突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6个方面的具体修订,探索教学科研型本科院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针对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岗位设置和能力需求、学生的专业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等开展深入调研。进一步了解北京地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掌握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相关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力的认识,了解学生的专业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供可靠依据,进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