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峨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对美凤蝶滞育的诱导作用与温度有关,在20℃的恒温条件下,光照在12~13 h范围内,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个体增加,在光照时间短于12.5 h后达到100%;在25℃时,光照时间在11~13.5 h范围内,随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率增加,但没有出现全部个体滞育的情况,最高滞育率为94.5%;在30℃时,在实验光周期范围内没有出现滞育个体.温度对滞育的影响受光周期的影响,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滞育率下降,当温度上升幅度达到30℃,无论长短光照条件下均不出现滞育个体.只有在短光照条件下,低温才有利于滞育,而长光照和高温则有利于个体的发育而抑制滞育产生.短光照对滞育的诱导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在20℃恒温条件下,美凤蝶的临界光周期为LD 13 h 11 min:10 h 49 min;而在25℃恒温条件下,美凤蝶的临界光周期为LD 12 h 49 min:11 h 11 min.随着温度的升高,临界光照长度缩短.美凤蝶对光周期的敏感期为5龄幼虫.  相似文献   

2.
范丽清  孙宗华 《林业科技》2014,(2):44-45,49
对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在18、22、26、30℃4个温度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而在34℃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不同龄期(共5龄)雄性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存在差异,且不同龄期对二者的要求不一致,有效积温分别为37.68、30.26、29.18、42.55、75.0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07、5.61、8.84、8.67、5.50℃。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35℃和220.68日·度,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220.68/(T-6.35)。  相似文献   

3.
丝带凤蝶长沙种群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饲养相结合,研究了丝带凤蝶长沙种群的成虫、卵、幼虫以及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结果表明;丝带凤蝶长沙种群一年发生6代,自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以滞育蛹于枯枝落叶中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随后产卵.在25℃的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3 d、15.8~16.8 d和9.6~10.4 d;30℃的温度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0 d、12.9~14.6 d和6.5~7.1 d.在短日照条件下部分蛹进入滞育.此外,根据雌雄成虫的翅面特征认为丝带凤蝶长沙种群应属于南方型.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人工接种和连续跟踪调查,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5 ~28.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成虫、虫瘿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79,10.25,10.21℃,有效积温分别为53.42,749.73,811.75 d·℃.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09年发生代数的理论值为5.23代,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文章测定了红头阿扁叶蜂蛹和卵在182、02、22、4和26℃5个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应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用变异系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差距不大,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75℃和133.24 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32℃和185.65 d.℃。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黄带山钩蛾Oreta pulchripes Butler各虫态在恒温16,19,22,25,28℃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逐渐缩短;黄带山钩蛾的卵、幼虫、蛹、成虫期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8 ±1.27),(8.47±1.33),(7.20±1.12),(10.70±0.97),(8.40±0.46)℃.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85.39±7.58),(223.40±20.94),(131.91±9.60),(62.98±5.08),(507.97±16.53)日度.根据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初步测得黄带山钩蛾在苏州一带的年发生世代数为7代左右,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等多种鳞翅目(Lepidoptera)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本文对该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日本追寄蝇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2℃、8.86℃、7.81℃、9.88℃,有效积温分别为59.89日·度、100.2日·度、189.47日·度、20.43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15℃,有效积温为383.25日·度。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内以17,20,23,26,29和32℃6个恒温对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Elasmussp.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扁股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和卵-蛹全过程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031±0.659),(11.295±0.302),(10.016±0.811)和(10.976±0.720)℃;有效积温分别为(12.988±0.634),(63.084±1.346),(121.387±6.128)和(191.966±9.637)日.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自然变温和人工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木蠹象(Pissodessp.)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0.63±0.38℃、80.17±7.61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1.63±1.32℃。201.69±37.63日度;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3.58±0.94℃、93.99±10.18日度。并对有效积温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To discuss the role of the gelatinous layer (G-layer) on the origins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peculiar to the tension wood fiber (TW fiber),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an isolated TW fiber caused by a certain biomechanical state change was formulated mathematically. The mechanical model used in the present formulation is a four-layered hollow cylinder having the compound middle lamella (CML), the outer layer of the secondary wall (S1) and its middle layer (S2), and the G-layer (G) as an innermost layer. In the formulation, the reinforced matrix mechanism was applied to represent the mechan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ellulose microfibril (CMF) as a framework bundle and the amorphous substance as a matrix skeleton in each layer. The model formul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s thought to be useful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s of extensive longitudinal drying shrinkage, large tensile growth stress, and a high axial elastic modulus, which ar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peculiar to the TW. In this article,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is described. In a subsequent article, some TW properties from a 70-year-old Kohauchiwakaede (Acer sieboldianum Miq.) will be analyzed using the newly developed model.  相似文献   

