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江市龙湾镇是血吸虫重疫区,作者在镇内两个毗邻村进行了开挖鱼池灭螺防病和常规防治的效果效益比较试验,结果开控鱼池灭螺防 和平村钉螺面积,活螺框出现率和感染螺框出现率及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都较对照组竺场村显著下降,经济效益和平村也明显高于竺场村。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试区内血吸虫病疫情、螺情及防治措施的成效。方法用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用抽样等距离设框调查钉螺面积、密度、阳性螺密度及阳性螺率,查治病人病畜和“四个突破”灭螺控病。结果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地理地貌环境复杂难以采用有效药物灭螺的地区,实施以查治病人病畜和“四个突破”为主体防治对策,是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农业综合发展进行灭螺与控制血吸虫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有效方法,我们在洞庭湖区垸内低洼有螺区域和垸外沿堤一线有螺湖洲,结合农业生产综合开发,采取开挖精养鱼池、矮埂高网蓄水养鱼、水改旱、发展水禽、垦种冬季作物等措施,取到显著的灭螺防病和经济效益,观察区阳性螺率下降93.5%以上,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大幅度下降,疫区年均增收节支8060万元。  相似文献   

4.
江宁区新生洲垦种养殖灭螺防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洲是南京市江宁区长江中的一个洲滩 ,面积 6 .84 km2 ,1981年发现有螺面积 2 2万 m2 ,1996年血吸虫病暴发流行 ,人、牛、猪和羊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 5 0 %、98.0 8%、6 0 %和 6 7.5 % ,1997年钉螺面积猛增到 4 2 6万 m2 ,为了改变洲上疫情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1998年在洲上开展了垦种养殖 ,禁养耕牛 ,发展养鸡、鸭生产 ,综合开发灭螺防病效果试验 ,通过连续 3年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 ,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5.
实施农业工程灭螺防病建立优质高效农牧业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控制荆州区李埠镇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状况,开展了农业工程灭螺防病试点工作,取得了控制疫情,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的"三赢"效果,为血防工作走上了开发性的效益血防之路。  相似文献   

6.
南县农业血防综合治理效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树科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8):I0013-I0015
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1年以来,湖南省南县在沱江沿线开展了“四个改变”试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试验区湖洲阳性螺密度由2001年的0.0235只/0.11 m2下降为0.0069只/0.11 m2,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67%、49.04%,试区年均增收节支1406万元。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2年以来,湖南南县在沱江沿线开展了“四个改变”试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试验区外洲阳性螺密度由2001年的0.0235只/0.11m2下降为0.0069只/0.11m2,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67%、49.04%,试验区年均增收节支1406万元。  相似文献   

8.
南县农业血防实施"四个突破"效果效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0年以来,南县在沱江沿线开展了"四个突破"试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试验区外洲阳性螺密度由1999年的0.0235只/0.11m2下降为0.0069只/0.11m2,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67%、49.04%,试区年均增收节支1406万元。  相似文献   

9.
2004-2006年,在荆州市石马片区开展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采取人畜同步化疗、有螺地带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改水改厕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措施,经过3年防治,耕牛感染率由8.33%降至0.98%,人群感染率由1.56%降至0.80%,钉螺面积由10.87hm^2降至0,达到疫情传播控制标准,人均纯收入由3133元增加至5544元。防治实践证明,综合治理可以达到防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双重效益,可以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地防制家畜血吸虫病,夹江县政府领导重视,畜牧、农业、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采用综合有效的防制措施,经过5年的艰苦工作,新增养鸭303.7万只,养鱼13万余kg,致使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降低了9.2个百分点.钉螺面积下降3.3%,取得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魏有效成分不同处理方法灭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人或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后所引起的一种疾病,钉螺为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灭螺是阻止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途径。目前,化学灭螺对环境污染较大。提倡植物灭螺。新疆阿魏系伞形科阿魏属植物,具有消积、杀虫、治疗疟疾等功效。笔者等利用阿魏倍半萜类化合物对钉螺进行浸泡、喷粉、投喂等方法处理,并比较了这3种方法的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世业镇是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一个江心小岛,属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上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该镇2000~2005年牛血吸虫病阳性率受长江水位影响时高时低,且和钉螺阳性率有一定相关性,说明患病耕牛是当时的主要传染源?随着防治力度加大,2006年牛血吸虫病阳性率为0,且2007年已全部淘汰耕牛,但仍有3万平方米阴性螺面积,阳性螺密度达0.0019只/0.11m^2,提示在有效控制病牛这一主要传染源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药物灭螺和农业工程灭螺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清水渠型地区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和规律,准确评估各种防治措施的成效;方法在水渠型地区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设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测,统计分析各种调查数据;结果人和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活螺密度和阳性螺密度均呈先降后升的态势;结论水渠型疫区采用查治和扩大化疗及环改灭螺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稳步下降。但一旦查治、扩大化疗和环改灭螺力度减弱,再受洪涝灾害疫情、螺情就会迅速反弹,充分表明血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坚持反复斗争,才能有效地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4.
青神县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1995年达到了阻断传播标准。达标后因种种原因 ,1999年疫情出现反复。党和政府极为重视 ,加强了领导 ,加大了查治力度 ,全面开展了农业血防“四个突破”试点和推广工作 ,经过 4年的实践 ,遏制了疫情回升势头 ,巩固了血防成果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养鸭灭螺的效果观察四川省德昌县畜牧局朱贞友德昌县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点县,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高,流行面积大,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为了尽快找出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方法,近年来我县对养鸭灭螺进行了探索。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概况德...  相似文献   

16.
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干燥条件对钉螺不利生存这一生物学特性,本试验拟在低洼有螺水稻农区实行水改旱,水旱轮作的措施达到消灭钉螺,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的目的。同时摸索在有螺水稻农区既能灭螺又能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7.
都昌周溪镇柴棚村通过实施“鄱阳湖区结合经济开发综合治理血吸虫病试点项目村”,由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部门参加,采取人畜同步查治,农业工程灭螺、矮围水淹灭螺、林业造林灭螺、改水改厕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四年的试点工作,居民血吸虫病的感染率由10.51%下降到3.5%,下降66%;耕牛血吸虫病的感染率由6.45%下降到2.4%,下降了62%;钉螺面积733700千方米,下降至293400千方米,下降了60%,钉螺的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分别下降了43%和78%,综合治理的控制效果十分明显,同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钉螺是目前已知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没有钉螺,日本血吸虫病就无法传播。植物灭螺药物凶具有低毒高效、易降解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本试验选用樟树叶、夹竹桃叶提取液和大蒜比较灭螺效果。将提取液分别配置成3个不同浓度.比较出2.0%樟树叶、0.5%夹竹桃叶、1.0%大蒜提取液灭螺效果最好:浓度都为0.5%时,夹竹桃叶的灭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石台县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为池州(原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重疫区县之一。经卫生、农业血防部门反复查治灭螺,于1994年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近年来,病人、病牛作为主要传播源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阳性螺点的分布十分广泛,人群急性感染时有发生。小家畜(犬)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仍然较高,可能已成为主要传染源。建议近期的防治主要采取以灭螺为主的防控措施,同时加强对感染家犬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封洲禁牧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都昌县沿湖周边5192.4hm有螺草洲实施封洲禁牧,结合疫区人、畜同步查治,两年(2001~2002)来,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87.81%;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56.7%;草洲钉螺阳性率和阳性螺密度分别下降了84.29%和75%,结果表明封洲禁牧是大湖区草洲灭螺难的特殊情况下,切断传染源,净化草洲,达到有螺无害(或微害),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