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高发芽糙米得率的复合酶预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传统工艺生产发芽糙米浸泡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以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溶液代替蒸馏水浸泡发芽前糙米的新工艺。以糙米为原料,探究复合酶预处理工艺中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复合酶浓度及配比对发芽糙米得率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各因素对发芽糙米得率影响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复合酶浓度及酶配比对发芽糙米得率影响显著(P0.05),得到优化参数组合为:酶解时间135 min,酶解温度35℃,复合酶浓度0.57 g/L、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质量比1.86:1,在此条件下,与传统工艺相比浸泡时间缩短62.5%、发芽糙米得率及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提高约3.90%和3.86 mg/(100 g)。通过对酶解后糙米皮层微观结构的观察分析,糙米皮层在复合酶作用下部分降解,胚乳中淀粉更易与水分子相结合,从而吸水速率提升。研究结果可为发芽糙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分析了在低温空气强制对流预冷过程中蘑菇传热、传质受气流速度、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预冷比真空预冷重量损失小、无冻伤。作者还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含有气化潜热的能量守恒传热微分方程,其数值解与试验吻合。改变参数可预测不同条件下蘑菇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3.
粉丝生产中提高绿豆淀粉收率的浸泡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粉丝生产中豆类淀粉的收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泡剂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对粉丝生产中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影响,得到了提高淀粉收率的新方法和新工艺。研究表明:浸泡温度是影响淀粉收率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宜取20~30℃的温度进行浸泡;≤0.2%的HCl溶液浸泡与传统的水浸泡(酸浆沉淀法)没有显著差异;0.2%NaHSO3在30℃温度下浸泡48 h,可使淀粉收率从83.7%提高到91.6%~96.3%;0.04%NaOH液在室温(20℃左右)下浸泡48 h,可使淀粉收率提高到93.4%~98.3%;浸泡时间也是影响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重要因素,以24~48 h为宜,亦可根据浸泡温度(T)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式t=905T-1.12(10℃≤T≤30℃)控制浸泡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容器内顶隙气体体积与双孢蘑菇体积比、O2浓度、CO2浓度及处理时间t对双孢蘑菇呼吸速率的影响,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重回归分析法,确定了双孢蘑菇呼吸速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对双孢蘑菇呼吸耗氧率RO2、二氧化碳生成率RCO2、呼吸商RQ的影响比体积比的影响更显著;25、18和4℃时,O2浓度、CO2浓度及时间t 3因素中,时间t对RCO2的影响最大,而12℃时,CO2浓度对RCO2的影响最大;12℃时,随着体积比的增大,CO2浓度、时间t的影响作用减弱,O2浓度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紫外照射对双孢蘑菇中维生素D2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紫外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两个试验因素,对2个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Imbach)菌株Ag10和Ag11-1的子实体进行不同处理,发现紫外照射对双孢蘑菇不同菌株子实体中麦角甾醇和维生素D2含量均有影响。结果表明,在30~50 cm的照射距离范围内紫外照射15 min(1.125~0.945 J·cm-2)时,随着照射距离的缩短,子实体麦角甾醇含量持续下降,而维生素D2含量持续提高;在30 cm照射距离下照射10~20 min(0.75~1.5J·cm-2),随照射时间的延长麦角甾醇含量持续下降、维生素D2含量持续增加。在本试验设定的紫外波长(260 nm)条件下,30 cm的照射距离处理20 min(1.5 J·cm-2)对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维生素D2含量的效果最佳。为进一步优化照射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蘑菇培养后的废料做水稻基肥 1~4t/亩 ,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有效磷和有效钾 ;提高水稻产量 .  相似文献   

7.
从速冻、化学试剂、包装材料、气调技术、贮藏温湿度、辐射技术等方面,综述了采后不同保鲜处理对双孢菇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高分辨质谱筛查及三重四极杆质谱定量蘑菇中α-鹅膏毒肽、 β-鹅膏毒肽、 γ-鹅膏毒肽、羧基二羟鬼笔毒肽、二羟鬼笔毒肽、毒蝇母、鹅膏蕈氨酸7种蘑菇毒素的分析方法。蘑菇样品采用纯水提取,HLB柱净化除杂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采用高分辨质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扫描模式、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模式下进行数据库建立、筛查定性,同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质谱成功构建了可用于快速筛查蘑菇中7种蘑菇毒素的靶向筛查数据库,同时建立了基于三重四极杆质谱的定量方法。7种蘑菇毒素在20~1 000 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 0~0.999 6,平均回收率为79.7%~117.3%,相对标准偏差为1.9%~9.4%,检出限为0.4~5.8μg/kg,定量限为1.3~19.1μg/kg。建立的高分辨质谱筛查方法能在无标准物质状况下对未知样品进行快速准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三重四极杆质谱定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回收率。该技术方法适用于蘑菇中7种蘑菇毒素的检测,为蘑菇毒素的应急检测及食...  相似文献   