12.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20个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测定以采用Simpson指数和重要值为宜,而生态位重叠则宜应用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综合优势比。2)垫状卷柏生态位宽度最大,它与高山韭、披针苔草、多茎景天、细柄草5个种群形成了共优群落。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32.34,25.89,29.30,22.92和25.77。3)植物种群间有着较为普遍的生态位重叠但整体而言重叠值又比较小。植物生态位发生分离的程度还不够高,群落各种群间在竞争、互惠等种间相互作用上还没有达到较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林学会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林学会于 2 0 0 1年 1 2月 1 9日至 2 0日在四川农业大学举行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研讨会的有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和四川省林业厅的专家、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导、部门负责人等共 3 0人。受四川省林学会理事长曹正其厅长的委托 ,副理事长、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冬生教授出席指导并作了学术报告。研讨会由学会秘书长张江陵高级工程师主持。四川农业大学为研讨会的顺利举办作了周详的安排。会议收到论文 1 9篇 ,有 1 5位专家发了言。大家围绕建…  相似文献   

14.
王甡 《绿色科技》2020,(4):79-80
在分析了大连市中心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评估了现有区划实施效果,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区划调整的方法体系,并阐述了区划调整结果的可行性,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防风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结构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北部半干旱风沙区为研究区,调查现有防风林带的距离防风效果,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冠层疏通度、冠下疏通度、林带宽度、栽植密度、林带与风向夹角、林带高和平均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与距离带缘5倍树高处的风速降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防风林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主导因子为冠下疏透度、林带与风向的夹角和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6.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主要植物种群种间关联性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个植物种群整体存在显著的正关联性,种间关联程度虽然不显著但是普遍存在,负关联种对数明显多于正关联。  相似文献   

17.
采取清水浸泡、药物蒸煮、干燥和PC树脂浸渍处理等措施,对易裂难干、易发生翘曲变形、使用价值较低的枫香木材进行改性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其干缩差异,减少翘曲变形,实现均匀干燥.从而大大改善其加工性能和耐腐程度,提高利用价值.实践证明,以浸泡时间为6个月,蒸煮时间为48h,药量配比为1号药液:2号药液=0.5%:1.5%进行改性处理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以中华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华槭花粉离体培养萌发最佳测定时间,中华槭花粉活力快速测定的方法,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以及不同贮藏温度(室温、4℃、-20℃)对中华槭花粉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华槭花粉离体培养16h后,再进行其花粉活力的测定较为适宜;用离体培养萌发法测定的花粉活力,最接近于中华槭花粉的真实活力。适于中华槭花粉萌发的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分别为:100g/L、50mg/L、50mg/L。中华槭花粉在4℃下可以存活60d,在-20℃下可以保存120d,在室温下仅可以存活7d。  相似文献   

19.
南京城市湖滨公园植物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南京城市湖滨公园的植物种类特征、植物类型组成、树种的季相结构、树种重要值、植物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发展建议。可为今后南京城市湖滨公园植物景观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转入多拷贝rolB、rolC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进行高生长量、生根率和内源激素(IAA、ABA)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研究多拷贝rol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再次分别转入rolB、rolC基因后,部分株系试管苗的生长受到了抑制,但各株系生根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rolB基因转化植株的内源IAA平均含量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其IAA/ABA值亦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试验结果表明rol基因的多拷贝促使转化植株快速大量生成毛状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