9.
李月梅 《土壤通报》2007,38(5):1033-1035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Fuzzy分析法,研究了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中不同覆土时间、覆土材料、覆土厚度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以寻求双孢蘑菇栽培的最佳覆土模式,为提高双孢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因素中覆土材料对生物学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覆土厚度,再次为覆土时间。最理想的覆土模式为播种后16天覆3cm或2.5cm厚林下褐土最为有利。以此模式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预测牛乳货架期的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实验研究了牛乳品质与存放温度、时间的关系,并根据菌落总数和酸度作为依据得出时间-温度-货架期曲线。应用单片机技术,研制出能实测和记录冷藏链时间-温度变化和剩余货架期的指示器。以期实现冷藏链中牛乳的品质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存放过程中,菌落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新鲜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对于经历了不同温度-时间存放的牛乳,应用指示器实测的剩余货架期和生物化学实验得到的结果相比,偏差在0.5 d以内。当牛乳剩余货架期少于1 d时,指示器发出声音报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水稻膜孔灌溉的基本方法以及膜孔灌溉的节水与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比裸地可有效调节土壤温湿度,利于作物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水稻生产节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稻膜孔灌节水增产效果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稻膜孔灌溉的基本方法以及膜孔灌溉的节水与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比裸地可有效调节土壤温湿度,利于作物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水稻生产节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土质砂、土层薄和肥力低的条件,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基础上,进行了花生膜上灌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与常规的垅沟灌比,节水27.3%,水分生产率提高76.9%,提高土地利用率16.7%,增产34%~68.5%。对其节水增产机理在文中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土路面、场院以及原土夯实地面是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汇集雨水的一类集流场。因此,研究其产汇流特性可对该类下垫面汇流参数。该文在室内人工降雨的实验基础上,分析了雨强、坡度、密度等因子对硬地面产流时间、产流初损雨量、汇流过程及汇流量的影响及变化过程,结论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漳州甘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漳州市甘蔗光合生产潜力做出估算,并探讨了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漳州地区甘蔗光合生产潜力为480.12-548.22t/hm^2。为提高产量,应采取的主要改善措施有:提高甘蔗生长前期的温度,建立起以喷灌为主的灌溉系统;适度剥叶;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倒伏和风折等。  相似文献   

16.
以晋西黄土区清水河流域和蔡家川流域为研究对象,从该地区土壤水分下渗能力曲线出发,推导出了场(时段)暴雨地表径流总量的理论计算模型。经试验流域实测资料的检验,此理论模型平均精度较高,相对误差仅为6.8887%。  相似文献   

17.
新修梯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修梯田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发现切土和填土部位有显著差异,对作物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填土部位物理性质好,养分含量高,作物产量高,但保墒能力差;切土部位物理性质较差,底土非常黏重,养分贫乏,造成作物的减产。建议在修筑水平梯田时针对两部位的差异采取措施,以充分发挥梯田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李刚  王亚萍  李超  刘文兆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4):146-150,156
为研究底墒与施肥组合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黄土塬区王东沟小流域塬面农田开展田间试验。3个底墒水平土壤含水量比较高,其2 m土层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2%,82%,94%;试验年份冬小麦生育期降水301 mm,超过多年平均值的39%。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时,产量因底墒不同差别较大,且底墒过高会造成产量与收获指数的下降,而施肥后冬小麦产量均显著提升,但底墒不同所致产量的差别减小;施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与降水利用效率,耗水量虽有增加,但产量提高的程度更大;在试验年份的降水条件下,高底墒会造成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下渗深度可超过5 m。  相似文献   

19.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大田实验条件下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干物质(DM)生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nL·L^-1臭氧熏气下干物质量略有降低,150nL·L^-1臭氧熏气下显著降低;100nL·L^-1和150nL·L^-1臭氧熏气下叶面积,净同化速率(NAR)变化规律不明显;100nL·L^-1和150nL·L^-1臭氧熏气都使抽穗期的叶/总干重增加,根/总干重下降,抽穗后根/总干重上升,而成熟期的各器官干重分配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100nL·L^-1臭氧熏气使单位面积穗数和空秕率显著降低,150nL·L^-1臭氧熏气使空秕率、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臭氧熏气对千粒重没有显著性变化。以上结果表明,NAR是影响干物质累积速度的关键因子,在不同生育阶段,通过干物质的分配,对小麦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器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臭氧对其的损害。臭氧通过影响粒数和粒重使冬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剂量的SO2对两个葡萄品种进行处理,研究葡萄经SO2处理后果梗、果肉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葡萄的质膜透性随SO2处理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果梗和果肉中MDA含量增加。SO2处理期间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葡萄中抗氧化物质(Vc)在SO2伤害(超量处理)下含量下降。两个供试品种的抗氧化系统对SO2处理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